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隨佛反對戒定慧次第?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6-06-04 12:31:32
※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 引述《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之銘言:
: : 目前基本上 佛教界 的確都是順口溜一樣的講 戒 定 慧
: : 這種 順口溜,到底對不對? 大家也沒有去檢討過,總之就順從傳統,
: 阿不就順口溜 佛教兩千五百年三傳共說的修行次第持戒修定觀慧被你說成順口溜
: 說成有問題的傳統?
: : 甚至連 定 到底什麼是 禪定 什麼是 正定,也是混淆的,
: : 八正道 第一個是 正見, 要 成就 正見 就是要 見法 達 慧解脫,
: : 八正道 最後是成就 正定,正定 成就 是達到 離欲 心解脫,
: : 按照 八正道 來看 順口溜 應該改成 慧(正見) => 戒 => 定(正定)
: : 佛陀尚未在菩提樹下之前,是苦修禪定的,並沒有辦法解脫,最後是觀察 因緣法 覺悟
: ,
: : 見法之後,修八正道,成就正定。
: 戒定慧的順序有嚴格的修行次第關係
: 八正道則有各種不同層次的深淺,比如自業正見是修行之始,與道正見果正見這修行的目
: 標中間差了多少的距離,就是用戒定慧來填補。八正道不是可以一次性完成一支正見的,
: 在這邊卻去用八正道宣說的順序來說這是修行次第 邏輯根本不通 而且完全違背教理
: 佐
慧根成就是以是否見法作為依據,慧根(正見)作為前導,才不會生邪見。
正見成就,能念念如實知因緣法,以正見做基礎,修其他幾支,才不會偏離。
: : 沒有定力基礎,是事倍功半,因為容易分心,不夠專注,只要肯如實觀察還是會見法,
: 從這邊就可以看出隨佛門派毫無實修經驗。連沒有定力基礎可以事半功倍如實見法這種
: 邪說都說得如此振振有詞。
: : 闡陀尊者 不是很好的例子嗎? 有修禪定,若用對方法,就是很快成就,如:五比丘,
: : 轉法輪經 不是也記載 五比丘的 見法。
: 五比丘與闡陀能夠見法,必然是在他們已經能具有排除五蓋的定力基礎之上。
愚癡蓋 就是要靠 見法 來解,五比丘見法前,怎可能排除 五蓋?
: 闡陀尊者的經文,當然沒必要細細交待說他在定力上是否已經足以排除五蓋,而律藏大
: 品則說五比丘除憍陳如很快得法眼以外,其它比丘都是在經過幾天修行後才得法眼。
這些比丘就是在修因緣觀,才會得法眼。見因緣法,才稱為法眼。
: 中部傳車經也明確地把戒定慧次地開展成七部馬車的闢喻,先持守清淨的戒律,才有可
: 能排除包含掉舉惡作在內的五蓋完成修慧必需的定力,而後才依次見不同層次的法直到
: 道果。
你講的我都不反對,但斷五蓋,基本上是 阿羅漢才有辦法。您認同嗎?
我已經講五蓋的形成原因,如:貪欲蓋,阿羅漢才能降伏!
: : 舍利弗尊者的見法,也沒有修禪定背景,聽到 五比丘之一 馬勝尊者講因緣偈,
: : 尊者 就 見法 了。 當然 我輩 最好不要以為 自己可以比 舍利弗。
: 舍利弗一樣是當代大沙門,他的定力必然也有相當基礎。
: 這麼說吧,你舉了那麼多例子無非就是要論證定力不是得法眼淨所必需。這完完全全是
: 錯誤的。不僅是錯誤解讀了經文,也完全違背佛陀的教理。
恩,那是你自己在推論,舍利弗尊者之前不是學禪修,尊者不愧是智慧第一。
: 以前我批評隨佛的觀點頂多就說他沒有實修經驗亂解經,但是看到這樣完全揚棄戒定慧
: 次第的邪說,真的可以放心的說:隨佛就是個大附佛外道。
戒 => 定 => 慧 次第, 就 聽聽吧! 我認為 慧 => 戒 => 定 這樣的次第比較好。
: ,
: : 既然談到 五蓋,我也與諸位分享學法的一些心得,
: : 五蓋之中,昏沉蓋、掉悔蓋,這個靠 禪定技巧(外道也會),是可以處理,
: : 外道,例如:中國的道家、印度練瑜珈的、練氣功的..,基本上也都有些招,
: : 但是 愚癡蓋、嗔恚蓋、貪慾蓋 (外道無法處理), 我認為未見法的初學者,難以降伏
: ,
: : 為什麼呢? 若從 這些蓋的起因來看,
: : 愚癡蓋 起於 無明、
: : 嗔恚蓋 起於 對討厭的事物想遠離,但求不得、
: : 貪欲蓋 起於 對喜愛的事物貪求
: : 凡夫不管是不是在打坐的時候,這三蓋都會升起,
: : 你入定 想逃避, 出定之後,還是又來了!
