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淨土聖賢錄.初編》:往生比丘第三(60)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7-19 16:43:34
宋‧延壽(蓮宗六祖)
延壽,字沖玄,(浙江)錢塘王氏子也。少誦《法華》。錢文穆王時,知(執掌)稅務,
多用官錢買放生命,罪當死。引赴市曹(市街口),王使人瞷(音見,窺察)之,色不變,命
釋(放)之,投(往)四明(山)翠巖禪師出家。復參天台韶國師,發明心要(了悟本心)。
嘗於國清寺行法華懺,禪觀中,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因是獲大辯才。以宿願
未決(尚未找到依止法門),登智者禪院,作二鬮(音揪,籤),一曰一心禪定,一曰萬行莊
嚴淨土。冥心精(專注)禱,七拈皆得淨土鬮,於是一意修淨業。
建隆二年(西元961年) ,忠懿王請住永明寺,賜號「智覺禪師」。日課(每日功課)一
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經行)念佛,旁人時聞螺貝天樂之音。誦《法華經》,積一萬三
千部。居永明(寺)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常與眾授菩薩戒、施鬼神食、買贖生命,皆
以回向淨土。
著《宗鏡錄》一百卷,會天臺(法華)、賢首(華嚴)、慈恩(唯識)異同之旨。又著《萬
善同歸集》,集中指歸淨土處,最為切要。其略曰:
(1)
問:「(如果說)唯心淨土,周徧十方,何得托質(軀)蓮臺,寄形安養(國),而興(起)
取捨(取淨土捨穢土)之念,豈達無生之門?忻(欣)厭情生,何成平等(不二)?」
答:「唯心淨土者,了心(了悟真心)方生。《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三世一切諸佛
,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極樂佛土。故知識心(明心見性)方生唯心淨
土,著境(之眾生)祇(只)墮所緣境中。既明因果無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乃知心外無
法(唯心所現)。
又平等之門、無生之旨,雖即仰教(仰仗佛陀教導)生信,其奈(何)力量未充(不足),
觀淺(觀照之力淺薄)心浮(心念散亂浮動),境強(境緣濁惡)習重(自身習氣深重),(故)須
生佛國,以仗勝緣(依靠佛菩薩及純善環境幫助),忍力(定力)易成,速行菩薩道。
《十疑論》云:『智者(有智慧的人)熾然(一心專意)求生淨土,達(了悟)生(往生)體
不可得(無來無去),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 (執著「生」這個
概念) ,聞生即作生解(著「生」相),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不
達此理,橫(胡亂)相是非(互相爭是說非)』,此是謗法邪見人也。」
(2)
問:「心外無法,佛不去來,何有見佛及來迎之事?」
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觀,徧該(包羅)萬法。既了(明瞭)境唯心(心現淨土),了心
即佛(是心是佛),故隨所念,無非佛矣。《般舟經》(《般舟三昧經》)云:「如人夢見七
寶,親屬歡喜。覺已(醒來)追念,不知在何處。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
無來去。」(雖有念佛往生之相,而覺無所得,無有來去。)
又(明白此相)如幻非實,則心佛兩忘(不執著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而不無幻相 (不離
此相),則不壞(斷滅)心佛。空(理)有(事)無礙,卻無去來,(故)不妨普見(佛迎之相)。
見即無見(如夢中見,覺即無),常契(合)中道。是以佛實不來,心亦不去,感應道交
,唯心自見。如造罪眾生,感地獄相。《唯識論》(《唯識二十頌》)云:「一切如地獄,
同見獄卒等,能為逼害事。」故皆是罪人惡業心現,竝無心外實(真實的)銅狗鐵蛇等事。
世間一切事法,亦復如是。
然彼(毘盧)遮那佛土(指法性土),匪局(不侷限)東西(法性土沒有空間,徧一切處)。
若正解了然(大徹大悟),習累(習氣業障)俱殄(盡絕),理量(理事)雙備(圓融無礙),親證
無生者,則可(真正明瞭唯心淨土)。初心之人,何可妄效(主張無須念佛、不求往生)?」
==
簡單講,
(1) 我們要認清楚自己是業障習氣深重、心力也極為薄弱的凡夫,又生在這個五濁惡世,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證悟無生法忍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靠阿彌陀佛四十八
大願的加持。只要深信有佛有淨土,一心專念,則自然可以達到無生法忍的境界。
現在不懂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就秒懂了。
(2) 不可偏執於空理,妄談唯心淨土,就主張無需念佛不必求往生。
要知唯心淨土是法身大士才證悟得到的境界,凡夫眾生的習氣是著相,
著什麼相,生什麼境。所以一心念佛,著阿彌陀佛的相,求生西方,將來就真的生極樂
世界。等到了極樂世界,就自然證得唯心淨土。
結論:老實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19 16:58:00
隨喜功德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7-19 17:34:00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7-19 23:3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