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258chen (reborn)》之銘言:
: 各位好
: 我因接觸正念減壓而對佛學有興趣
: 看了一些書,但還是有很多無法理解的論述
: 之前看到一個說法(想不起在哪本書看到的了)
: "即便是現在嚐起來好吃的食物,下次吃,再下次吃,就會變得沒那麼好吃
: 所以,快樂也是一種苦"
: 有人可以解釋嗎
: 因為我覺得,只要當下感受得到快樂,那不就是快樂嗎
: 謝謝
a1258chen你好, 你引的這句話:
「即便是現在嚐起來好吃的食物,下次吃,再下次吃,就會變得沒那麼好吃, 所以,快樂也是一種苦。」
嗯,我想我多少理解你的困惑吧~就我而言,如果沒經過下述的理路反覆思惟,我應該也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不清楚書中的上下文脈絡,如果是直接給出結論也真的容易令人一頭霧水……)
我之前也和你一樣不解類似的問題,直到後來,我聽聞四聖諦的課,經由師長有系統的解說,才稍微能理解苦諦的內涵是什麼。不過前面已有諸多法友給了你很多很好的建議與解釋,你可能已經有方向了,只是我覺得有一些小地方,像我這種鈍根人在聽聞和思考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困難,而前面剛好沒說得更清楚,藉這個機會,版上也許有人和我差不多根器,所以想補充一下。
沒聽課之前,理解苦諦的時候我一直卡在兩個地方:
(1) 「會轉變」為什麼是苦?
看了很多解釋,我終究不能明白,因為我覺得快樂就是快樂,就算樂受會變成苦受,不代表我往後的人生就失去了這個樂受。就算我往後的人生再也沒有樂受A,也不代表我的人生就連帶失去了樂受B、樂受C、樂受D......只要感覺某件事膩了、苦了,自然有別的新鮮事可以補上來。也就是說,不同樂受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會因為人生少了特定的快樂,就陷入永久的痛苦。
而且,「會轉變」不但不是苦,甚至還是好事,因為人生有那麼多樂子,保持在某一種恆久的樂受未免也太可惜,轉樂為苦,會促成自己多嘗試其它東西的動力,體會不同樂趣。若如此,壞苦何以是苦?
(2) 心裡希望某種快樂可以維持下去?
問題是,承(1)的說法,我「感覺不到」自己心裡有什麼維持快樂的念頭,有什麼執著快樂的傾向。比方說,到吃到飽餐廳用餐,我不會想要吃到吐才罷休(邊際效益變成負值),也不會想要愈吃愈高級(成癮而出現抗藥性),我就只是想要在這個餐廳吃到撐,覺得很滿意很舒服,然後結帳走人而已……以此類推,其它出自特定欲望、非出自特定欲望的行為也都是如此。換言之,我並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持快樂。
退一步來說,縱使「想大吃一頓」、「想談戀愛」等等想法,本身就是「心裡希望快樂維持下去」的念頭,而這種念頭所追求到的東西終究會變成苦,那麼問題又回到了(1),我依舊不明白這到底有什麼不好?這不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嗎?
愚癡如我,在上頭打轉了很久,直到聽了課慢慢建立基礎觀念,才知道一切的源頭無非是「無明」。
由於無明,所以執無常為常法;由於執無常為常法,所以認為我是實有的(我執);又由於我執,所以有了種種妄想分別顛倒見。
就像前面回文及推文的法友所言,我們認識的事物本身,並沒有苦或樂的性質,是我們在對象上面安立了不同感受,對象才有了苦或樂。
重點並不在於我當下感受到對象的時候,心裡到底是受苦呢,或者是快樂呢,重點在於:為什麼我會覺得「這」是苦,「那」是樂——為什麼不是「那」是苦,「這」是樂,內心的分別是怎麼來的?
這才是關鍵。因為,一旦有了妄想分別,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希望快樂能夠長久留住,儘管我「自以為」沒有,但那只是我沒有辨識出來罷了,實際上一定是如此。
為什麼這樣說呢?前面回文有很好的舉例(summertrees大大借我用一下),假如有一個人大熱天待在冷氣房裡感覺到舒服,這是樂,而在外面曝曬感覺到熱辣,這是苦,這種感受看起來似乎普世皆然,每個人都一樣。
但其實,並非每一個人在這情境都會出現相同的情緒反應,A可能覺得吹冷氣不舒服,B可能久曬也不以為苦,C可能曝曬在陽光下揮汗如雨,卻覺得「苦也很好」。結果我們從表面上看來:
A是快樂的→實際上A感受著苦
B和C是痛苦的→實際上B不苦不樂,C正在「追求快樂」
而我就像C一樣,之所以「感覺不到」自己希望快樂維持下去、執著快樂的傾向,是因為我將「曬太陽」錯認為苦,我以為自己在吃苦,所以覺得「苦也很好」。但本質上,我其實在追求快樂,離開曬太陽的地方,進入冷氣房,我內心反而會覺得空空的,很不舒服(一種皮繩愉虐、抖M的概念)。於此,我明白了自己確確實實希求離苦得樂、快樂常存,但有漏的樂是無常的,執著於有漏之樂,最後我只會感受到苦。
無明的人因為持著顛倒見,無法準確認識真正的苦與樂,世尊便開示了四聖諦,告訴我們行苦十分可怕,要努力斷除行苦的因:最究竟的樂是滅諦,要努力去證得。只是要理解四聖諦,凡夫沒辦法透過直接觀察而得,要經由邏輯推理的方式而成立,如果要類比,大概就像「階級」、「家庭結構」或是「社會體系」的概念吧,但不一樣的地方是,四聖諦不是有為法。
當然,要圓滿的認識苦諦,生起正確的出離心,還是要從輪迴、業與煩惱、有漏五取蘊等等了解起才好,以上只是一點簡單心得供大家參考,若有誤之處請務必指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