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四十一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09-27 16:38:05
太上感應篇  (第四十一集)  1999/6/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41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忠孝。】
  這兩個字,這兩個字無論是在中國固有文化,或者是在大乘佛法裡面,都是屬於心性
之學。這兩個字在六書裡面都是屬於會意,也就是說讓我們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它所表的
意思。心,這個意思很難體會,很難懂得,大家在《楞嚴經》裡面看過,《楞嚴經》一開
端,世尊對著阿難問他心在哪裡?並沒有說是真心或者是妄心,阿難比我們聰明,說了七
個地方,都被世尊否定。這一段文字很長,古人的科判定為「七處徵心」,也有人把它判
作「七番破處」,都有它的道理。心不但找不到,甚至於心也沒有辦法想得出來,所以佛
經裡面常用八個字來形容它,叫「不可思議,心行處滅」,這八個字能夠說到一點彷彿。
儒、佛講的心都是講真心,都是講的本性,真心、本性遍一切處,佛法裡面講的心包太虛

  《楞嚴》尤其說得透徹,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唯心所現」。所以心是能現,虛空
法界一切眾生是心之所現。就如同我們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裡面有
虛空、有法界、有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現在人說從意識心裡頭變現出的夢境。沒錯,
意識心是個妄心,佛法裡面講識心,變現出的夢境。而我們所謂的現實的環境,現實的虛
空法界芸芸眾生,又有幾個人知道是我們真心、本性變現之物?這就沒人曉得。心沒有相
,心能現相,心起作用能將這個現象任運變化,所以說是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識
是什麼?識是念頭。念頭是心的作用,心起作用就叫做念。所以念這個字也是會意,你看
在中國文字上,念是今、心,就是現在你那個心,你現在心在動。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
想生」,心想就是念,就是念頭。
  心起作用,如何將這個作用用得純正?世出世間的聖人用心是純正的,佛菩薩用心是
純正的,純正就是忠。這個心上如果不加任何符號,那就表的是心,加上符號就是表它的
作用。忠是正用,一點過失都沒有,一點錯誤都沒有,這叫忠,我們要懂得。所以這個意
思無限的深廣。在儒家《大學》裡面教人,「誠意正心」,誠意是心之體,正心就是心之
作用,要用得正,正就是忠。可是我們現在的凡夫,我們哪裡知道心?禪宗說得好,「若
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諸佛如來教人沒有別的,就是教人認得心而已,認得心你就成
佛。由此可知,除佛菩薩之外,沒有人認得心!聲聞、緣覺沒有明心見性,換句話說,還
沒有認得心,何況等而下之。
  心起作用就是思想、就是見解,這些思想、見解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佛家講有無明
障礙著,煩惱攪和著。佛這麼說,儒家也是這麼說。所以儒、佛論修行都是先斷煩惱,然
後開智慧,智慧開了你就認得心。儒家教人的綱目也是這麼個說法,「格物致知」,這個
格物多重要!我們今天修學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從這個地方下手,沒有去做。物是什麼
?物是欲望,物欲。一切眾生對物欲深深的貪戀、執著,他的果報生生世世搞輪迴,搞三
惡道。所以你修行要想成就,你必須把五欲六塵捨得乾乾淨淨,你才有救。不但世間法不
可以貪,佛法也不能貪,《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我們想想,自己為什麼不能成就?為什麼還造地獄業?學佛的人造地獄業多,我看得
太多了。現前造地獄業,將來一定得地獄果報,不曉得果報之可怕,他敢造業,起心動念
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欺騙眾生,欺騙佛菩薩,叫自欺欺人。他用的是什麼心?這樣的心怎
麼能成就?以這樣的心做一點好事,也有一點果報,果報在哪裡?三途六道裡面去享受。
如果五戒十善不具足,說老實話,五戒十善具足的人不多,第一個就不誠實,五戒裡頭有
不妄語,十善裡頭也有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我們自己想想,我們有沒有犯
?如果要犯了,《地藏經》上說得好,拔舌地獄,你能逃得了嗎?不要說你有這個行為,
起這個念頭就造業。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讀了不少,起心動念都在造業,自己還要想有好
的果報,哪有這回事情?
