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是不斷之無。」)
這樣念佛過去有例子,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在《往生傳》裡面看到,一般都
是三年,三年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成片?就是這句佛號念熟了,自自然然的佛號一句一
句接下去,當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成片。這是功夫得力的第一
步,就有資格往生。很多人念到這個程度他就求往生。他只要一求,阿彌陀佛就現身。極
樂世界在哪裡?我告訴諸位,極樂世界很大很大,沒有邊界。我們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裡
頭。所以真正功夫成片的人,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想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現
出來給你看。你有這個功夫才行,三年就成就。這個時候你念佛真念了,為什麼?完全證
實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要問你說,極樂世界什麼樣子?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樣。
這是早年慧遠大師說的。慧遠大師往生,告訴大家,他在過去曾經三次見到阿彌陀佛、見
到極樂世界,這一次是第四次,佛來接引他往生。過去三次見佛、見極樂世界,從來沒有
跟人說過,不說,到走的時候境界又現前,告訴大家,他要走了,而且還看到蓮社先往生
的同學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他。
功夫成片,我相信他在三年、五年之內,肯定得到;得到之後再提升,提升到事一心
不亂,頂多十年,也就是三十歲左右,他得到事一心,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再提升,提
升到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頂多十年,四十歲。老和尚往生的時候一百一十
二歲,他四十歲就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自己說,他很多次要求阿彌陀佛帶他
往生,阿彌陀佛告訴他,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多住幾年,給佛弟子做個榜樣,給念佛
求生人做個好榜樣。壽命這麼長不是他自己的,是阿彌陀佛給他的,給他的任務、給他的
使命,叫他做榜樣,佛家叫表法,壽命延長了。延長到多久佛沒說,大概佛跟他說了,將
來你看到一本書,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看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來接
你往生。所以他天天等。有人來看他,他仔細觀察帶了什麼東西,有沒有帶書?你想想看
有沒有人帶書?不可能。為什麼?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一生雖然出家了,沒有
念過一部經,也沒有跟人家在一起做一堂早晚課,大悲、十小咒他都不會,他就是一句阿
彌陀佛,跟大眾在一起做早課,人家念經、念咒,他在那裡合掌念阿彌陀佛。所以都知道
他不認識字,所以誰會帶書給他?帶書不等於罵他嗎?所以說不可能有人帶書給他。
二O一三年一月,有一個居士真的帶這一本書上山。他看到籃子裡頭,裝的東西吃的
,還有一本書,就問他,這書叫什麼?什麼書?別人就告訴他,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名字好歡喜,好像真的看到寶貝一樣,趕快回到寮房穿袍搭衣
,就這張照片,要求大家替他照相。這寺廟人都很驚訝,老和尚從來沒有主動叫人替他照
一張照片,這是他一生頭一次。這張照片照完之後,第三天他就走了。走得很自在、很瀟
灑,沒人知道,晚上半夜走的,別人都睡覺了,他自己念佛求往生。到第二天早晨,人家
請他吃早飯,房門一打開,走了,多自在、多瀟灑!所以我感覺到,他應當是八十歲以後
都是佛菩薩給他延長的,他自己的年齡也不過就是七、八十歲。他的媽媽八十六歲走的,
他有個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應該也是這樣的年齡。活到一百一十二歲,為了表法,為了
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他才這樣做。我們要能曉得,要能看得出來,不可思議。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地球上,無論在哪個地方,沒有安全感,多麼可怕
!包括我們的生活,水不乾淨,土壤裡面被化肥、農藥、轉基因嚴重的染污,生出來這些
稻米、糧食、蔬菜都不安全。你又不能不吃,怎麼辦?我們唯一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念佛
求生淨土。天天念佛,天天求往生。極樂世界好,我們這裡有些弊病,極樂世界全沒有。
我們要移民,要移民到極樂世界。移民到極樂世界比到外國容易,外國簽證很不好拿,極
樂世界的條件就四個字,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第二個,願,我願意往