: : 部派所說的 初果,或者 原始佛教的 慧解脫,主要是 斷 愚痴蓋(離無明),
: : 見法者,如實知 諸法因緣的集與滅,繼續修離貪
: : 才有辦法繼續 滅除 貪慾蓋 與 嗔恚蓋。
: 五蓋就是見法的障礙。
: 對,定力在日常生活中會退,五蓋會回來,這就是為什麼必需要花時間參與七日禪十日禪
那是因為 用的方法 不正確, 五蓋不是回來,五蓋只是一直沒被斷根。
: 當心能夠穩穩地安住於每一個當下的目標,那每一個觀照的當下,心都會具足五禪支。
: 讓心能對準目標的是尋禪支,於是去除了昏沉蓋。
: 讓心能在目標上持續考察的是伺禪支,因為對目標了知,於是去除疑蓋。
疑蓋 源自於 不見法,我不認為你寫的那樣就是 去除疑蓋,證初果,才能斷疑蓋。
: 當心都能夠精準觀照到目標時,法喜會出現,喜禪支是瞋蓋的對立法。
"離 嗔" 靠 "法喜" 能解嗎? 你只是轉移到 法喜 而已,但是只要 起嗔的因緣出現,
嗔 又會現前,然後,若你還是靠轉移到法喜,依然沒有滅除 嗔
: 持續一段時間,樂受也會取代各種不耐煩,於是克服了掉舉蓋。
所謂的 滅除 是指 斬草除根, 我也不認為 樂受 能斬掉 掉舉 的根。
: 最後,因為心持續安住在目標上,這種心一境性讓心不會貪求於外,克服貪蓋。
: 這些五蓋的克服,伴隨的是五禪支的生起,而五禪支則是讓禪修者能如實見諸法的最初動
: 力。這樣的動力會隨著對諸法的了解愈深而也逐漸調整進化。見法的過程不是像禪宗說的
: 頓悟,而是要花時間,用上自己的精進力去慢慢體會的,這個過程最終就會帶領禪修者
: 進入聖道聖果。
貪蓋,基本上要到阿羅漢,才能斷,靠一心專注,若可以解貪蓋,
佛陀就不用到菩提樹下苦思。
: 對於外道定來說,因為外道定的業處目標都是概念法,所以雖然一樣會有禪支,但是這樣
: 的定不會去觀照到諸法的生滅相,也無法體會無常苦無我,自然無法趣向解脫。
: 還有一種更等而下之的外道說法,就是說連定力都不需要,就可以見到法。這就好像在
: 說高雄去嘉義可以不用經過台南一樣荒謬。
我可沒有說定力不需要,定力基本上不用太高深,重點是方法要對。
: : 不是我愛扯論,因為佛教目前都是按照論寫的,不管北傳或南傳,
: : 我以前也覺得很合理,但八正道 第一個 正見 就是 慧,最後是 正定。
: 八正道沒有告訴你修行次第
: 修行次第在傳車經。戒 定 慧 就是這樣的次第。這不是論典才這樣說,是經典,是實修
: 經驗皆是如此,自古以來的四雙八輩無有例外的實修傳統。
: 只有附佛外道的邪說才會否定戒定慧次第。
: 而
: : 斷身見、我見,不會有所謂 "暫時" 斷,那樣是根本沒斷! (斷身見 是沒有模糊空間的
: )
: 那就是你沒有實修經驗了。
: 這是在最初階觀智都可以體會到的。
斷身見是初果聖者,我不是潑你冷水,你那樣不叫斷身見。
: 在進入觀智的當下,可以清楚了知所謂的"我"只是一整串名法色法的組合。這是當下確切
: 的體會。可是只要離開密集觀照,因為無法了知每個當下生起的名法色法,於是身見又再
: 回來。這不要說四雙八輩啦,只要有認真修四念處克服五蓋的人很快都會體會到。
: 所以我只說這叫"暫時去除身見",只有到了證初果才能永斷身見。
身見不是回來,是一直都在,你只是把禪修的情境,誤以為 斷身見。
: 當然,連戒定慧次第都棄如鄙屣,還可以大言不慚說沒有定力反而事半功倍的那種邪說,
: 連五蓋都不去降服,概念法究竟法都分不清楚,無法有這種南傳所有禪修傳統都有的初
: 階體驗也是可想而知的。
: : ,只是自以為斷身見,其實 正見(慧根) 根本沒有成就。
: 能
: : 如前所述,慧根 根本還沒成就,並沒有與 慧 發展,只是 自以為 而已,
: : 說白了,還是與 我見 一同在發展!
