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如何從"找不到"更進一步思考無我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18-03-20 09:24:59
「我的頭不是我,我的手不是我,無法指出一個具體的我」
對於一個初學佛法的人來說,以我為例,能說出的「無我」論述大概只能到這邊
想請益、探討的是,如何在不需要太多理論基礎的狀況下,更進一步思考?
的確,這裡指的是用分別心去思考,想了解這個區塊
以藏系的傳承的邏輯論述為例,需要先學習四宗對無我的見解
不過在這之前,是否能夠有思考無我的材料呢?
哪怕只要更深入一點點就可以
目前末學聽到的引導方式有兩個
1. 在五蘊之外,能指出「我」嗎?
若要指出我,必然至少要先指出五蘊的其中一個
例如,透過我的身體指出我,或透過想蘊指出我
無法在完全不先指出任何一法的前提下指出我來
「我」就只是建立在五蘊上面的一個概念
2. 替換五蘊之後,「我」還是「我」嗎?
如果把我的智慧,換成文殊菩薩的智慧,那我還是我嗎?
我如此思考了以後,會發現「我」的認定,是不夠規則而且具有灰色地帶的
例如:替換我的受蘊,我的苦樂感受換成我的朋友的苦樂感受,我認為「我還是我」
如果替換想蘊呢?我的價值觀判斷換成我的朋友的價值觀判斷,我認為「我不是我」
3. 還有辦法透過某個小訣竅使推理能深入一步嗎?
或者有其它切入的角度?
感謝各位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3-20 10:09:00
以因緣法為核心,我由因緣生,但終究會因緣滅,我會生滅,所以無常,無常所以無我,無我故是空.然後反過來,因為空,所以因緣可以生出我,能有我所.佛道也能因空,而能生能得.所以我即是無我,無我又即是我,都是因緣的現象.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樣觀諸法,我和無我就不會是兩個
作者: xcloudx (U are the banana king!)   2018-03-20 10:21:00
謝謝s大~ 從無常到無我,這中間似乎是有一段距離嗎因為緣起有分為因果緣起、支分緣起、觀待緣起所以我還無法一步步從無常推到無我,您這中間是如何想呢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3-20 11:09:00
應先瞭解所破,即分別心如何執著有我,也就是當分別心執我時,並不認為我僅是分別心於五蘊上安立,他會有粗細不同的常ㄧ自在、獨立自主、實有、自性有的想法,這是所破,再用各種正因確定內心所執顛倒,從緣起、一異、因果四句、金剛屑等,以所緣相同、所執相違方式思維應有幫助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3-20 12:10:00
你知道人體細胞大概多久更新一次嗎?據科學家說,皮膚細胞大概兩週,週期細胞每隔90~180天,肝細胞大概一年整體來說,每七年我們全身上下的細胞就會全部汰換一次如果所有細胞都不是原來的細胞了,你還是原來的你嗎?就好像電腦的零件含殼全部都換過了,還是原來的電腦嗎而這個過程,是每天都在進行.每天都有細胞死去、出生這個"我"是一個變動不停的存在,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這一秒的我不是上一秒的我,並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那我們執著的是哪一個我?昨天?還是今天?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0 12:24:00
無我是指境的存在方式,在境上遮除所破,要先了解所破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3-20 12:28:00
而這些細胞的活動並不出於我們的指示和安排,我們能說這是"我的"嗎?(不歸你主宰算你的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0 12:29:00