生極樂世界;第三個,老實念佛,就行了。就像海賢和尚一樣,這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
句接一句,睡著就停住,醒過來接著再念,就成功了。遇到災難不怕,遇到災難什麼?正
好往生,佛來接引你,這是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裡,過去老師教給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
,要把握住。
經上講的這個空寂,這個空的意思不是斷滅,不能做這個解釋,做這個解釋就錯誤,
是不可得,空是不可得的意思,你決定得不到。名聞利養,假的,沒有一樣你能夠帶得走
,你得不到,要看破。甚至於大乘佛法都是假的,都不可以執著。淨宗只教我們執著阿彌
陀佛,只教我們執著《無量壽經》,我們能執著《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淨土
。所以這個空的意思是不可得,是「無實性」,它沒有真實的性,無實性,「不是斷滅之
無」。我們一般人認為斷滅,這個叫無,佛法裡頭不是斷滅的意思,是不可得的意思。
「綜上引證,簡要言之」,念老給我們做個結論,「極樂菩薩以般若妙慧,了知一切
諸法,皆畢竟無所有,不可得」,是這個意思,「平等空寂」。所以叫萬法皆空。空寂的
意思是畢竟無所有、畢竟不可得。這是真實話,絕不是妄語,絕不是騙人。釋迦牟尼佛當
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萬緣放下,只維持日中一食,去托缽,晚上樹下一宿,表
演出來,畢竟無所有,畢竟無所得。所以,他把能得的這個念頭放下,說到做到了。「但
應諦知一切皆空,不是斷滅。此空寂是實際理體,不是斷空,是第一義空,乃不斷之無。
如是契入寂滅平等,故云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下面接著,『生身煩惱,二餘俱盡』。「生身,可指分段生死之身,與變易生死之身
」。此處則指菩薩變易生死之身,因為他有二餘俱盡。這個二餘裡頭,「又生身者乃二餘
之一。二餘者,生身之苦報與煩惱之殘餘。生身是苦果,煩惱是惑因。此二俱盡,謂之二
餘俱盡」。這裡說得很好,說得很明白,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此二俱盡,人死了,身體死
了,這個俱盡大家都知道,容易懂。還有,我們一般講你那個靈魂沒死,它在,它又去投
胎去了,這個事情可麻煩了。所以那個餘沒有盡,必須把這個餘也要盡掉,你才真正脫離
六道輪迴,你要不然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把身、心,就是煩惱習氣,這個也要斷盡。這
兩種餘,這個餘是指煩惱、習氣,我們在夢中它起作用,你就很容易能覺察它。為什麼會
作夢?夢就是煩惱、習氣,煩惱有善惡不同、有苦樂不同,在夢中,你在迷惑的時候,控
制不住,它起作用,夢境是這麼來的。睡覺睡得很好,沒有作夢,這個好。凡是睡覺夢多
,你有沒有在休息?沒休息,身體在那裡休息,你的神識沒休息。必須神識也休息,那真
休息,這個睡眠是正常的。夢太多,這個睡眠不正常。所以不斷,它有東西,有個東西不
斷的,不是斷滅的無,斷滅的無容易懂。
這個地方是講實際理體,我們佛法裡頭講真我。身體是個假我,除了假我之外還有個
真我。真我有迷有悟,覺悟了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迷了就是六道凡夫,這個要認
識清楚。換句話說,你要不認真念佛,死,死不了。不要以為說死了就了了,這是天大的
誑語,絕對的錯誤。死了,你神識做不了主,跟著業力去了。如果一生心善行善,到三善
道去了,三善道是天道、人道、修羅道,習氣牽著你去了,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
三善道雖然好,不長久,福享盡了,阿賴耶裡面還有很多罪業,嚴重的煩惱習氣,牽著你
到三惡道。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出不了六道輪迴不算成就。所以千萬不要
把修行的成就看作是善法,那你就錯了,你不是在學佛。佛是要出離三界,要了生死,要
出輪迴,這是佛法。誤會了,把天道當作究竟,大錯特錯!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這個經
文四句,最重要是兩句,「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你是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假知道
從哪裡看?從放下看。你放下多少你知道多少,你沒有放下你完全不知道。從哪裡放起?
從身。真正放下的人,不計較身心煩惱,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真放下。其他就容易
了,貪瞋痴慢疑,不難;煩惱習氣沒放下,很難。別人欺負你、傷害你、侮辱你,你能不
生氣嗎?你能放得下瞋恨嗎?怨恨惱怒煩統統放下,身心健康,身心自在。儒佛所講的幸
福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快樂。
這個「二餘」,一個是生身的苦報現前,第二個是煩惱習氣。習氣不是這一生養成的
,過去生生世世所養成的。在現前這個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人們相信科學,西方
