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5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四十四頁,倒數第六行看起,科題「依佛所行」:
這個題的意思,佛是怎麼修行證果成佛的,我們如果要想一生成就,釋迦牟尼佛是我
們最好的榜樣,這段有個大略的介紹,希望我們能夠取法於佛陀。第一個講「七覺」,七
覺支,第二個「聖道」,就是八正道,第三個是「五眼」,後面還有很多。黃念祖老居士
註解這部經,用了八十三種經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都有,都涉及到
了;可以說這部經的註解,是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大成。引用這麼多經典註解,
可是我們學起來還不夠,還要查參考資料。這些參考資料也不少,有不少學習的同學,花
了很長的時間,把這些材料統統都抄出來,編成一套書,《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上
下兩冊,這參考資料就這麼多。真正要學淨土的,註解,這樣兩大冊,參考資料也是兩大
冊。
所以,這是我們漢學院佛學系裡面主要的課程。我們希望,大乘八個宗派都有一個概
略的認知,然後在這些宗派裡面,自己喜歡,有能力可以修學的,專攻一門。一生真的能
夠把古大德、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承傳下來,再傳給後世,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我們知道,
中國傳統文化確實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能救中國傳統文化,能救整個人類的文
明,這是許許多多外國學者、這些漢學家他們所總結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一門深
入,長時薰修,我相信,我有理由相信,最後選擇淨宗,往生淨土是真正能辦得到,是決
定靠得住的。
大乘其他的宗派,必得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沒有帶業成就的,唯獨淨宗法門帶業往
生。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就,怎麼說等於?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
生也不例外,他的智慧、德行、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相等。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那
個心裡頭沒有分別,不必分別你們程度高下,到極樂世界平等待遇。用什麼標準?等覺菩
薩的標準,今天我們所說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像他們這樣的大菩薩,
跟他們平等,這是太稀有、太難得了。
所以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不是一尊佛說,兩尊佛說,一切佛都說難信之法。我
對於這一句經文有很深刻的體驗,為什麼?我就是難信。難信到最後信了,我用了多少時
間才相信?用了三十年。我學佛到今年六十五年,六十五年的時間,用了三十年我才相信
。早年初學佛沒多久,懺雲法師勸我,讓我在他的茅蓬讀《彌陀經》三部註解,蓮池大師
的註,《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法師的《圓中鈔》。這是《阿彌陀經》最著
名的三部註解,我讀了,而且還把它裡面的科判劃出來,印象很深刻,歡喜、讚歎。叫我
學,我不肯學,這難信。以後親近李老師,李老師是多次勸我,專修淨宗,我也沒接受,
真不容易。
什麼時候接受?我講過兩次《華嚴經》,都講很長時間,講好幾年,但是都沒有講完
,緣不足,逼著我們不能講下去。第二次講的時候是《八十》、《四十》同時講,一個星
期講三次,一次兩個小時,兩次講《八十華嚴》,一次講《四十華嚴》。《四十》就是《
普賢菩薩行願品》,貞元年間翻譯的,一共四十卷經文。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忽然
想到,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入室弟子,也是文殊菩薩會下第一弟子,他學什麼?他是什
麼法門成就的?這段經文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它總共四十卷,三十九卷。我看到
了,這才五體投地回過頭來感謝老師,感謝懺雲法師,他們真正是有智慧、有道行,把這
個經介紹給我,可惜我們自己愚痴,智慧福德不足,不願意接受。
我到八十五歲這一年,專修這部經,專講這部經。過去沒有看到念老的註解,我是依
照李老師眉註,這個本子是老師講完之後給我了。老師往生之後,我印了一萬冊流通,許
多人看到生歡喜心,來找我講演,我前後講了十遍。以後看到念老這個註解,我講註解這
是第四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堅固,願心愈懇切。
這個裡面,世尊所行我們要知道,認識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在這段經文
裡面只有四句:
【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
具體指出來,七覺,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七覺即七覺支,又名七覺分,或是七菩提
