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經對告眾說明
淨土三經通以彌陀本願為宗旨,以念佛往生為正行,以同生報土為果益。因開顯不同,對告眾各別:
《大經》阿難啟請,以彌勒菩薩為對告眾。
《觀經》韋提夫人乞請,亦以韋提夫人為對告眾。
《小經》無問自說,以舍利弗為對告眾。
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韋提夫人為垢障凡夫,善導大師稱之為「垢凡女質」;舍利弗為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尊者。一為菩薩、一為凡夫、一為智者。
為菩薩者,示其果益——必至補處,無此益不能上攝一切菩薩,《華嚴經》是為佐證、前導。
為凡夫者,示其應機——本為凡夫,非此機不能顯大悲為凡之弘廣誓願。
為智慧者,示其擇法——選擇念佛,唯此法可令一切人疾成佛道,易行疾至,智者當選。
如是通觀三經,知法門利益超勝,法門應機普廣,法門智者所選。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垢障凡夫,通為攝受之機,通為對告之眾,通得補處之益。無論智愚,無論聖凡,只要信受彌陀本願,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即智同舍利弗,果同彌勒菩薩,現生住不退轉,當來成就佛道。
二、三經對告眾之意義
同說一法,對機大異,或為等覺菩薩,或為垢凡女質,或為智慧尊者。其義何在?佛義幽深,凡心難測。窺測三經,簡而論之。
1、《大經》以彌勒菩薩為對告眾之意義
《大經》乃稱性極談,暢說彌陀本願發起因緣、因果事理,廣大深妙,幽玄難解,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如是誰堪為當機眾,承受此無上甚深微妙法?
眾弟子中,德位相配、心意相通者,唯居因位之極的彌勒菩薩。其德齊於佛,其位居補處,其心至謙敬,堪受此法,堪傳此法,自行化他,流通無盡,故直以彌勒為對告眾。而信受此法者,無論因位果位,亦皆同於彌勒也。
有此殊勝利益,故特以彌勒為對告眾,普勸一切眾生當聞此法,當信此法。為成就此意,並特留此經,普聞於未來,以示流通無盡之意。今一一論之:
(1)其德齊於佛
淨土一門,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所謂「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因位之中,能全體領受者,唯德齊於佛之等覺菩薩如彌勒者。
(2)其位居補處
淨土一門,佛佛相知,佛佛相念,佛佛相讚,佛佛相傳。除佛以還,唯補處菩薩,堪知、堪念、堪讚、堪傳。
(3)其心至謙敬
彌勒菩薩深知彌陀本願之深廣、他力法門之至要,故能至心歸命,謙敬奉行。如經中佛開示「信疑得失」之後,彌勒菩薩白佛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於此無上法門,唯謙敬者得其大益,憍慢者難信此法。如經云:「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彌勒至謙,堪受此法。
(4)善根同彌勒
凡法界念佛者,因位善根同於彌勒。此有二義:
一者宿世善根同。
《大經》云:「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
二者念佛功德同。
念佛一法,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只要念佛,功德即同。《大經》處處顯此要義,如「附囑彌勒文」言:「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觀經》亦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故知:《大經》雖以彌勒為當機眾,凡於彌陀本願信受無疑者,則具足無上功德,現生為菩薩勝友,當來生諸佛之家(淨土),亦如彌勒菩薩矣。
(5)果德同彌勒
凡念佛往生者,德位俱同彌勒。如第十一願、二十二願所言:住正定聚必至滅度,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小經》云:「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唐譯云:「一切皆是一生所繫,具足種種微妙功德,其量無邊不可稱數。」善導大師高判五乘齊入,同生報土,明果德同彌勒之要。
(6)普勸聞法
彌勒身居補處,尚於此法聞而不疑,信受奉行。一切眾生,亦當不顧一切,聽聞此法,信受奉行。
是故釋迦對彌勒宣說念佛即得大利、念佛具足無上功德之後,即云:「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此即藉勸彌勒而普勸一切也,彌勒以身示法,餘者何樂而不聞法。
(7)特留此經
《大經》為淨土法門之根本、源頭,彌勒德位同佛,堪能信受此法、傳承此法、流通此法。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釋迦本師慈悲哀愍,特留此經,住世度生,以示流通無盡、大悲為凡之意,藉此以勸彌勒當來成佛,亦當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
乃至一切諸佛出此世間,亦當弘通此法、特留此法,住世度生。如是佛佛共讚、佛佛相傳、佛佛流通,上順彌陀「諸佛咨嗟」之誓願,下啟一切念佛往生人,當「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