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88(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1-24 00:21:54
(續:《菩薩戒經》:「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所以,只要知有便是,有什麼?有根本。這個根本是自然的,沒有人造作,它沒有生
滅;不是人家造來的,你造它就有生滅,它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告訴你,過去無始有它,
未來無終也有它,它無始無終,它永遠存在,這是真我。真我是什麼?佛說了四個字,我
們總要很細心去體會,常、樂、我、淨。常,不生不滅,這是常。樂,真樂,它沒有煩惱
,叫樂。樂跟苦是相對立的,它沒有苦,就像極樂世界一樣,自性是極樂。極樂世界怎麼
產生的?各個人都是明心見性,各個人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那個世界
沒苦。我們這個世界有苦,苦從哪來的?苦從無常來的,常的反面是無常,無常是什麼?
生滅。我們這個身是生滅,心是生滅,起心動念每個念頭都是生滅,他怎麼不苦?所以佛
教我們修行,修什麼?修戒定慧。戒是手段,教我們放下,定是功夫,定到一定程度,就
是見性,見性是什麼?智慧透出來了。智慧從定中透出來的,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現前
,智慧現前就是大徹大悟,所有障礙沒有了,叫明心見性。所以這個地方有一句,若識自
心見性,皆成佛道。
  「足證曹山祇要知有便是」,便是什麼?《心經》上所說的「色即是空」,不但色是
空,受想行識都空,能把這些空有都空掉了,自性就現前。所以,只要你知有便是,你就
會修行,佛法修行的理念、方法、效果你就全都得到了,妙不可言!瞬間,奇蹟就出現,
不可思議。知有,萬法雖然空,法性不空,萬法的相是空的,萬法的性不空。我這個身體
是空的,不可得,確實,身體的壽命多長?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個身體,物質的
身體,壽命只有這麼長。這個滅了,第一個相滅了,第二個微細又出來了。所以這個相,
我們在這兒看是相似相續相,可別認真,它不是不生不滅的。它是剎那生滅,這個剎那就
是科學家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已經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這個身相,哪一個相是
我?如果每個相都是我,那我就太多了,我太多了,將來成佛要成很多佛,不能成一尊佛
,所以有個真我。真心、自性是我,在哪裡?就在這個幻身,生滅身的裡頭,身有生有滅
,它不生不滅,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在一起。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六道眾生不知,不知道有
真心,不知道有自性,所以他永遠在六道裡搞輪迴,受冤枉苦。
  所以這邊說,說得好,「祇要知有便是,正是佛佛相傳之心印。湛愚老人曰,曹山自
比六祖,祇是得此[木霸]柄。」這曹洞宗祖師,是六祖的學生。他自比六祖,憑什麼?就
憑只要知有便是,他知道有。便是什麼?便是成佛,便是成祖。曹洞宗的祖師。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大段,『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這就講我們整個宇宙,我們
每天早晨起床,晚上睡覺,這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二十四個小時,外面的境界,裡面的身
體,都在那裡產生很大的變化。而且,自身的變化,跟外面的變化是同樣的。外面的變化
真叫無量無邊,為什麼?它大,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內心起的變化跟外面同樣大,不
可思議!我們看這一段,「參」,參入、參加,「光光相入」。念念相入,行行相入,起
心動念相入,分別執著相入,見思煩惱相入,像光跟光相入,分不出自他。有沒有自他?