: 隨佛好像以為修解脫道次第是像禪宗那樣的頓悟,可以說一說講一講想一想就能見法成就
: 慧根。一個正統的南傳修行傳統是不會這樣想的。而且也會很清楚五根五力不管怎麼樣去
: 分析,慧一定都是最後才起動的。
那是你對隨佛長老認知錯誤! 四聖諦三轉,怎麼可能是頓悟! 長老還寫文章反駁頓悟,
隨佛長老什麼時候說見法,靠說一說,那是舍利弗尊者才有辦法,正常人還是要禪修
念覺支,我從你寫的文章看起來,你可能常常體會到 "暫時斷身見",您要小心,
見法 斷身見 沒那樣容易!
: 隨佛常愛掛嘴邊的雷迪尊者是怎麼說的呢?他說:"「信根」、「精進根」、「念根」是
: 「定根」及「慧根」的先行工作,就像輔佐國王登上王位一樣,「信根」、「精進根」、
: 「念根」會協助「定根」及「慧根」證得巔峰的成就。"
: 這是一個阿羅漢長老依其實修體驗的看法。
恩,雖然我看法與雷迪長老不同,不過我還是尊重雷迪長老。
: 當然,連戒定慧次第都棄如鄙屣,還可以大言不慚說沒有定力反而事半功倍的那種邪說,
: 要說這種禪修的經驗是發展我見,我也只能笑笑囉。
沒定力 修 因緣觀 會 事倍功半,進度緩慢。 禪定有幫助,但不是必要。
: : 恩 七覺支是從念覺支起修,慧根 先成就,不是跳過 念根,念根在後面成就。
: 七覺支,八正道,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等等的道品所說的順序都不是嚴格
: 的修行次第。
: 佛經中明確在說修行次第的經典例如傳車經不去看,自己就去翻個道品然後把宣說順序
: 過度解釋為修行次第,這種解經法真的錯很大。
依 七事修多羅,相應部 ,會比 中部 可靠。
: 比如說啦,你前面講的五根順序是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 面對五根的時後,突然立場又變了,又說慧根先成就。
: 照你解讀七覺支與八正道次第的邏輯,怎麼不說五根始於信根終於慧根啊?
: 根本前後矛盾自打嘴巴的邏輯嘛。
: : 認為 沒降伏五蓋 不可能有慧根,那是您對於五蓋的原因不清楚,別說太滿 !
: 噗。講什麼原因什麼的,那都是在教理上談的。
: 知道原因又怎麼樣?會生起就是會生起。
你這樣就是三歲小孩子一樣無理取鬧了,五蓋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 但是確實地觀照到自己當下的五蓋,以及確實地觀照到當下已排除五蓋,而對身心諸法的
: 觀照變得清澈,這種真實的體驗,就足以肯定戒定慧的修學次第。
: 對於自己的五蓋不了知,對於五蓋排除後的觀照變得清澈不了知。只會懷疑這種真實體驗
: 是論典謬見,卻去相信一個根本不理戒定慧次第的邪說,對邪說我無法隨喜只能呵呵。
: : 阿毗達摩的學眾 很喜歡用 阿毗達摩 的修正次第 來宣稱 證果 或者 幫人授記 證果
: : 然後自以為很正確,其實 我個人覺得 這跟 妙天 妙禪 的心態與作法 很像,
: : 阿毗達摩 是 部派自己寫的,用自己寫的次第,印證 自己 成 阿羅漢,
: : 妙天、妙禪 也是用自己的方式 印證 自己 成佛。 手法是一樣的!
: : 好啦~ 我承認 你們比較謙虛 至少是自稱 阿羅漢 不是 成佛。
: 阿不就戒定慧次第是阿毗達摩來的?
: 我從頭到尾沒提阿毗達摩,但你好像每段文章講理講不清楚的時候就要拉阿毗達摩來救援
: 一下,是把阿毗達摩當扁維拉膩?
我也說明立場而已,論(阿毗達摩)不是佛說,這就是講理。
: 經典說得清清楚楚,七部車的修證次第,就代表了戒定慧。這跟阿毗達摩何關?
我也是依相應部的經文 ,覺得 慧根 在前比較有道理。
: 再說了,古來的四雙八輩都認可阿毗達摩,你現在一竿子打翻的可是所有這些南傳的四
: 雙八輩唷,言下之意就是他們都跟妙O很像,證果都是引用錯誤阿毗達摩所證的錯誤果囉
: 好吧好吧,面對附佛外道,我也只能說言論自負吧。
: 。
誰說四雙八輩都認可阿毗達摩,講得冠冕堂皇,那是你自己以為,
部派時期,每個部派因為不相信別人的阿毗達摩,都有自己這個部派的阿毗達摩,
你只不過學的是,錫蘭銅碟部的阿毗達摩。
: : 簡單說, 從 八正道 , 細看 就知道 "戒 => 定 => 慧" 這次序有問題,
: : 您懂了嗎? 當然你要若裝傻,那我也沒辦法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