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止觀:於彼所緣如何安住--立無過規 (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05 20:11:55
: 《入行論》第五品裡也談到,將內心比喻為大象,因為內心沒有調伏,沒有調伏的內
: 心就像瘋狂的大象。不僅如此,不調伏的心比瘋狂的大象還更危險,瘋狂的大象會殺人,
: 會蹋毀房子,會把大樹毀壞,農田都破壞掉,危險非常大。不調伏的內心跟這個一樣,也
: 非常危險,因為會將內心的安樂,慈心、愛心、寧靜、善良等,這一切都被破壞掉。《入
: 行論》第五品裡面用了瘋狂的大象來比喻不調伏的心。
───────────────────────────────────────
■ 補充
《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
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若不護此心,不能護學處。
若縱狂象心,受難無間獄;未馴大狂象,為患不及此。
若以正念索,緊栓心狂象,怖畏盡消除,福善悉獲至。
虎獅大象熊、蛇及一切敵、有情地獄卒、惡神並羅剎。
唯由繫此心,即攝彼一切;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
實語者佛言:一切諸畏懼、無量眾苦痛,皆從心所生。
有情獄兵器,施設何人意?誰製燒鐵地?妖女從何出?
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下略....)
略釋:
所以,我們如果要護心的話,就必須要學習三增上學。再來就講到「失壞心之罪過」
,如果我們不守護自己的心,可能這個心就成為我們將來投生無間地獄的因,這個心也會
變成出生一切煩惱之處、一切過患之處。
這邊就做一個比喻:「由於放縱心象故,能作無間大損惱,雖有狂象未調馴,所作損
害猶遜此。」
「由於放縱心象故」把心比喻成大象一樣,「能作無間大損惱,雖有狂象未調馴,所
作損害猶遜此。」我們剛才將心比喻成大象,心象跟外在的大象兩者比較起來,是我們心
的這一頭大象比較可怕,外在的大象不論牠造怎麼樣子大的傷害,牠終究無法讓我們墮入
到地獄裡面去,可是我們心的這頭大象呢,如果生起煩惱或生起瞋恚的話,由於它力量很
強的關係,就會導致我們墮入地獄裡面去,所以才說它很可怕。
內心現在沒有調伏,沒有調伏的情況,就像瘋狂的大象一樣,表示它非常危險。未調
伏的內心是不好的,要先了解它的過失,沒有調伏的內心,表示它內心很多心所,如貪念
、瞋恨、愚癡、傲慢、愛我執、還有我執等,這些都是沒有調伏的心。
相反的,如果我們去守護心的話,有什麼功德呢?就講到:「若人常持正念繩,繫自
心象不暫捨,一切怖畏悉不生,一切眾善在掌握。」
我們要以正念來約束自己的心,我們要去憶念起自己曾經許諾過的戒律、誓言,還有
依著經典裡面所說的何者該做及何者不該做,由生起這樣子的正念來約束自己的心,不要
放任自己的心象、自己心的這頭大象,不要讓它狂亂、不要讓它發狂,這樣子就不會導致
我們投生到地獄裡面去,那也等於你這一切的怖畏悉不生,眾善也當在握。
「由守護心即能守護一切」,因為守護你的心,你就可以遮止掉來世投生到地獄的因
,而且,也可以遮止掉此世不會受到其它的傷害。所以,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一定要來守
護自己的心。
仁波切:這個好像跟我們在《攝類學》的「遣遍」跟「後遍」有一點點像,有的時候
我們從心的角度看(因的角度),我們保護心的話會有什麼什麼好處;有的時候我們就看
(果的角度),好處有什麼,那些功德都從保護心而來的,有的時候先從它的果上面看,
就一直看(思惟觀察)一直看(思惟觀察),哦!那些都靠保護心,就生起要守護心。
有的時候從心的角度看,所以剛剛講的,好像從心的角度看,要守護心的話就很好,
沒有守護心的話有什麼過患。剛剛講的角度是從心上面講的;這裡講的是從結果,從果上
面講出來,這些我們也會學得到。有的時候,我們自己調心是從果的角度去看,就抓那個
因;有的時候從因的角度,就看(果),是這樣子。
「是故於此三界中,可怖無過於心者」,雖然地獄當中的種種痛苦都是值得我們去害
怕的,可是我們應該要了解它的因,這些因就是來自於我們的自心,因為我們現在的心,
已經圓俱了將來投生到地獄裡面受那些苦的因,已經圓俱這些因了。所以,真正應該要害
怕的,就是害怕自己不去守護的這一顆心。
剛才是就過患的這一點來做思惟,再來是就功德的這一點來做思惟。(....下略....)
■ 經論對讀
《法句譬喻經》〈象品第三十一〉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精舍,為四部弟子、天龍鬼神、帝王臣民敷演大法。
時有長者居士,名曰呵提曇,來詣佛所,為佛作禮,卻坐一面、叉手長跪白世尊曰:
「久承洪化欽仰奉顏,逼私不獲願垂慈恕。」
世尊令坐,即問所從來姓字為何?長跪答曰:
「本居士種,字呵提曇,乃先王時為王調象。」
佛問居士:「調象之法有幾事乎?」
答曰:「常以三事用調大象。何謂為三?一者剛鈎鈎口著其羈靽,二者減食常令飢瘦
,三者捶杖加其楚痛。以此三事乃得調良。」
又問:「施此三事何所攝治也?」
曰:「鐵鈎鈎口以制強口,不與食飲以制身獷,如捶杖者,以伏其心,正爾便調。」
曰:「作此伏者,為何所施用?」
答曰:「如是伏已,可中王乘亦可令鬪,隨意前卻無有罣礙。」
又問居士:「正有此法?復有其異?」
答曰:「調象之法正如此耳。」
佛告居士:「但能調象復能自調。」
即曰:「不審自調其義云何?唯願世尊彰演未聞。」
佛告居士:
「吾亦有三事,用調一切人,亦以自調得至無為。
一者至誠制御口業,二以慈貞伏身剛強,三以智慧滅意癡蓋。
持是三事度脫一切,離三惡道自致無為,不遭生死憂悲苦惱。」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如象名護財,猛害難禁制,
繫靽不與食,而猶慕逸象。
本意為純行,及常行所安,
悉捨降結使,如鈎制象調。
樂道不放逸,能常自護心,
是為拔身苦,如象出於陷。
雖為常調,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能到調方。」
居士聞偈喜慶難量,內情解釋即得法眼,聽者無數皆得道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