例如杯子這個色蘊是存在的,那麼杯子這個法(境)是如何存在的?杯口是杯子嗎?杯身是杯子嗎?杯底是杯子嗎?當安立杯子這個法(境)的時候,是如何在施設處安立?#1FTH_UvD [書介] 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本書已由天下文化再版。延伸閱讀:#1NIFjGT 止觀:奢摩他–正明所緣–緣起善巧文章代碼更正:#1NIFjGT-以前面推文舉的杯子為例,杯子不存在是斷見,杯子是諦實的存在是常見,那麼杯子是如何?這就牽涉到此處佛法所講的所破分,如前面tangchin提到,"無我"(所破分)有不同粗細的差別,所緣是杯子,破除杯子是常一自在的存在,這是破除最粗分的執著,更細分的執著有獨立自主的存在、實有的存在,乃至最細分自性有的存在,杯子不是不存在,但杯子不是常一自在、獨立自主、實有、乃至自性有的存在,其中的理路有離一異的正理、緣起的正理等觀察。我、我的是存在的,例如佛陀會講我過去生如何,也會講我的父親等等,但是我、我的是以什麼方式而安立呢,無明我執將我、我的執為常一自在乃至自性有等不同粗細的我執,認識無我就是要通達這些粗細執著的所破分,以所緣(我、我的)相同,所執(無明、無我慧)相違的方式進行觀察。心識認識對境(五蘊隨一)時,有顯現境和趨入境的差別,顯現自性有不一定趨入自性有,這就是執持的方式不同,無明我執會以顛倒的方式趨入,無我慧則以正確的方式趨入,這部分要有心類學認識心識運作的基礎。又,無我有兩種分類,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法無我並不說法不存在,龜毛兔角是不存在的,而色法乃至一切相智佛陀的果位是存在的,色法乃至一切相智的萬法,究竟上找不到施設義,尋找施設義不可得,萬法是唯名觀待施設處安立(無我有粗細的差別,這是從不同宗義而言,不同宗義所辨認的無我內涵不同,但真相只有一種,因此佛法有講到了不了義的差別。在認識無我(空性)時,由於和境的所破很有關係,所以對於境的了解、有境的運作方式的了解等很重要)(佛教共同的宗義是,五蘊之外找不到我,五蘊之外有我是外道的常一自在的我執;五蘊也不是我,例如身體(色蘊)不即是我,補特伽羅(我)是觀待五蘊施設安立,補特伽羅(我)是施設法,五蘊是施設基,要了解施設法與施設基的差別。補特伽羅(我)是存在的,其存在的方式是補特伽羅無我,意謂補特伽羅(我)不是常一自在的存在、不是不觀待五蘊存在這是所有佛教內道所共許,進一步探討補特伽羅(我)的施設基(施設處),有認為尋找施設義,有認為尋找施設義不可得)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3-20 16:26:00
離一異是觀察我如果在境上自性有、自己本身就能成立不必依賴他者,我與五蘊要不自性有的一,要不自性有的異,如果兩者自性有的一不合理,自性有的異也不合理,代表沒有在境上自力成立的我,似與上述內文離一多不符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0 16:31:00
如tang大所言,原po所引連結內文多有可疑處。若提到宗喀巴大師的緣起讚,可找正統傳承學習。(推文漏字:進一步探討補特伽羅(我)的施設基(施設處),有認為尋找施設義可得,有認為尋找施設義不可得。)(以宗義的差別而言,毗婆沙、經部、唯識、自續認為尋找施設義可得,其尋找可得的施設義又有粗細不同差別,而應成認為尋找施設義不可得,但有一類偽應成又落於所破太過,變成全無。所以若要通達如實的正見,不落於所破太狹與所破太過,應求無倒清淨的教授,有賴集資淨障與聞思的資糧)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03-20 17:28:00
若不從宗教切入,或許「雷修斯的船」的例子可以試試。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3-21 12:09:00
大智度論對因緣所生法,有提到十種比喻,還有十八空.應該對您的問題有點幫助.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1 12:22:00
s法友提到的部分,大般若經提到二十空,板上po過相關可參考#1OURizso [讀經] 《大智度論》「四念處」乃至「四神足」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3-21 12:35:00
當我們看般若系的經論,看了很多空,別忘了這麼多空,都是基於緣起法,所展現的法性.不然很容易掉到斷滅中.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3-21 12:38:00
(所破太過的過患落入斷見,所破太狹的過患落入常見)
作者: loveazuresky (:))   2018-03-25 00:35:00
推薦來上明就仁波切開心禪(三) 可以一瞥空性能有實際的禪修體驗不過上三之前 要完成(一)(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