  往年我在休士頓講演的時候,遇到蔡老居士,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我們在一起吃飯
,談到這個修學之所以不能成就,他說一句話說得好,他說,「人功夫不能成就,原因就
是不知恥。」我聽了這個話深有感想,真的不知恥,儒家講「知恥近乎勇」,勇是精進不
懈,為什麼不能精進?不知恥。我們那天的談話談了也有一個具體的結論,希望我們來推
行知恥運動,我們搞一個知恥學社,有這麼一個念頭。人能夠知恥,那就是世出世間聖賢
的根基,菩薩知恥,所以他能成佛;聲聞、緣覺知恥,所以他能夠精進。什麼叫知恥?不
如人是恥辱。要以誰做標準?以佛菩薩做標準。我們樣樣比不上佛菩薩,就是我們的大恥
辱,去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身心清淨,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放得乾乾淨淨,他能做得到,
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為什麼還要貪著,還要拼命在營求,錯了。
  佛法講用心都勸人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講直心、講至誠心,那是孝,真誠到極處,
這是真心、是本性,是菩提心之體。心性起作用,有對自己,有對別人,對自己的是深心
,深心是自利心;對別人是大悲心,大慈悲心,這是利他。所以深心跟大悲心都是忠的意
思,你的心起這個作用正確,純正無邪。什麼叫深心?古德解釋「好德好善」,這個講得
不錯,好德好善之心。什麼叫德?前面講過,存心是德。存什麼心?我們將世出世間聖賢
的教誨歸納成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裡面常存這十個字就是深
心,這是自受用。諸位果然能常存這十個字,自然健康長壽,心情愉快,世間人講的幸福
美滿,就表現出來了,你的憂慮、你的煩惱、你的罪業就能夠消除。如果與這十個字相違
背,你造業,你不能離開煩惱,不能離開憂慮,不能離開惡業。心存這十個字,這就是有
德,前面文上講的「積德」,念念不忘這十個字,這是積德;「累功」,大悲心利他是累
功。你果然積德,德在哪裡表現?德就在你形相上表現。古人所謂是「誠於中而形於外」
,你的相貌、你的表態就把這十個字完全表現出來,在你面孔裡面。佛法講「六根門頭放
光動地」,什麼放光?就這十個字放光,動地是感動別人。你的相貌,你的言談舉止,自
然顯示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八個字就是放光動地。再加上「念佛」,那就
更不可思議,那才達到究竟圓滿。
  這個十句,我想我們每個同學都記得很清楚,都能說得出來,可是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沒有把它放在行為上,因此我們功夫依舊是不得力,依舊在造六道業。說六道業還說得
好聽,實際上是造三途業,怎麼得了?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學佛,前天陳大使問我,我們
現在這個題目是什麼?我就告訴他,我們有個總題目,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我們的目的是「知恩報恩」,要把知恩報恩落實。我們學佛的人知恩報恩是掛在口皮上
,天天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什麼叫四重恩不知道。父母對我們有什麼恩?老
師對我們有什麼恩?國家社會對我們有什麼恩?一切眾生對我們有什麼恩?幾個人知道?
不知道就是恥,知道而不能夠做到也是恥辱。要真正去了解它,佛法教學信解行證,你為
什麼做不到?你解得不夠透徹。如果你理解透徹了你一定去做,不需要人鼓勵,不需要人
勉強,自動自發就去做。解得不夠深、不夠徹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還是一句老話,
不好學,不肯學,那就沒法子!誰能夠學到?好學的人學到。
  我往年在台中親近李老師,那個時候我在家沒有出家,我跟他一年三個月,以後到台
北出家。李老師那個時候在台中住了十年,學生十幾萬人,他很感慨的說了一句,他說,
「你們這些人跟我十幾年,沒有學到東西,學到東西的人走了。」台中同學跑到台北來找
我,他說,「老師說你學到東西,你學到什麼?」我說,「老師沒有特別教我,上課的時
候你們大家不都在一起嗎?」這說真話,老師從來沒有特別教我的,為什麼我能學到,你
們不能學到?我有心,你們沒有心。我想學、肯學,你們雖然天天坐在那裡,聽得比我多
,機會比我多,你們是耳邊風,你們聽了沒有落在心上。所以不肯學,天天在老師身邊,
守一輩子還是造三途地獄業報,那叫真正可惜了。今天我們看到「忠孝」兩個字,我的感
觸非常深,這一段文的註解也多,三十多面,希望諸位細細去看,看了你再聽我來講解。
果然肯學,喜歡學,認真學習,你一定得受用,這個受用不只一生,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9-27 17:38: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