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6(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5-14 12:14:23
八、佛說末世四眾種種過惡
(一)菩薩行法施時貪求利養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倒數第四行看起:
【佛告彌勒。汝觀未來後五百歲。有諸菩薩甚為無智。行法施時。若有利養生歡喜心
。若無利養不生歡喜。彼諸菩薩為人說法。作如是心。云何當令親友檀越歸屬於我。】
從這個地方看起。前面世尊為我們說出,以無希望心修法布施的殊勝功德利益。說完
之後,佛又告訴彌勒菩薩,告訴彌勒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彌勒菩薩在法會上是我們大家的
代表。說『汝觀未來後五百歲』,這正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讀這部經,猶如讀釋迦牟尼
佛在三千年前說講的預言。這是佛在當時說兩千五百年以後社會大眾出家、在家學佛的狀
況,他說得一點都不錯,確實是我們現前社會的現象。『有諸菩薩甚為無智』,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的菩薩人數還不少,不是少數,多數!為什麼沒有智慧?前面都說得很清楚,
不必再重覆。這個地方要緊的是說明現代這個社會裡面種種不如法的一些狀況。這是第一
樁事情,大家都為名聞利養。
『行法施』,這通常是講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法布施裡面的一種,法布施包括的範
圍非常之多,凡是利益一切眾生之事都是屬於法布施,可是法布施要談條件。早年大概總
是二十年前的樣子,二、三十年前,我在各地講經就聽到,許多人告訴我,法師到某個地
方去講經談條件,我給你講多少天,你要對我有多少供養,如果沒有那就不必去了,還討
價還價,有這些事情。而近些年來在美國,不但弘法有價錢,皈依也有價錢,密宗上師去
灌頂也有價錢,好像一次灌頂美金是五十塊。有一年我到邁阿密,那邊的同修就問我,法
師,你授皈依的價碼是多少?我說沒有!他說沒有不行,沒有不值錢,人家不來。你看現
在的人奇怪不奇怪,價碼訂得愈高來的人愈多,我們不收錢則沒有人來,說這個皈依、灌
頂大概恐怕不靈,為什麼?沒有價錢!怪現象!何況是這麼大的法會來講經說法,有利養
就歡喜,講的時候也有精神,沒有利養不生歡喜,講的時候力氣也沒有,聲音也小了,這
怪現象。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不就知道了嗎?所以我們遇到這些現象,人家給我一
說,我說正常!怎麼正常?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沒有講錯,如佛所說,這就是正常。
再看下面經文,『彼諸菩薩為人說法,作如是心』,起了這個念頭:為人說法,怎麼
樣叫這些信徒都歸我?『親友檀越』就是現在講的信徒、聽眾,都歸我,都來擁護我,都
做我的弟子,都做我的徒弟,都來供養我,他起這個念頭。不但起這個念頭,
【復更念言。云何當令在家出家諸菩薩等。而於我所生淨信心。恭敬供養衣服飯食臥
具湯藥。】
一切供養都來了,有這種念頭。這個念頭諸位想想對不對?你如果說不對,不對錯在
哪裡?一般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佛在經上不是常說嗎?學佛一定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恭敬供養』底下是四事供養。這是弟子對老師應盡的義務,那是沒有錯,可是做老師
如果有心去求,那就錯了,那就大錯。錯在什麼地方?《金剛經》上告訴我們,「若菩薩
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們想想他是不是菩薩?有諸菩薩、彼諸
菩薩,這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出家的菩薩,可是世尊不承認他是菩薩。世尊承認菩薩的
標準是《金剛經》上所說的,要破了四相、破了四見,一切諸佛如來才承認你是菩薩。菩