分」,名詞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下面給我們解,為什麼叫七覺分,叫七覺支。「覺者
,有覺了與覺察之義。覺法分為七種」,所以叫支,或是叫分,支、分。七支就是七種,
這七種的名,這裡舉出來了,第一個是「念」。「慧,又名擇法」。擇法很不容易,釋迦
牟尼佛一生說那麼多經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開那麼多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
這個方法門徑是通無上菩提,用宗門的話來講,就是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些法門,在中國這兩千年歷史上所記載的,有不少修學成就的,大乘八個宗派都有,小
乘就不必說了,顯教、密教都有大成就的人。這就說到擇法了,自己沒有能力擇,選擇,
老師就非常重要。
你說我們,我這一生算是很幸運,講經沒有中斷,從經典裡面證實老師的選擇正確的
,老師教給我正確的,我才感恩。如果早年我知道這個法門,理解這個法門,我這一生都
會學這個法門,講這個法門,不至於講了很多經論,七、八十種,這什麼?雜了,亂了。
雖然是一部一部的學沒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離開這個規矩,但是學得太多。這
個也是緣分,因為我沒有道場,居無定所,到處流浪,信眾們要我講什麼,希望我講什麼
,我就隨順他的意思就給他講,所以講了那麼多種。
以後我們讀到曇鸞、道綽,這兩個人是東晉時代的人,應當是淨土宗的祖師,因為他
們的著作在中國失傳了,日本人帶回去了。他們的著作回來之後,大家就想起來,淨宗應
該初祖是慧遠,道綽是三祖,曇鸞是二祖,善導是四祖。我們現在用的,善導是第二祖,
前面兩個沒有,夏蓮老,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都主張要把這兩個人補進來。道綽
大師一生講《觀無量壽經》幾百遍,這個正確,這個難得,一生就講一部經。中國土地這
麼大,人口這麼多,一千多個縣,你每個縣裡面去講一次,講一部,講到一百歲大概還沒
講圓滿,好!這是我們早年,我是很有這個意思,沒有這個緣分。這個跟善導大師當年在
長安勸大家念阿彌陀佛,是同樣的意思。淨宗念佛的人愈多,這個地區福報就愈大,福地
福人居。福人是什麼?念佛的人,福地是念佛的地方。
我們看了道綽一生的行誼,非常仰慕,很想追隨。《彌陀經》可長可短,短講三天可
以講完,一天兩個小時,六個小時就講完。通常一般法師講《彌陀經》,七天,七天好,
他們都是一天一個小時,七個小時,因為有翻譯,不同的語言,要遷就大家,好事情。《
無量壽經》前面十次,大概我講都是一百多個小時,兩百個小時。換成這部註解我們在一
起學習,我記得我第一次講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年講一部,那個時候一天兩個小時,一
千二百個小時。以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是一天講四個小時。第四次是我們很認真
,真正想學,所以說得很細,時間很長。這一次,到今天是第三年了,今年看能不能講圓
滿。講圓滿,後面我們就再講,還是這部經,還是這部註解。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擇
法不容易。
念老底下的註解,「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這句話重要,擇法是智慧,真實智慧。
海賢老和尚自己沒這個能力,二十歲出家,師父看出這個人是法器,看出。法器就是有緣
分造就的人才,不是普通人才,他一生當中他能成佛。這種人才很少見,一萬人當中找不
到一個,稀有難逢。老師,我們相信他的老師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把這個法門傳給
海賢。告訴賢公老和尚,一直念下去,就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
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說,不能亂說,那個明白了什麼?大徹大悟。海賢老和尚確實大徹
大悟,大徹大悟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時候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同一個境界;跟
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開悟,大徹大悟,也是同等境界,宗門所說的見性成佛。
這是什麼佛?分證即佛,雖然不是圓滿,他是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
。圓證三種不退,圓是圓滿,證得位不退,阿羅漢就位不退,不會再墮落為凡夫;菩薩行
不退,圓教三賢菩薩,他不會退轉成阿羅漢,弘法利生再辛苦,他都會做下去。海賢老和
尚如是,你在他一生當中看到,位不退,行不退,最後念不退。念不退,念念都向著究竟
佛果這個方向、這個層次,他不退轉。也就是他往生實報土,實報土裡面四十一個位次,
他逐步的向上提升,他不會退轉。
這是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共同走的這一條康莊大道,但是時間很長,要無量劫。所謂三
大阿僧祇劫,是專指大徹大悟之後證得究竟佛果所需要的時間。這個三大阿僧祇劫在哪裡
修?在實報莊嚴土修,不是在普通世界,實報莊嚴土你有那麼長的壽命。報身,證得報身
。佛從常寂光淨土,因為報身菩薩有感,他只要生到實報土,法身如來立刻就現報身,為
什麼?到實報土去度法身菩薩,法身菩薩還要圓滿佛果來加持他,來幫助他,讓他平平安
安順利的提升,達到究竟圓滿佛果。
所以擇法的真偽非常重要,特別是現代這個時代。怎麼辦?哪個是真的,哪是假的?
