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雜阿含659經 五根、慧根為棟樑、發菩提心

作者: Samus (阿建)   2016-10-07 23:48:00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59.htm
北傳:雜阿含659經 南傳:相應部48相應50經
檢索 關涉主題:教理/五根的內容‧觀念/慧根為棟梁 (07/29/2016 10:31:27 更新)
雜阿含659經[正聞本831經/佛光本671經](根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為信根?若聖弟子於如來發菩提心,所得淨信心,是名信根。
  何等為精進根?於如來發菩提心所起精進方便,是名精進根。
  何等[為]念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念,是名]念根。
  何等為定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
  何等為慧根?於如來初發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
  ……(所餘堂閣譬,如上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48相應50經/阿巴那經(根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鴦伽,一個名叫阿巴那的鴦伽市鎮。
  在那裡,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凡對如來達一向極淨信的聖弟子來說,
對於如來或如來的教說會困惑或會疑惑嗎?」
  「大德!凡對如來達一向有淨信的聖弟子來說,對於如來或如來的教說不會困惑、
不會疑惑。
  大德!對有信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
足,他必將住於活力已被發動,剛毅、堅固的努力,不輕忽在善法上的責任。
大德!他的那個活力是活力根。
  大德!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他必將是有念的
,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很久以前說過的記憶者與回憶者。
大德!他的那個念是念根。
  大德!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前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
作棄捨所緣後,他必將得到定;他必將得到心一境性。大德!他的那個定是定根。
  大德!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前的、心已得定的聖弟子來說,
這應該可以被預期:
他必將這麼了知:輪迴是無始的,無明所蓋、渴愛所繫之眾生的流轉、輪迴,
起始點是不被了知的,就是那無明與黑闇之聚集的無餘褪去與滅,這是寂靜的地方,
這是勝妙的地方,
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
大德!他的那個慧是慧根。
  大德!有信的聖弟子這麼努力、再努力後;這麼憶念、再憶念後;這麼得定、再得定
後;這麼了知、再了知後,這麼信:『這些法它們僅是我以前所聽聞的,而現在我住於以
身觸後、以慧貫通後,我看見。』大德!他的那個信是信根。」
  「好!好!舍利弗!舍利弗!凡對如來達一向、有淨信的聖弟子,對於如來或如來的
教說不會困惑、不會疑惑。
  舍利弗!對有信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
具足,他必將住於活力已被發動,剛毅、堅固的努力,不輕忽在善法上的責任。舍利弗!
他的那個活力是活力根。
  舍利弗!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
他必將是有念的,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
很久以前說過的記憶者與回憶者。舍利弗!他的那個念是念根。
  舍利弗!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前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可以被預期:
作棄捨所緣後,他必將得到定;他必將得到心一境性。舍利弗!他的那個定是定根。
  舍利弗!對有信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前的、心已得定的聖弟子來說,這應該
可以被預期:他必將這麼了知:輪迴是無始的,無明所蓋、渴愛所繫之眾生的流轉、輪迴
,起始點是不被了知的,就是那無明與黑闇之聚集的無餘褪去與滅,這是寂靜的地方,這
是勝妙的地方,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
舍利弗!他的那個慧是慧根。
  舍利弗!有信的聖弟子這麼努力、再努力後;這麼憶念、再憶念後;這麼得定、
再得定後;這麼了知、再了知後,這麼信:『這些法它們僅是我以前所聽聞的,
而現在我住於以身觸後、以慧貫通後,我看見。』舍利弗!他的那個信是信根。」
  老品第五,其攝頌:
  「老、巫男巴婆羅門,娑雞多、東門屋,
   東園四則,賓頭盧與阿巴那。」
註解:
1.
「斷念」(,另譯為「捨遣;捨離;定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對其斷念;死心」
(relinquishing of it),並解說「斷念」主要用在毘婆舍那階段,對所有有為法經由洞
察無常而積極消除雜染,發生在「安那般那念」的第十六階(參看《雜阿含803經》),
「捨棄」則用在聖道成熟,可能意味著完全放棄所有執著的最後狀態,
因此在意義上與涅槃緊接。
2.
「一心;心得一(MA);歛心專一(DA);專其一意/專其一心/專精一意(AA)」,
南傳作「心一境性」(cittassa ekaggatā, cittekaggatā),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心的統一」(unification of mind),
或「一心」(cetaso ekodibhāv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心的統一」
(unification of mind, SN.36.31),或「心一境」(ekaggacitto),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心是統一的」(mind is unified, MN.29)。
3.
「念已現前」,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深切注意被樹立」(mindfulness is set up)。
4.
補充:
「菩提」(bodhi,意義為「覺」),參看《雜阿含647經》「信如來的覺」。
「信如來的覺」(saddahati tathāgatassa bodhiṃ),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置信在如來的開化上」
(places faith in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athagata)。
按:「覺」(bodhiṃ),另音譯為「菩提」。
5.
「棄捨所緣」,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釋放[為]對象」(release the object, SN),
並引註釋書解說,這是以涅槃為所緣,
《小部‧無礙解道》解說這是「先起毘婆舍那,然後舍摩他」,
「棄捨」是指「涅槃」,因為「涅槃是有為的棄捨、斷念」。
「以涅槃為所緣」,因為就傾斜、傾向涅槃的意義上,
他們是建立在以涅槃為他們的支持上的,以建立在涅槃上生起一心。
按:「棄捨」(vossagga)為名詞,另譯為「捨;最捨;捨遣」,「所緣」也是名詞,
另譯為「緣境、對象,基地(basis)」,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譯為「發勤的所緣」。
「棄捨所緣」的含意不明確,註釋書解說的「以涅槃為所緣」,可用於「定」
(samādhi),也可用於「觀」(vipassanā),
這種情形或即是《雜阿含560經》所說的「止觀和合俱行」,但以此為「定根」未免過嚴,
菩提比丘長老在較後AN英譯為「基於釋放」(base on release)中解說,
「其原始意涵可能只是以對釋放的熱望為動機之定的狀態」。
感想:
此經依然把五根的運作過程寫得很清楚,有心修學的學友可以看
五根的變化,從慧=>信=>進=>念=>定=>慧=>信...
信佛,也信佛的覺悟,這樣,就把對於佛陀個人的景仰,引導思考到
佛陀的覺悟,而覺悟,需要修行聖道
玅境長老鼓勵: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若願意照著聖言量修行,很多人得聖道!!!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08 06:07:00
推閣下認真求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