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24)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2-09 16:12:24
第十七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華池內,寶樓閣中,發菩提心,念
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轉,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悉是清虛之
身,無極之體,諸上善人,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卍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華池內,寶樓閣中,發菩提心,念佛
往生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剛才說了「黃金為地」。剛才已經說了這是一
個譬喻呀,世間上只有黃金可以拿來做譬喻,我們還可以稍微知道,極樂世界的地是如何
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乾淨,如何的整齊。「寶樹行間」,它是七寶的樹,都很整齊,
不是雜亂無章,一行一行都對正、排得很整齊。這個樹是七寶為樹,這些都是。七寶是作
為形容詞,不是那個很機械的,把那些寶(比喻成)長得(像)那樣兒的葉子、那樣兒的
果子,(但)種種都是超乎世間的。
寶樹行間,在黃金地的上面,寶樹的一行一行裡頭,在「蓮花池內,寶樓閣中」,這
都是講了四個地方。在地上經行的,走著念佛的,坐著打坐的;有在「寶樹行間」,在樹
的行裡頭,在裡頭圍著這些樹中間兒穿行的、經行的;在「蓮花池內」,有的在那兒沐浴
、有的在那兒靜坐,在蓮花裡頭,在池內嘛;「寶樓閣中」,宮殿樓閣,七寶的樓閣之中
,就有許多是「發菩提心,念佛往生」的人。這些(人)發了菩提心又一向專念。「發菩
提心,一向專念」在前頭出來了,這後頭也有「一向專念」,在這地方兒湊齊了,所以「
一向專念」就兩次提出。
卍 住正定聚,永不退轉
現在,在這些地方兒,在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內、寶樓閣中,都有發菩提心
念佛得往生的人在那裡,在那裡是「住正定聚」。這個「定聚」,這是一個名詞,就(有
)三種:一種是正定聚,一種是邪定聚,一種是不定聚。「聚」就是聚合,也就是類。我
們把這個話分為三類,一個是正定類,一個是邪定類,一個是不定類。這個分類有好幾種
分法兒,是不同的。這塊兒所介紹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對於我們來說也就夠了。
我們所謂「正定」呢,就是一定可以證、一定可以悟的,這是屬於「正定聚」,一定
可以成就菩提的。「邪定聚」,相反的,必定是不證悟的,這闡提呀,闡提他不但不信,
他還在毀謗,那在目前就確實他沒有這個可能性啊,這稱為邪定聚。「不定聚」是介乎兩
者之間。住正定聚,還沒有成功,決定會成功的,就住「正定聚」。那麼大家真正要是發
了菩提心,發願往生,那不僅僅是到了極樂世界「住正定聚」,在這個世界已經是「正定
聚」呀。所以這一點求生淨土,發大心、發大願的殊勝是不可思議的,已經在「正定聚」
裡頭了。
所以《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不退轉,他就是決定可以成功了嘛,所以這都是不可
思議之處啊!
「永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個都是永遠不退轉了,所以這個就是往生的
特殊的含義。前頭已經說了一個「壽命無量」,佛壽命無量,往生的一切人的壽命無量,
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什麼叫做再死了,這塊兒又加上一個「永不退轉」。不退轉有三個不
退呀:一個是「位不退」,就是地位不退了;一個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了;一個
是「念不退」,我的起心動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這後頭的高啊。
「位不退」,到了極樂世界就位不退了,再不會變成凡夫了。在極樂世界的人哪,他
不會再變成凡夫了。他(如果)再來,(那)他是極樂世界再來人哪,現在就得說「呼圖
克圖」了!再來人哪,不是凡夫了,所以稱為「活佛」嘛,呼圖克圖乘願再來。現在這些
「呼圖克圖」是假冒的,真的還是很可貴的。你要是到了極樂世界也再來,那也就相當於
說,那就是「呼圖克圖」嘛,是吧,不會再墮為凡夫啊,他「位不退」了。
「行不退」,都是發「大乘心」,一律都是要成佛的,你不會再退為阿羅漢道,只求
證阿羅漢,沒有這個因哪,也沒有這個緣哪,都是以「成佛為因、成佛為緣」。「行」,
你的所行不會再退到二乘,只想修證到阿羅漢就為止,我自覺就算了,這些眾生難度。諾
那祖師在母親肚子(裡)就哭,後來人家問諾那祖師:「(上師)你在佛(母親)的肚子
裡頭哭什麼?」「我哭眾生難度啊!」確實是難度啊!有的人就退心,這麼難度,我算了
吧!
像舍利弗,他說算了吧!有人跟他要眼睛,他就布施。布施之後,那人拿到之後(說
):「你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說,我要眼睛,我是(要)左眼,你挖給我右眼有
什麼用啊?」舍利弗本想,我有兩個眼睛,犧牲一個嘛,他就可以活命,我還可以看東西
嘛,沒想到他說「錯了」。後來一想,救人救到底吧,那他把這(左)眼睛挖了給他。把
這眼睛挖了給他,拿給那人。那個人一聞:「你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藥。」往地上一扔,
拿腳一踩,把他眼睛踩掉了。他說:「這個我不行了,度眾生我這不行。」結果就退心了
嘛。退心了(之後),塵點劫都是聲聞哪,再發大乘心已經發不起來了,再到釋迦牟尼佛
那才發大乘心哪。所以退(了)很難(再進)嘛。你看他到了這個程度,挖兩隻眼睛還退
了,這就很了不起了,挖一隻眼睛都了不起,還肯挖兩隻眼睛,還退了。極樂世界就永遠
不會退呀!