老師告訴我,現在真正善知識找不到,擇法怎麼?取古人。譬如我們學這部經,我們找誰
的註解?找古人註解。古人跟現在人不一樣,古人出來講經都是開悟的,沒有大徹大悟也
是大悟,才有資格出來講經。要是註疏,給書做註解,不是大徹大悟不能做註解,大徹大
悟跟佛的知見完全相同,就是他有跟佛相等的智慧,不會說錯了。
我們學《華嚴》,參考資料找誰的?找清涼大師的,找賢首大師的,找宗密大師的,
這決定不會錯。過去我學《楞嚴》,我找交光大師的,找長水大師,宋朝的,交光是明朝
的。古大德,歷代高僧大德都肯定這個註註得好。現在人呢?現在人著作的,我們自己沒
有那個程度,比他比不上,還是用古大德的比較安全、比較可靠。老師教我這個。古大德
的註解註得有深度,有些時候看不懂怎麼辦?找參考資料,參考資料是《佛學大辭典》,
找這些資料。
我們這個書的資料,從許多參考資料裡頭找出來的,這都是非常珍貴可靠的資料,《
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都找出來了,都在裡頭,這是很用心,用了功夫,非常難得。
我們漢學院的時間並不長,總共只有七年,本科三年,碩士一年,博士三年,七年。我們
學這部經,七年的時間夠用了,真正徹底搞清楚。自行化他,自己依這部經修行,再勸導
大眾。
所以這個七支,第一個就是選擇法門,認識真妄,我們要相信古人的話。今天專家學
者都用科學的態度,都抱著批評,實實在在講,他的戒定慧能不能比得上古人?如果戒定
慧不如古人,你怎麼能批判古人?現代人喜歡批判別人,把別人批評倒了,打倒了,自己
就上升了,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讀《華嚴經》,看清涼大師註解,能夠把清涼說錯的地
方指出來,自己就在清涼之上了。真的能不能達到?難!不簡單。所以黃念老有智慧,你
看,生在這個時代,誰也不相信佛菩薩、聖賢人,黃念老要是自己來註解沒人相信,人家
瞧不起他。他這個方法用得妙,用經論來註解,你沒話說了。八十三部經論,用古大德,
這些古大德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都是在歷史上有名,被人稱讚的,世世代代讀書人
、學佛人提起都恭敬讚歎,用了一百一十個人,就憑這一點,我們就佩服念老。他選擇的
這個註子,真的就如同一個人做註解,天衣無縫,你找不出它的缺點,這個太難得。
所以,我今天是勸大家,就依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就依這部註解,黃念
老。夏老我們沒有緣分,沒有見過面,可是念老晚年我們認識了。認識之後,一年總有一
段時間我去看他,他在世的時候,一年至少三次,一次到北京去住一個星期,這一個星期
都在一起;不是他來找我,就是我去找他,深受法益。
第二「精進覺支,以勇猛之心離邪行,行真法」。註得不多,非常精華,跟經典沒有
兩樣。一定要勇猛精進,在哪個地方用力?斷惡修善,離邪行是斷惡,行真法是修善,要
真幹。
第三,「喜覺支,心得善法,即生歡喜」。法喜充滿,我們在學習經教當中有,很多
同學都有,要真正深入。好書,特別是佛書,永遠讀不厭,一遍比一遍歡喜,這是一般的
典籍做不到。再好的小說、文學作品,中國小說有四大部,《三國演義》、《水滸傳》、
《西遊記》、《紅樓夢》,這四大小說在文學上地位很高,你從頭到尾去念,你能念多少
遍?頂多念十遍就不想念了。可是你讀《四書》,你讀《無量壽經》,你讀上三千遍還想
念,還想念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還想念三千遍。這是什麼力量?這東西是真的東西,它
不是假的。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念透了,無數遍,才真正法喜充滿,生歡喜心,生大歡
喜心。念到功夫成了,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心想見佛,佛就現前,心想見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就現前,你怎麼會不歡喜?