有。我們熄掉一盞燈,這盞燈光就沒有了,就曉得這個光沒有。點燃一盞燈,這盞燈跟其
他的光合在一起,分不出,它入在裡頭去了。我們跟大宇宙的關係就像這個樣子,跟小宇
宙的關係也像這樣的,小宇宙是原子、電子到微中子,是小宇宙。
  「迴者迴轉,周流不息,變化不拘也。」實實在在說,我們舉比喻很難講,佛經上的
比喻,極微色,物質最小的,極微色,也叫鄰虛塵。這個物質把它打破就沒有了,就空了
,所以叫鄰虛塵,跟虛空隔壁,物質最小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體。這種參迴,參
是我中有人,人中有我。我們睜開眼睛,我的眼睛裡頭有你,你的眼睛裡頭有我,這是參
迴。參入迴轉,迴轉是它的作用,它沒有中斷,隨著緣在變化。我們細心觀察,不難體會
,你在電視機裡面觀察,行,你體會這個意思。你在一面鏡子自己照著自己,也行,你在
這個裡面去體會「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這些手段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緣六塵
境界,而且六根互用。
  我們現在六根沒有辦法互用,煩惱習氣太濃了。如果能把見思煩惱斷掉,佛告訴我們
,六種神通現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到漏盡,漏盡是見思煩惱斷盡了,有六
種,阿羅漢、辟支佛的。如果再向上提升,菩薩,那六種比阿羅漢高明太多了。一直到佛
眼,到佛究竟圓滿,見色圓滿,聞聲圓滿,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得大圓滿。大圓滿什麼樣子
?就是此地講的這兩句話,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迴,迴轉,周流不息,變化不拘。「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常寂常照。寂而常照,
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這一段念老說得好,念老是學科學
的,在學校裡是教無線電,教這個課程。所以,他這些比喻我們能體會得到,與他所學的
有關聯。這個裡面,最重要的都是給我們說自然之根本,解釋這句話。周流不息,變化不
拘,就是變化莫測。實相之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實相不
能說寂不能說照,寂照是很不得已用的這些名詞術語。給你說真的,假立一個名才好說話
,不立一個名不好說話,沒有辦法表達,我們交換意見不好交換,所以必須要搞個假名。
名是假名,相是幻相,都不是真的,可別著相,也別著名字相,著名字相就錯了,還是著
相。所以此地告訴我們,非寂非照。
  而復常寂常照,寂而常照。寂是體,實相的體,照是實相的用;照是智慧,寂是禪定
。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這五句話,第四句話給我們講的是體,本無動搖,這是體。前面三
句話都是從體起用,你看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末後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起
大用,起作用。統統不能執著,不但事相不能執著,連名詞術語都不能執著,還有什麼好
說的?真正的佛法,開口便錯,動念即乖。最高深的佛法,怎麼傳?不能說,不但不能說
,不能動念頭,起心動念錯了。不起心不動念怎麼說?沒話好說。給你說了你也不懂,說
什麼?自然中自然相,你能懂嗎?不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不懂。我們只能撿一個
最簡單、最粗顯的、明顯的,很粗糙、很明顯的給你說一個,照是智慧,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寂是什麼?心裡頭沒動,就是心裡頭沒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寂。寂照是
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就是看的時候、聽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我看到了
、我聽到了,我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就對了。動怎麼
樣?動就生煩惱,動裡頭有善惡,這個動的,起心動念是善念,三善道去了,它是惡念,
三惡道去了。
  如何保持寂照平等、寂照同時?這就是佛、菩薩。阿羅漢,阿羅漢他的寂只是不執著
,他分別,他有起心動念。不執著,我們常講放下了,決定不據為己有。這個據為己有,
我要獲得、我要受用,這個很糟糕,統統都有個我要我要我要我要,完了,出不了六道輪
迴。什麼時候覺悟了,我不要了,什麼都不要,那就向佛那邊靠;我要我要,這往六道輪
迴那裡靠。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
幹。他要幹什麼?我樣樣都想要,我什麼都想要。那要,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後面
有災難,將來?將來是三途,是六道輪迴,出不去。
  阿羅漢以上的,這是菩薩,菩薩不但不執著,他分別都沒有,他只有起心動念。起心
動念極其微細,我們無法體會,我們從來沒有過這種境界,要有這種境界,你嘗到味道,
你信心就堅定了。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從這兒看。還有我,不行,哪來的我?我,
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我。釋迦牟尼佛承認,阿彌陀佛承認,十法界一切諸佛都承認,我也
承認,那什麼境界?那成佛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底下說出來了,「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真
性。從法身流出報身,實報莊嚴土,教菩薩,幫助菩薩成佛。化身有應化身,應身、化身