「念不退」更高了,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跟佛的智慧相契呀,那起心動念就
無有不合般若的時候兒了。所以到了極樂世界能到這樣兒的境界呀,所以都是「不退轉」
。又長壽無量,焉得不成佛!不成佛成什麼?是不是?老前進,「壽命無量」,怎麼著有
一天你成功了嘛,一切功德圓滿了。
卍 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
在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蓮花上頭,寶樓閣裡面,都是這些人。「住於正定
聚」,「永不退轉」的,這些人「容色微妙」啊!「容」是容顏,「色」是色相,是微妙
,極其莊嚴。「超世希有」,超過世間的,是極其希有啊。「咸同一類」,大伙兒都是一
致的,不是咱們這個世界,有這個皮膚,那個皮膚,這個種族,那個種族,互相歧視,要
互相殘殺,互相在鬥爭,互相壓榨這樣子。他是沒有差別相了,平等啊。
卍 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剛才前頭一段說過,蓮花中化生嘛。「清虛之身」,
身體雖然是有,只是一個形色,它並不是有血有肉啊,像我們這樣啊。所以,他吃飯也是
「以意為食」,凡聖同居土還有吃飯的習慣,到了吃飯的時候東西擺到這兒,他一看,一
看就夠了,所以他也不用大小便。想吃什麼東西(就)都來了,吃完了之後,所有吃的東
西也不要洗盤子、洗碗,也不要有人給你管,自然就沒了。他還有這個習氣,到時候兒還
想吃一吃。所以這個習氣很厲害啊,只有到佛才把習氣能去得淨。
所以有些大德還有些毛病、習氣,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看他的主流;有些屬於習
氣,連阿羅漢都有習氣。一個阿羅漢,那個恆河的女神跑到釋迦牟尼佛那兒去告狀,說:
「你這個弟子老罵我,他走過恆河,就管我叫恆河小丫頭兒。」這恆河神大概是個女的,
她說:「他輕慢我。」佛就說:「這樣,讓他給妳道歉。」(佛)就叫他,說:「人家不
願意,」佛說:「你應當賠禮吧!」(阿羅漢)他就過去給人賠禮說:「恆河小丫頭兒,
我對妳不敬。」釋迦牟尼佛說:「妳看見沒有?他給妳道歉,他還管妳叫恆河小丫頭兒。
他並不是看不起妳,(這)是他的習氣。他就是如此,成了習慣了。」所以這個習氣也是
如此嘛!
這個「清虛之身」,沒有這個(血肉之身),但是他有習氣,還想吃吃東西。「無極
之體」,我們(常常說的)所謂「有極」;「無極」他雖然有這個形相,他並沒有我們的
物質這些東西這樣子。所謂是無限的一個形啊,所以他這個就很微妙。這些個說法是《漢
譯》,還是借用道教的一些說法,「清虛」呀,「無極」呀,利用這一些。就是說明他是
變化而生,不同於從父母所生的這種血肉之體啊,所以這個是非常清淨。「清虛」者就是
沒有這些個實質的東西,「無極」者就沒有這些個固定的、結構上的一些條件,都沒有啊

卍 諸上善人
這些「諸上善人」,(說到這兒我們)就懂了,我這一禮禮的是誰呀?到了這兒才把
這個對象指出來,我所禮拜是這些「諸上善人」。這些諸上善人在什麼地方?這些「諸上
善人」就在極樂世界的寶樹行間哪,黃金地上啊,蓮花池裡頭啊,寶樓閣中啊。這些諸上
善人都是因為發菩提心念佛又得到往生的,他們現在住於正定之聚,不會退轉了。容色也
微妙啊,也沒有差別呀,「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呀。這一切善人我才頂禮呀,這一拜就
拜這些人。
卍 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些人是怎麼到往極樂世界?再重複一句,這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這一些人「皆由一
向專念阿彌陀佛」。前頭不是有了「發菩提心了」嗎?這兒再著重一句,都是由於一向在
專念阿彌陀佛,我(在)這兒頂禮,頂禮他們這個功德,這表示自己應當學習啊。
下面,剛才是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其中多有「阿鞞跋致」,下面就要
頂禮這些「阿鞞跋致」。
==
求生淨土,發大心、發大願的殊勝是不可思議的,已經在「正定聚」裡頭了。
所以《阿彌陀經》: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寶池蓮花、林間樓閣固然是極樂世界的殊勝之處,
但是「不退轉」才是極樂世界最最殊勝的重心,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悲願!
所謂保持初心,成佛有餘。《華嚴經》說:「不忘初心。」
問題就是我們保不住啊!今生保住了,隔陰又迷!
清代截流禪師:「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冤。」
所以我們就是求他不退轉啊!
在地上經行的,走著念佛的,坐著打坐的;有在「寶樹行間」,在樹的行裡頭,在裡頭圍
著這些樹中間兒穿行的、經行的;在「蓮花池內」,有的在那兒沐浴、有的在那兒靜坐,
在蓮花裡頭,在池內嘛;「寶樓閣中」,宮殿樓閣,七寶的樓閣之中,就有許多是「發菩
提心,念佛往生」的人。
我們將來就在那裡!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09 17:01:00
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09 21:4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0 22:07: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