輕安,「斷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輕利安適」。這在現代的社會講,壓力,咱們每個人
都有壓力,壓力沒有了就輕安了,這個大家好懂,沒有壓力。心理沒有壓力,精神沒有壓
力,身體沒有壓力,工作沒有壓力,生活沒有壓力,你多快樂!這就是七覺支裡頭的第四
句「輕安覺支」。
第五「念覺支,常明記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這有特別的說法,念,念什麼?明
瞭、記住,記是明記,他不會忘記。明記什麼?定慧均等,不能夠偏重。偏於慧,就是慧
多定少,這個人雖然有智慧,心浮氣躁。慧是什麼?慧是分別,他的妄想多,我們一般講
主意多,點子多,這大家就容易理解,這是慧超過定。如果是定多慧少,容易昏沉,精神
提不起來。這個都是修行的障礙,所以一定要記住,定慧均等。定慧均等的方法最妙的,
這是我體驗出一點點,就是讀經。讀經什麼都不想,連經的意思也不想,只是把經字字念
得正確,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從頭一遍一遍的念,這是定慧均等。
不要想經裡頭的意思,一定要知道,佛說經,心地裡頭乾乾淨淨,一念不生,這樣流
出來的,不是他怎麼想想出來的。落在想裡面,思想裡面,就變成阿賴耶識,妄心,妄心
流出來的不是真智慧;一定要真心流出來的,是真智慧。所以古人修定,這就是說,為什
麼現在人沒有辦法跟古人比,古人心清淨、平等;現在的人心不清淨,裡面夾雜著貪瞋痴
慢疑,夾雜著是非人我,這樣的心,所流出來的是煩惱、是習氣,不是真智慧。所以要知
道,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留下來這些著作,都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是智慧
,這裡頭沒有煩惱、沒有雜念,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要遵守。
古人所講的我們望塵莫及,一定要知道比不上,什麼比不上?戒定慧比不上,在根機
上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一定要懂得尊重古人。現在人喜歡批評人,連佛都批評,菩薩以
下更不必說了。我們在這種現象裡面,受不受影響?有人批評《華嚴經》是假的,《楞嚴
經》是假的,我聽了做何感想?世間一個善人君子都不願意說假話,都不願意批評人,這
種批評人的人,心態狂妄自大,以為一切人都不如他。我們從古聖先賢典籍裡面看,古人
有一句諺語說,「學問深時意自平」,真有學問,真有道德,他的心是平的,不起波浪。
佛到究竟圓滿了,佛批不批評人?批評人,有,佛怎麼批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他
批評得多好。只有佛才會有這種批評,清淨平等覺裡面看到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什麼
樣的人批評?佛也是眾生,他說的有沒有錯?實際上說得不錯,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佛就
是眾生,眾生就是佛,我們這樣理解就沒錯。也肯定他,你也不錯,跟佛沒有兩樣,這一
笑了之。所以,批評人不簡單,唯有英雄才認識英雄,唯有佛菩薩才認識佛菩薩。
凡人批評佛菩薩那是造業,業自然有果報,我們不必去理會它,只是我們自己要不斷
的向上提升,那就要讚歎、要恭敬,不可以輕慢一個眾生。為什麼?《壇經》大家都很熟
,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要牢牢記住,「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裡頭包括動物、
植物,包括山河大地,包括小草,包括泥沙。它從哪裡來的?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能生
能現,諸佛如來、阿彌陀佛也是法性所生所現,平等的,沒有差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這個經是真的,那個經是假的,如果遇到佛菩薩,他去講這個假的,假的也變成真的,妙
!那要是遇到假的,假菩薩、假佛,講佛的真經,真經也變成假的了。
這些都在七覺支裡面擇法,我們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用什麼態度?要用
覺知的態度,不迷。不管什麼人說,他都不影響我,當然更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我們都
讚歎,平等讚歎,真正知道是一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華嚴經》上說的。如果我們
拿宗教來說,一切宗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一切宗教,入不二法門,這是大方廣佛華嚴,
什麼問題都化解了。只有凡夫在裡面起分別、起執著,批評這個對那個不對。遇到通家全
通了,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看到真的。惠能大師的五句話,他看到真的,最後一
句是看到整個宇宙的真相,看到萬法的真相,跟《華嚴》、跟《楞嚴》、跟《法華》裡頭
講的沒有兩樣。
所以念,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了不起,阿彌陀佛讓你法喜充滿。人家跟
你講真的,阿彌陀佛;人家跟你講假的,也阿彌陀佛;人家跟你講善的,阿彌陀佛;跟你
講惡的,也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二法好說,阿彌陀佛是一,全歸一了,萬法
歸一,一即萬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世間一個善人君子都不願意說假話,都不願意批評人
要讚歎、要恭敬,不可以輕慢一個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