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 如何深入佛法實修:學習《攝類學》的利益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11-30 08:56:08
■ 如何深入佛法的實修
◎ 透過四聖諦,認識輪迴與涅槃之緣起法則,依此如理取捨
第一個,我們每次上課之前,都要調整我們的學習動機。我們本身也好,旁邊的眾生
也好,都有一個輪迴中因果的緣起法。還有,我們將來要解脫成佛達到涅槃,也是有個因
果的緣起。這個因果緣起的法則,是非常嚴格的。我們一定要遵守這個法則,除了順應這
個法則去作之外,是沒有其他的辦法。所以,我們要先認識這個因果法則。譬如說,認識
輪迴的原因是什麼,圓滿的涅槃果位它的因緣又是什麼。在認識了這些因和緣之後,就知
道什麼是應該要取的,什麼是應該要捨的。如此作了之後,才能夠達到我們的目標。
所以,我們透過了四聖諦法,認識了輪迴和涅槃的因果緣起(註:四聖諦中,苦(果)
、集(因)二者,是世間流轉生死的因果,滅(果)、道(因)二者,是出世間還滅生死的因果
;四聖諦的因果取捨,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然後,我們的內心也接受了這樣
的緣起法,為了要去除輪迴中苦的因,還有,為了要得到涅槃果位,就必須要順應著這樣
的因和緣而知所取捨,並且要產生出對涅槃果位的強烈希求心。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而已,
還有我們周圍的眾生也是這樣,都是一定要遵守這業力因果的緣起法則。
所以,我們自己要認識這個緣起法則,然後就能依照這緣起的法則如理取捨,那我們
身旁的眾生也是要能如此作到。因為我們的認知這心法,它的本性是清淨的,唯明唯知,
是有這樣的能力,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所以,不論是我們自己,或是周圍的眾生,在認識
了這樣的緣起法則之後,都是一定能夠依循它能夠這樣做到的。
對於佛法要有這樣的信心,而我們自己也應當要產生出希求心,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目
標而要學習佛法。為什麼要學習佛法呢,世尊已經看到了我們眾生心中的佛性,還有涅槃
和輪迴本身的緣起法則,是有這樣兩邊的情況(註),所以世尊如是的開示了佛法。而我們
學習佛法,一樣要先認識清楚這樣的緣起法則。
(註:《雜阿含53經》:「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
因有緣世間滅。」《雜阿含498經》:「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
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
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
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因為世尊開示的佛法很多,應該取的是什麼該捨的又是什麼,基本上區分為小乘法,
大乘法。在大乘法中再區分為顯教和密教的法,有這樣的層次,小乘、顯教和密教,而這
些教法彼此並不相違,並且是能互相幫助的。我們本身在學習時,都是要從下面慢慢的往
上走的。
◎ 《般若經》為大乘顯教基礎,不可不學
而在顯教基礎的部份中,屬於「般若佛母經」的部分有六部,包括了《大般若經》,
《中般若經》,《小般若經》,《般若一萬八千頌》,《般若攝頌》,還有《智慧(般若
)一萬言》。在《廣論》中宗大師也有提到,在受菩薩戒時,法座上最起碼要有《般若攝
頌》。這六部經是一位想要成佛的學習者,所必須先修學的大乘顯教整體圓滿教法的根本
基礎。
所以,為什麼它們被稱為「佛母經」呢?因為其內容是含攝了整體圓滿的大乘顯教內
涵。而在這六部經典之中,又以《大般若經》、《中般若經》,和《小般若經》,這三部
最為重要。其中常常強調的重點是,如果菩薩們想要成佛的話,一定要修學這般若經的教
法,不學習這些內涵的話就不可能會成佛。所以,這是一位想要成佛的大乘修學者,不能
不學習的一個法門。
我們跟隨世尊學習,也自認是一位大乘的佛教徒。而世尊對大乘學子們有一個最基本
的要求是一定要學習的,是不學不行的,就是大、中、小品《般若經》的教法。如果我們
不學習這些經典內涵,那就是沒有聽從世尊的開示,所以我們是一定要學習《般若經》。
◎ 後代弟子要瞭解《般若經》 唯有透過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之解釋
但是,我們是沒有辦法直接來學習《般若經》內涵的,必須要先透過學習龍樹菩薩和
無著菩薩的解釋,才可能學習了解到《般若經》的內涵,因為我們這些現在的弟子根器太
差了。在世尊圓寂四百年之後,當時的弟子就已經無法了解《般若經》內容的顯意部份,
也就是空性真義的部份,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問題出現了,那現在的我們更是一定沒
有辦法直接了解的。而在世尊圓寂九百年以後,《般若經》內容的隱意密意的部份,就是
廣行道次第的部份,當時的弟子也是沒有辦法直接了解的。所以,現在我們身處於世尊圓
寂後2600年,也肯定是無法直接瞭解到這部份的內涵,想要直接學習了解《般若經》,那
根本是不可能的。現在有些修學者到山上閉關幾個月,就一直在閱讀這些經典,但是不可
能直接了解的。在1600年前,《般若經》的顯意和密意的內涵,當時的弟子們都已經是無
法直接了解的,更何況是現在我們這些弟子。
所以,我們第一個要知道的是,我們是大乘學子是一定要學習《般若經》的教法。但
是,第二個要知道的是,現在的我們是不可能直接學習《般若經》的內涵,所以一定要先
透過學習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傳承教導。
再來是要知道,世尊開示的《般若經》顯意的部份是空性道理,是深見傳承的法;而
隱意密意的部份是道次第,廣行傳承的法。在這兩者之中,空性深見的部份是比較難的,
而廣行道次的部份就比較淺。所以世尊圓寂四百年之後,弟子就無法直接了解《般若經》
的顯意空性道理,但是對於隱意的廣行道次理論,那還是可以了解的;而在世尊圓寂九百
年以後,當時的弟子連《般若經》隱意的部份廣行道次第也是無法了解了。所以我們看到
這樣的例子就會知道,般若教法的顯意空性是有多麼深多麼難了!
