作者:
fufukey (人生)
2016-05-26 21:22:25小子為求心靈平靜近年來每日均會朗誦心經
為求得那心無罣礙而無有恐怖
久而對心經內容產生一些聯想,請益諸位佛友
1.心經內容多為修行自身求己,照見五蘊皆空便能度一切苦厄
而許多禮佛拜佛求取平安喜樂是為求佛,這是否失之差池?
小子淺薄的認為 佛應是希望信眾學佛而非求佛
2.當前社會真能做到五蘊皆空嗎?
人生世上生活總是必須回應解決當前的問題,如生老病死
這種必須要面對之問題真的能做到如夢幻泡影般對待嗎
經越念越覺得難阿....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6-05-26 21:49:00八萬四千法門,挑合得來的學?每個人根機又不一樣...-.-好入手的地方也不一樣
心經云: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下手處就在六度波羅密: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如恭敬的淨空老法師云:六度波羅密像蓋樓層一樣沒有足夠的布施(福慧資糧) 自然第二層樓 持戒持不起來如果能夠用清淨心每月固定布施(不拘多寡)個三五年將來持戒不容易退轉 接下來就是更深一層的忍辱了六度波羅密 前三者修福 後三者修慧 等到福慧圓滿時自然而然度一切苦厄 何以故?經云:戒行具足者 無須想 願我能離掉悔 因為戒行具足者自然離掉悔。離掉悔自然得輕安。得輕安自然生喜悅。生喜悅自然身安穩。身安穩自然覺喜樂。覺喜樂自然心專注。心專注自然見實相。見實相自然離貪愛。貪嗔癡慢疑五毒自然消除,故能度一切苦厄。
作者:
d8888 (Don)
2016-05-26 23:24:00「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個人以為求佛沒甚麼不好真的太過分或是不應得、不適當的請求佛菩薩也不會幫您
心經講的是空,即無常,無什麼什麼的無,法界中無一恆常的事物存在,地球在虛空法界中當然也是如此,了唔這一點,隨順因緣,心便自在,至於生活中的種種就屬四聖諦的範疇了,其實終極目標是無為(包容一切),無不為(無私的奉獻),當然要經歷修行過程,否則沒人做得到,因為每個人都還有"我"存在。。。現在學佛人都還在~"我師父誰,我是何宗派,"我"正前往"極樂世界"目標邁進,我對佛經的理解力,熟悉度,我才是正確,非我族類則外道,對己身的智慧與心靈成長一無所獲卻不自知,所以能夠先找自己碴的人才有機會成長。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5-27 08:08:00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05-27 11:38:00推rabbit,很多人搞錯了空義,把空當做無。建議原po學佛先從阿含經入門,有台大獅子吼的版本可以自修。
作者:
fufukey (人生)
2016-05-28 07:47:00感謝各位大德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