人不相信宗教,宣布上帝已經死亡;東方人不再相信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認為
這是過去帝王時代的控制人民一種手段,不是真理,不要了,造成今天整個地球的混亂。
想求治之心的國家領導人,我見過,都非常關心,這個世界怎麼樣才能恢復到過去那樣的
安定和諧?遇到我跟我談這些問題。我總結就是一句話,教育出了問題。西方人過去太平
盛世靠宗教,相信神,對於作惡總有一些收斂,怕將來墮地獄,他們不講六道,他講天堂
地獄,有起一點作用。中國人講理,不講神話,講道理,五倫五常是道,從道裡面生出德
,德是隨順於道,五倫是道。道是天然的、自然的,不是哪個創造發明的,它本來就是這
樣的。父子有親,本來就是這樣,沒人教他的,沒有人規定他的,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人在這個世間,跟我們的關係不外乎五種,五種全部包括盡了,這是道。道必須要遵
守的,隨順的,那就叫德。這個最親的德,跟道連在一起的,父子有親,親愛。夫婦有別
,不同的任務,過去古代男子負責養家,家庭經濟生活他負責;婦女在家裡面她最大的任
務是教孩子,小孩將來有沒有成就全靠她,她是孩子的母親,也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從
懷孕開始,胎教。小孩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當中,媽媽兩個眼睛要盯住,要看著小孩,
凡是不如法的事情,違背倫常道德的事情,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
他接觸到,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倫理、道德、因果、聖人教誨。所以,他三歲就
有小聖人的模樣,他有能力辨別是非,有能力辨別善惡,善的、好的他親近,不善的他排
斥、他拒絕,他不學那東西。六、七歲交給老師,老師代替父母,老師要做出榜樣給學生
看,他要不做出來學生不相信。所以在家裡父母做榜樣,在學校裡老師做榜樣,這樣教出
來的,好教。十五、六歲就很有道德、很有學問,該讀的四書五經,十五歲之前全完成了
。我們今天講的最大的叢書,中國國寶《四庫全書》,他有能力讀誦,字他都認識,他沒
有生字,他能讀、他能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
學校,孩子讀書,家庭事情,國家沒管理,國家只有考試,你讀書可以參加考試,考
取了叫功名,一旦考取了,國家養活你。我們看《了凡四訓》就看到,參加縣考考取了,
秀才,國家就給你供養,每一年有好像是九十一石米,九十一石。那個吃不完的,你可以
賣了賣錢,可以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能生活,不需要操別的心,好好再讀書,參加省
考,參加殿試,殿試是皇上做主考官。那個考及格了叫進士,這都是學位的名稱,省考是
舉人,縣考是秀才。省考及格的,大概願意從事於公務的,他就任命你做地方官員,像現
在的縣市長,再低一層的就是幕僚,科長、局長這一類的。這就從政了,所謂是「萬般皆
下品,唯有讀書高」,整個社會上上下下對讀書人都非常尊重。士農工商,在群眾團體裡
他地位最高,把商擺在最後,商是最有錢的,用意很深,都是教育。現在顛倒了,商擺在
第一,學擺在最後,現在教書的老師,社會沒有地位,人家瞧不起;經商做企業的大老闆
,沒有人不尊重,這風氣顛倒了。顛倒了社會就亂了,原因在此地,我們要搞清楚、搞明
白。
我在年輕時候,我的老師指出我這條道路,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教我讀《釋迦方志》
、《釋迦譜》,《大藏經》裡頭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對釋迦牟尼佛有正確的認識。讀了之
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用現代的話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社會教育家,他一生搞社
會教育,一生辦學。我們不能把他錯認了。他沒有建道場,沒有建學校,他課天天上,都
在野外風景好的地方,過遊牧生活。晚上睡覺樹下一宿,中午吃一餐飯,日中一食,到外
面托缽。所以上課多半在下午。上午的時間托缽,托缽回來在一起吃飯,吃飯剩下來的,
還有多餘的,布施給畜生,再把缽洗乾淨,就開始上課,佛就開始講經,他辦學。你看他
有小學,講小乘,小乘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聖賢教育,小學十二年,我
們現在小學六年,不夠,根沒扎穩,他是十二年;中學八年,講方等;大學二十二年,講
般若;最後研究所,講法華,八年,總共加起來四十九年。這是佛事,釋迦牟尼佛在世他
所幹的事叫佛事。佛事是教學,現在變質了。
日本人告訴我,這日本的出家人,我在日本講經,日本和尚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
的大大小小寺廟都講經,沒有不講經的,跟中國一樣。日本丟掉四百年,中國丟掉兩百年
,中國過去寺院庵堂都是學校,接受佛陀教育。滿清末年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視,完全
丟失掉,一百年。滿清亡國,民國建立,把這個看作迷信,不但不提倡,還希望把它消滅
掉。怎麼辦?外國人還想出辦法,想出什麼?英國人說的,湯恩比博士,這個人一生研究
世界文化史,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就是現在)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誰
