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4050021-1.aspx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5日電)隨著環保與自主意識抬頭,環保自然葬的受理件數逐年
上升,近10年成長20倍,六都的接受度又比一般縣市高。內政部鼓勵民眾突破死亡禁忌,
提早規劃身後事。
內政部自民國90年起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95年有200多件,98年突破1000件,到了105年
有6774件,目前已累計超過3萬件。近10年成長約20倍,顯示有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
然葬。
環保自然葬顧名思義是環保和自然,以火化方式將遺骸燒成骨灰,不做永久設施,不放進
納骨塔,也不立碑,不造墳,而以樹葬、花葬、海葬或灑葬等方式,讓骨灰歸於土地的一
部分,永續循環於世。
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鄭英弘受訪時表示,環保自然葬主要訴求是讓生命回歸自然,從早年
的土葬,到現在火葬率已達96%,火葬雖然很成功,解決公墓占地問題,但火化後骨灰放
置納骨塔,經過50、60年,納骨塔舊了還是需要做二次處理,環保葬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根據內政部資料,105年六都的環保葬統計,台北市2857件、新北市1122件、桃園343件、
台中市846件、台南市290件、高雄市698件。苗栗、彰化、雲林、南投、宜蘭等縣市都在
百位數以下。
鄭英弘說,環保自然葬涉及個人觀念和情感,也跟設施的完善度有關。從數據來看,都會
區的接受度比較高,除了雙北外,台中市超越桃園、高雄,可能跟台中市自然葬區的環境
好有關。
98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辭世,法鼓山遵循聖嚴法師遺願,舉辦追思暨植存儀式,未設
墓立碑,並將骨灰分5袋安置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破除執著。
植存在95年僅受理1件、96年38件、97年221件、98年729件、99年603件。鄭英弘說,聖嚴
法師選擇用植存的方式回歸自然,對於環保自然葬的理念宣揚有很大助力,當年度的植存
受理件數大幅增加,法鼓山也特別放寬植存人數。
鄭英弘說,台北市剛開始推行樹葬,仍有家屬在骨灰存放處立牌、擺設個人物品,「還是
有占地為王的想法」,既然選擇自然葬就是放下執著,慢慢地,觀念才跟著改過來。
沒有墓碑、骨灰回歸自然,未來還有「掃墓」的形式嗎?鄭英弘說,環保自然葬就是希望
將墓地公園化,讓家屬隨時都可以去,與逝去的親人是親近的,不像公墓是一年去一次,
平常思念親人想去還進不去,因為雜草叢生。
鄭英弘說,殯葬政策的推進,很難立竿見影,他相信,環保自然葬的管理做得好,民眾的
觀念也會漸漸改變。
內政部長葉俊榮在最新一期的「阿榮講堂」突破禁忌,暢談殯葬政策,希望突破傳統土葬
占地築墓的思維,和火化入塔座奉陰宅的觀念,選擇環保自然葬也能減輕子女的負擔,「
也許到了可以跟家人討論身後事的時代了」。(編輯:李淑華\楊玫寧)10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