因此世尊早已經授記過,後代弟子們只有透過學習了龍樹菩薩的講解,才可能瞭解到
《般若經》的顯意空性道理;只有透過學習了無著菩薩的講解,才可能瞭解到《般若經》
的隱意部份廣行內涵。這兩個法門是大乘學子基本上一定要學習的法門(深見與廣行),
一個是智慧分,另一個是方便分的法門,世尊曾經有作過這樣的授記開示。
第三個我們要知道,龍樹菩薩解釋《般若經》顯意部份的論典又是哪些著作呢?最重
要的就是《中論》。而無著菩薩解釋《般若經》隱意的論典,則是《現觀莊嚴論》,這是
直接傳承自彌勒菩薩的,是由無著菩薩從天上帶下來到人間的,所以在漢文中是直接寫著
,是由無著菩薩所著作。因此,最重要的是龍樹菩薩作的《中論》,和無著菩薩作的《現
觀莊嚴論》。
(註:對於《般若經》直接的解釋,就是龍樹菩薩的《中觀六理聚論》;對於《般若
經》間接(隱義)的解釋,代表的是慈氏彌勒的《現觀莊嚴論》。)
然而,我們若要學習這兩部論典,也是無法直接學習了解,龍樹和無著菩薩當時的弟
子還能夠了解其內涵,但是後代的弟子們就不行了。因此出現了龍樹和無著菩薩的弟子們
作了各種的註解說明。而解釋龍樹菩薩的《中論》,最頂尖的是月稱菩薩;解釋無著菩薩
的《現觀莊嚴論》,最好的則是獅子賢菩薩所作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習這兩部論典,
也是一定要透過先學習月稱菩薩和獅子賢菩薩的註解,這是一定要的。
(註:古印度那爛陀佛法傳承,本師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般若經》此圓滿教法之
顯義空正見,由龍樹中觀理聚六論為根本傳承(中觀傳承:龍樹、聖天、佛護、清辨、月
稱……),傳承至藏地,宗喀巴注疏中論,作《中觀根本慧論大疏.正理海》,注疏月稱
《入中論》(入龍樹之中論),作《入中論善顯密義疏》;《般若經》之隱義道次第,由彌
勒、無著、世親、聖解脫軍、師子賢(明義釋)……開闡,傳承至藏地,宗喀巴注疏現觀莊
嚴論,作《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以及,基於《解深密經》抉擇中觀與唯識的《辨了不
了義善說藏論》,抉擇內外道正見的《究竟一乘寶性論大疏》。)
再過兩三百年之後,這兩個深見和廣行教法的傳承都非常興盛,而最頂尖的成就者就
是阿底峽尊者。當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之後,將其修學的經驗寫成了《道炬論》。這《道
炬論》不僅是大乘顯教的廣行和深見兩個傳承,還包括了修學基礎前面的小乘教法,和後
面深奧的密乘教法,因此這部論典是完整的貫通了所有的修學成就。
所以我們要了解,阿底峽尊者是通達了大乘教法的龍樹菩薩的深見傳承和無著菩薩的
廣行傳承,不只如此,還有小乘教法和密教內涵。如小乘教法的《大毗婆沙論》,尊者也
曾長時間學習過。所以,阿底峽尊者是整個大、小乘,顯、密教法都通達的最頂尖的修行
者,因此這部《道炬論》也是整個貫通了各部份教法內涵的著作。
在宗大師自己寫的《證道歌》中提到,在他學習了《道炬論》之後,就能夠將所有學
習過的五部大論,整個貫通而成為直接的「教授」了,而且是非常有次第的整個貫通連結
。是在這樣的證悟情況下,他寫下了《菩提道次第廣論》。
(註:五部大論的課程是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