薩這個名詞是梵語,意思是真正覺悟的眾生。菩薩是覺有情,真正覺悟了。如果你具足四
相,增長四見,那你是個標準的凡夫,你哪裡是菩薩?換句話說,你是個標準迷惑顛倒的
眾生,你沒覺悟。存這種心,沒有覺悟,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再看底下經文。
【如是菩薩。以財利故為人說法。若無利養心生疲厭。】
他的起心動念無一不是為了財、利,我們一般講名聞利養,都是為這些。如果沒有名
聞利養在推動,他什麼事情都不幹,懈怠懶惰,他不做,這是沒有智慧的菩薩,沒覺悟。
真正的菩薩,像世尊前面所講的以無希望心行法布施。他是什麼力量在那裡推動他?佛在
經上講的很多,這是大慈悲心在推動。菩薩尤其是在家菩薩,應化在各行各業,他們在自
己生活上、工作崗位上做得比任何一個人都積極,而在他行業上作榜樣。這個動力都是大
慈悲心在推動,絕非名利。如果說是以名利為考量的話,那就是愚痴的菩薩,有名無實的
菩薩,雖受菩薩戒,而不為諸佛如來所承認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要記住。所以他沒
有利養就「心生疲厭」,就懈怠。下面世尊用比喻說明這樁事情。
【彌勒。譬如有人志樂清淨。或為死蛇死狗死人等屍。膿血爛壞繫著其頸。是人憂惱
深生厭患。以違逆故迷悶不安。】
這個比喻很淺顯,很好懂。『志樂清淨』是個正常人,志是他的志向,樂是他所樂的
、所歡喜的、所愛好的,都是清淨,志跟樂都清淨,這是正常人,這是真正的菩薩。如果
有這麼一個人,他很不幸遇到這些死蛇、死狗、死人這些屍首,人畜的屍首;膿血潰爛,
圍繞著自己的身旁,這個人當然憂慮、當然討厭,希望趕快離開。這不是自己心裡面所樂
意去享受的,所以說『以違逆故迷悶不安』,他遭遇到這種不幸的事情當然不安,這是說
一個正常的人。
【彌勒。當知於後末世五百歲中。說法之人亦復如是。】
末法時期,在現代這個時代,整個社會從農業時代變成工商業的時代。現代的趨向大
家都知道,逐漸發展到高科技的時代,社會所提倡的是競爭。這不是一個好名詞,每個人
都競爭,爭到最後的結果如何?必定帶來社會的動亂,世界的戰爭,怎麼能夠避免?古時
候的賢聖他們眼光深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所謂防微杜漸,不能因小事而變成大的患難
,總是小心的提防。佛法裡面出家人也不例外,說法之人,說法有出家、有在家,在家菩
薩也有義務弘法利生。但是在家菩薩一定要受菩薩戒,出家跟在家都要受菩薩戒,出來講
經說法才如法,佛在經上這樣教導我們。
【於諸一切無利養處。不順其心無有滋味。便生厭倦棄捨而去。】
這是現代社會的現象。
【彼諸法師作如是念。我於此中說法無益。何以故。是諸人等。於我所須衣服飲食臥
具醫藥。不生憂念何緣於此徒自疲勞。】
我們一般人看到這個情形,好像他所說的也滿有道理。法師到一個地區來弘法利生,
的確是犧牲奉獻,如果這個地區沒有法緣,沒有人照顧法師,法師當然不能在這個地方停
住,這是一定的道理。等到這個地方法緣成熟,這個法師再來,這也是佛教導弟子們的。
可是佛給我們講的大原則、大前提我們要掌握住,那就是不為自己,恆為眾生,永遠都是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在這個地區,只要有一個人照顧就行,出家人,甚至於在家的弘法的
菩薩,生活都非常簡單,很容易照顧,衣食都簡單。一件衣服在現在這個時代,穿個十年
、二十年都穿不壞;換句話就是十年、二十年不要添新衣服。吃東西,菩薩沒有分別心,
菩薩也沒有執著心,一切隨緣,決定不能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那就是佛在這經上講的
愚痴菩薩,沒有揀別的。在一切環境當中,環境我們常說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都能夠恆
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就是順大眾,怎麼在恆順裡面修隨喜功德?隨喜,隨順當中
歡歡喜喜,不會疲厭,歡歡喜喜。功德在哪裡?功德在成就自己的定慧,成就菩薩六波羅
蜜。這個裡面布施是放下,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前面佛給我們講的,放下名聞利養果報