相信?我這次到英國去訪問,住了一個多月,英國人相信,很難得!我們來看英國人帶頭
,真正如果有成就,現在剛剛起頭,三年如果有成就,肯定影響歐洲,歐洲人都學漢學了
,我相信五、六年會影響全世界,地球上的社會安定和諧可以出現。今天歐洲這個漢學院
,我感覺到的,祖宗保佑的,三寶加持的,眾神擁護的,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擁護。為什麼
?它的宗旨是幫助全世界的人民離苦得樂。這個與宗教裡頭上帝愛世人,與佛教裡頭說佛
菩薩大慈大悲,完全相應。只要相應,信不信沒關係,不信他也保佑你,他也加持你。我
們凡夫有分別,佛菩薩沒有分別心,他們的心是清淨平等正覺的,我們要知道。他們自學
圓滿,為什麼?「知一切法悉皆空寂」,這自己成就;他們的修養是「生身煩惱二餘俱盡
」,生身是現在這個身,在這個世間所受的一切苦惱。
這幾天我看經感覺有點模糊,戴個眼鏡稍微好一點,我們的同學帶我去看眼科醫生,
是不是要換眼鏡?我這個眼鏡用了十年,可能度數增加了。到醫院一檢查,原來不是的,
是白內障,這提醒我了。白內障可以開刀,很容易治好,而且沒有什麼痛苦,大概需要二
、三天的時間,也不會很長。醫生問我,人老了,這是自自然然的,他跟我商量,要不要
做個手術?我說可以,我答應他了,他給我安排時間。這就是什麼?煩惱,身體年歲大了
,它就不聽指使了。好在我其他的毛病還沒有,還沒有發現,現在就發現的一些小毛病。
煩惱是更重要,要知道煩惱,煩惱是什麼?七情五欲,喜怒哀樂愛惡欲,貪瞋痴慢疑
,煩惱,怨恨惱怒煩也是煩惱,財色名食睡,煩惱,都要遠離、都要放下,讓自己清淨心
現前、平等心現前、大徹大悟現前,就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我們要這個
,與這個相違背的、相反的,我們不要,可以得長壽。為什麼?境隨心轉,這佛經上的話
。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環境是隨著念頭轉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念頭造成的
幻覺,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念頭生物質現象。這個理論是剛剛提出來,再過個一、二十
年,如果科學家都接受了,大概那個醫院頭一個關門。為什麼?我用念頭來治病。身心哪
有毛病?念頭轉的。眼睛能夠不看邪惡的這些色,這些色統統不看它,去看聖賢典籍,去
看佛菩薩的形像,這個好,這個能治眼病。聽梵音、聽佛號,能治耳病。統統都可以自己
把自己治好,不必求醫生,也不必去吃藥,念頭就能治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聽說哪一
尊菩薩生病?哪個阿羅漢生病?沒聽說,那佛就更不必說了。所以境隨心轉很重要,保持
身心健康,就防止一切疾病的入侵。
這個地方,生身,我們剛才念到這個地方,指分段生死之身。什麼叫分段?來到這兒
投胎,從生到死是一段;來生又到別的道去了,這又是一段,一段一段的,有生有死,生
死是一段,叫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不是這個意思,變易,產生變化了。譬如讀書,你上小
學,今年上一年級,一年級生了,明年升二年級,那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叫變易
。變易跟分段不同,這叫變易,分段是一段一段的,我們講真的有生死。變易不是的,變
易是你的變化,改變了,從阿羅漢升到菩薩,阿羅漢死了,菩薩生了;菩薩有五十一個等
級,十行菩薩死了,十迴向菩薩生了,它是這樣的。就像讀書一樣,小學畢業,小學死了
,中學生了;中學畢業,中學死了,大學生了,這叫變易,還是一個人。所以佛講生死兩
種,一種是變易、一種是分段,兩種意思。這個地方所指的是菩薩變易生死之身,菩薩他
沒有分段生死。為什麼?他已經超越輪迴,不但是菩薩,阿羅漢亦如是,菩薩裡頭圓教七
信位的菩薩,跟阿羅漢地位差不多。這就是生身之苦報,這是現在所受的,現在在造業是
煩惱之殘餘。所以「生身是苦果,煩惱是惑因」,這個惑,迷惑顛倒,將來墮落,也可以
說是苦因。
「煩惱、見思等惑,正是集諦」。見煩惱我們今天說過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
取見、邪見,這叫見惑。思惑,念頭,起心動念,貪瞋痴慢疑,這五種念頭是思惑。這都
是屬於四諦裡頭的集諦。「菩薩能斷正使,及以習氣,無有餘殘。出過三界,離父母生身
,有漏果縛悉斷盡,故云俱盡也。」下面,又憬興大師說:「生身,在報」,現在人身,
「煩惱,苦因。因果二餘,皆已盡故」,二餘是習氣,統統都盡了。這是什麼人?小乘的
阿羅漢,大乘圓教七信位以上的菩薩。《淨影疏》裡面說,「生身,苦報。煩惱,惑因。
此二殘餘皆悉滅盡,故云二餘俱盡」。到這個地方是一段,正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希望
同學把這四句話記住,「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真正放下的人,不計較身心煩惱,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真放下。其他就容易了,
貪瞋痴慢疑,不難;煩惱習氣沒放下,很難。別人欺負你、傷害你、侮辱你,
你能不生氣嗎?你能放得下瞋恨嗎?怨恨惱怒煩統統放下,身心健康,身心自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