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0-08 11:32:05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道前基礎.修習軌理〉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
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今初
初加行法(註1)有六,....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註2),淨治心時,須
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故於安樂
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 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
和合。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
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
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
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智軍阿闍黎釋中
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得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
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
,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
黎所釋也。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
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
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
是舌根。海者是繁多辭。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
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
吹、若打、若擊。塗香者,謂妙香泥。勝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謂香油等
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然香。勝衣服者,謂一
切衣中最勝妙者。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徧三千界所熏水等。末香者,
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聚者加於前文一
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無上供者,「我以廣大」等一頌。言有上者,謂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
微妙供具。頌後二句,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
起及其境界。
“悔罪支”者,「我昔所作」等一頌。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
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總攝一切說「諸惡業」。應念此等所有過
患,悔先防後,至心懺除,則昔已作,斷其增長,諸未來者,堵其相續。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
者獲得寶藏。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
著無障礙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
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此中禮敬、
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者,是為順緣,積集資糧,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隨喜支
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
,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
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謂:「唯願加持,從不恭
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
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己二、正行
庚一、總共修法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二、此處修法。今初
......
庚二、此處修法
......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