,應身、化身是幫助六道凡夫。來示現入這一道,釋迦牟尼佛示現到這一道來,一樣來投
胎,從青少年慢慢長大,再出家修行、證果,三十歲示現成佛,八十歲入涅槃,這個叫應
身。
  化身,是機緣成熟,你也不知道他從哪來,他辦事完了就不見了,你就找不到了。在
距離我們不遠有一個例子,虛雲老和尚。當年在世的時候,他一百二十歲往生的,他有一
本傳記流傳在世間。這個傳記裡面記載著,他四十七歲的時候,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為
報母親恩,發願朝五台山。那個時候他住在普陀山,從普陀到五台,三步一拜,三年才拜
到。在這期間當中兩次生病,生病的時候在曠野,人很稀,很少人,都是走的山路,生病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正在急難的時候,有一個乞丐從這個路上來,要飯的,看到他,乞
丐把討來的飯分給他吃,又找一點草藥,懂一點草藥,幫他治病。治好了之後,兩個人分
頭,他就朝山,他就討他的飯,不見了。過了一個多月,老和尚第二次生病,又遇到這個
乞丐,跟乞丐真有緣。問乞丐,你家住在哪裡?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你想去的地方。他
說你到五台山,五台山人都認識我。這就分開了。
  到了五台山之後,他就到處打聽這個乞丐,沒有人知道。最後到山上,朝山到山頂上
,遇到山上這些出家人,就提出這樁事情。這不是眼花,生活在一起前後一個月,幫助他
治病,治好了。人家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他恍然大悟。文殊菩薩的化身。你真有困難
他來了,你沒事情他走了;來,不知道他從哪來,去,不知道往哪裡去。他化身的名字叫
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所以廟裡和尚,文吉就是文殊菩薩,你怎麼不知道?跟文殊
菩薩在一起住了一個月。
  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增長我們的信心,要相信,有,自然之有根本。這個根本可了
不起,這個根本能出生諸佛如來,能出生諸大菩薩。虛雲老和尚生病遇到的文吉,也是這
個根本變化出來的。你只要知道這個根本,你真就有信心,你什麼顧慮都沒有了,徹底放
下,一樣也不要了,真成就了。
  所以「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無量微妙相用是指遍法界虛空界,這個裡面包括
西方極樂世界,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十法界、六道輪迴,微妙的相用。「故此自然之根本
,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迴轉變化,超逾十方,故云:最勝。經中常以寶珠
喻自心」。這幾句話是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法界其大無外,沒有邊界的,無外,其
小無內,沒有內外,妙!有內有外是有量的,無內無外是無量的,在經題上無量壽。
  自性是無量的,怎麼可以用量來衡量它?用量錯了,它沒有量。它的變化是隨著自性
自然現相,自性遇到緣了,自然就現這個現相,一絲毫勉強都沒有。如果自性裡頭遇到這
些眾生,這些眾生迷惑了,迷就現十法界,十法界裡面隨阿賴耶的緣,阿賴耶起心動念。
所以《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整個宇宙,它的緣起,是唯心所現,這就是能現,能生能現
是真心、是自性,所生所現的是萬法,是整個宇宙。妄心不能生不能現,它能變,你看,
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什麼?這是妄心的本事,它有這麼大的本事
,它不能生。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必須把妄心捨掉,轉八識成四智,就成功了,就回歸自性
。八識沒有轉過來,就沒有辦法脫離三界六道。
  阿羅漢能脫離六道輪迴,不能脫離十法界;法身菩薩才能夠脫離十法界,生實報莊嚴
土。十法界裡面上面四層,是阿羅漢、辟支佛修行的處所,可以說,用我們淨土宗的術語
來講,是釋迦牟尼佛凡聖同居土的淨土,六道是穢土,可以這樣分法。它不是一真法界,
必須見思煩惱斷乾淨,才能夠往生到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叫華藏世界,
《華嚴經》上說的。換句話說,修行證果,修到這個層次,他要不求往生,就到華藏世界
去了。華藏跟極樂是相通的,華藏世界的人喜歡到極樂世界去,可以去參觀,去參學,極
樂世界的人喜歡到華藏世界來遊覽,也沒有人障礙,它們相通的,妙不可言!真正是微妙
相用。迴轉變化,超逾十方,故云最勝。
  經中常常用的寶珠比喻自心,這個寶珠真的寶珠,不是假的,假的寶珠沒什麼用處。
值的那些錢,錢也不是真的,這個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認識。
《觀經》裡面說:「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
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花雲,於十方面,隨意
變現,施作佛事。」這是講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觀無量壽經》裡面這段經文,告訴
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極樂世界的微妙,我們無法想像。你看,一一寶珠,菩提樹上
有寶珠,寶樹裡頭都有寶珠,蓮花上也有寶珠,寶珠在極樂世界,就跟我們這的泥土沙石
一樣,太多太多了!這些寶珠都放光,所以極樂世界的光明,光明世界,它不需要日月燈
,它不需要,這些寶全放光。身上,頭戴的帽子上有寶珠,穿的衣服上有寶珠,又何況身
體也放光明。
  金色,金色裡頭表的法是表不變。你看我們礦物,金銀銅鐵錫,黃金為什麼珍貴?珍
貴,它不會氧化,不變色,取它這一點,所以大家愛黃金。銀,後面銀銅鐵錫都會生鏽,
只有金不會褪色,所以金稱為寶。金能夠變各種不同的相,或者是金剛台,佛菩薩的坐處
。或者作真珠羅網,這是一般樹跟樹之間的莊嚴,有羅網,珠寶做成羅網。或作雜花雲,
