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教導我們天生就有一種「我」的想法跟感覺,這種的想法、感覺如果仔細去尋找,明
顯地,我們會知道「我」好像就在身體裡面一般,但是如果我們真的要指出「我」所指涉
的到底實際是什麼?在身體上、在心裡面,好像也沒有一個實際可以指的出來的。
如果勉強一點,我們會說「心」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會思考、有感覺的「心」,那麼
如果我所指涉的是心的話,我們都知道心是一種相續狀態,過去心已逝不是我、未來心未
生不是我,那麼我們大膽的假設現在心是我呢?那更麻煩,下一剎那,我即滅亡。
經典中經常會舉出芭蕉的例子,當我們一層一層的剖析後,發現芭蕉裡面什麼都沒有,如
同要在身心上找到「我」似乎徒勞無功,如果「我」實有、自性有的話,那麼應該要找得
到才對,不是嗎?
所以無我顯然是恰當的,那這時候問題來了,如果無我,那麼誰造業、誰受果?這是個很
好的問題,當然是我造業、我受果,問題在於事實是「無我」我們認為「有我」,實有的
我就從來不曾存在,顛倒無明讓我們一直執薩迦耶見,只要沒能看清薩迦耶見所執根本不
不存在,我們就持續輪迴流轉,無有出離的一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