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arano 2017-09-12 23:27:00
提供另一個解讀的看法,<當和尚遇到鑽石>書中第十章,用生活上實際的例子說明了金剛經這段經文的意涵。網路上找到的此章內容(網頁的30-32頁)goo.gl/UYLwTT另外提供原原po參考,自己也曾在學習佛法過程當機(無法說服自己)。後來才發現是學習過程中因為自己思考的習性非常頑強,研讀法教過程常常產生錯誤見地。只是剛好幸運的都能遇到不同法門的開示解開疑惑(學習過程大概是淨土、禪宗、新世紀、心理學、藏傳佛教的論典等,都有幫助到當時的自己)。後來深深感到八萬四千法門真的會有自己受用消除煩惱的法門,當機時候不妨多多聞思。原原po的疑問,以自己的經驗推薦可參考中觀的見解(除了當和尚遇到鑽石,也很推薦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入中論開示),對於如何建立見地、如何看待一切事物非常有幫助,對治習性的標籤邏輯很有效。若不限制於佛教開示,當代的智慧也可以看奧修的著作(雖然私以為他其實要講的就是佛法)以上是自己的淺薄經驗供參考,祝福原原po也能找到幫助自己的智慧明燈不好意思,漏了宗薩欽哲仁波切精彩的金剛經開示,請參考goo.gl/Kuf9Bb金剛經開示(二)goo.gl/USMU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