編成花一樣的,做成花紋圖案,千變萬化。所以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佛事,
凡是幫助人覺悟的事情,都叫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講經教學幫助人覺悟,念佛堂念佛
幫助人覺悟,禪堂坐禪幫助人覺悟。極樂世界處處都幫助你覺悟,你聽鳥叫,幫助你覺悟
;看到流水,流水有音聲,也幫助你覺悟。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以及他老人家生生世世累積的功德,來莊嚴淨土,幫助極樂世界所有往生的人,不論什
麼時候什麼東西出現,突然讓你碰上了,你就大徹大悟。取這個意思。極樂世界,我們看
到這段文,我們聯想到「起心動念出生無盡」,是故自己對自己應當負完全責任。要警覺
到這一點,我們這段經文沒有白念。
  「又曰,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
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這個具說就是詳細說明,沒有辦法給你詳細說明,只能夠籠統給你做個介紹,讓你有
個概念。你要知道,經上這些話,句句是真實話,字字是真言,沒有一個字是假的,沒有
一句話是虛妄的,這個你要知道、你要重視。所以佛經稱之為法寶,這就叫寶,這個寶比
金銀珠寶更可貴。金銀珠寶我們得了,日子過得好一點,物質生活,不開智慧,不能離苦
,什麼苦?輪迴苦。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你永遠不再苦,到極樂世界去了。到極
樂世界得究竟樂,換句話說,你永遠不會受苦,不會有難,不會有煩惱,不會有憂慮,也
不要操心,也沒牽掛。就憑這些,我們就要一心,死心塌地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什麼都
不求,只求生淨土。怎麼求?這一句佛號別中斷。海賢老和尚、他的媽媽、他的師弟,給
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把他老人家的像,遺像掛在佛堂,掛在念佛堂,明顯的地方,
讓大家很容易就看到,看到跟他學。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上之經文深顯光明色相微妙難思,隨意變現」。這個隨意變現
好!你要是想想,我們從地球,離開地球到極樂世界,現在地球上什麼樣子?你這一念,
地球馬上就現前,就讓你像看電視一樣,統統都看見了。看到熟人,你馬上就了解他根熟
了沒有,根熟你會度他,你也會像文殊菩薩一樣,現個化身去度他;沒熟,不著急,再等
一會兒。極樂世界等一會兒,我們這裡可能好幾年,時差不一樣。隨意變現,看看我們前
生,看看我們後世,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不但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想哪一尊佛
,哪個佛土就現前。真的是光明色相微妙難思,隨意變現。
  「光中有色,色又現相。珠網等等妙相,只是一色所顯。又如佛相具好,好中放光,
光復現佛,皆極顯參迴之意」。這個參迴,這一段文裡頭妙極了,這裡頭有一樁事情我們
要留意,那就是我們現在就在大宇宙參迴之中。不是極樂世界有我們這沒有,我們有,我
們沒有離開他們,我們跟它是一體。你自己一定設個界限,我跟它不是一體,我是小範圍
,苦就苦在這裡。你看我們世界人這麼苦,苦在哪裡?每個國家劃個界線,他就打仗。沒
有這個界線,不就沒有戰爭嗎?沒有戰爭,人多樂,叫自找苦吃。界線為什麼劃的?自私
自利,這是我的邊界,你不能夠侵犯。要沒有邊界,不就都一家嗎?你的利益我沾光,我
的利益你也沾光,這不好事情嗎?所有的苦都是自作自受。
  如何把界線給抹掉?佛法修學,小乘初果所證的須陀洹,須陀洹就沒有邊見了。邊是
什麼?邊界,就不跟人劃界線,你的我的沒有了,他沒有這個概念。你跟我是一體,我看
到你有困難,我自然幫助你,就跟自身痛癢一樣。身上哪裡癢,手馬上就去抓,去幫助它
,還需要請求嗎?還需要同意嗎?不需要。什麼時候我們能做到地球是一家,眾生是一體
,所有地球人是一體,這個地球是我們一家,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一體的關係,比什麼
都重要。這是我們在這個經文當中,又深一層的體現。
  佛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古印度人,印度國土裡面所說的。
佛給我們介紹,佛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好有八萬四千光,八萬四千代表無量
。身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光有無量化佛,佛又化無量光明接引眾生,這就是光色參迴
的意思。「至於施作佛事」,這句話很重要,這就是他怎麼度眾生。
  我們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從這兒學起,我們從這一句
,八百九十四頁第一行最後一句「珠網等等妙相」,從這兒學起就接上了。這個《無量壽
經》,我們的學習雖然時間費得多一點,愈學愈歡喜。
==
寂照是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就是看的時候、聽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
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就對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24 17:36: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24 18: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11-24 23:4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6-11-25 09:1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