,心裡面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絕不在意。只要穿得暖、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
風雨,足夠了!所以物質生活條件非常之低,普通人家都能夠照顧,這個人就是真正是大
智慧、大福德之人。他才肯請法師到這個地方來弘法利生。
普賢十願裡面「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轉法輪」是請法師來講經,「請佛住世
」在這個時代就是禮請善知識常住在這個地方。常住在這個地方,那當然你要給他一個住
的環境,再小都可以。他決定不計較,決定不要求住得很舒適、住得很豪華,那就不是菩
薩,那就不如法。這個地方都沒有人啟請,那緣沒有成熟,時節因緣沒成熟,哪個地方緣
成熟哪個地方去。無論在家、出家的菩薩,特別是出家菩薩,中國過去佛門裡面常說,「
鐵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人行雲流水,沒有一定的住處,有了住處就錯了。我們看許多
經典上,一展開經典,前面序分裡頭,佛在什麼地方,沒有說佛住什麼地方。他要有住處
他就有家了,他出了家不就回家去了?他還有個住的地方。所以沒有住的所。在,你現在
在哪裡?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所以叫行在,沒有住處。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
就在那裡,而不可以說住哪裡。這一住就壞了,一住六道裡頭就生根,你還能出得去?所
以沒有講住的,都講在,你在什麼地方。我們明白這個常識,但是現在末法時期,出家人
也都有住處,他現在可以問法師,你住哪裡?不能說在哪裡,他確實有住處。這是不如法
的,是錯誤的,我們一定要清楚。
這是我過去講經常常提醒諸位同修的,出家人居住在這個環境,我們有使用權,不要
所有權,所有權是你們的,你們有所有權,我有使用權。你看這個講堂,所有權是居士林
的,今天這兩個小時我們在這裡集會,我有使用權。我使用,但是不是我所有,所以我在
這裡,我不住在這裡。這都是佛教給我們的,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同樣一個道理,我們這
一生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可不能說我「住」這個世間,這是個觀念上的問題。
「住」這個觀念是六道輪迴的觀念,「在」超越六道輪迴。我「在」是暫時在這裡,我不
永遠住在此地,暫時在這裡。這個地方有緣我們就來,沒有緣就離開,什麼時候有緣,什
麼時候就來。
四事供養是最低的生活標準,他需要『飲食』,而且真正修道的人,飲食不但簡單,
飲食的量也很少。佛當年在世,僧團裡面生活的方式是托缽,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托
缽吃一餐。一餐夠不夠?夠了,很夠了。你們為什麼一餐不夠?因為你們有妄念,一天一
定要吃三餐,有的時候還吃點心,四餐、五餐。有一餐沒吃,不行,這一餐沒吃,餓了。
為什麼會餓?你想餓就餓了。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沒有這個
念頭,你一天吃一餐,不想第二餐,你一定不會餓。所以你怎麼餓的?你想餓。你天天打
妄想,已經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氣,到時候不吃就餓。如果你不想,不想就不會餓。身體是
個機器,機器會動,一天到晚在運動,睡覺的時候它也在動,不動人就死了,所以它一定
要動。動、運動要有能量去推動它,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不學佛的人妄想多,能量消耗多
,所以能量的消耗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你的妄想愈多你補充的能量當然要多

往年這些佛弟子,跟著釋迦牟尼佛,心清淨,的確身心世界統統放下,跟佛在一起,
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他的財產三衣一缽,你看多簡單。他什麼憂慮也沒有,什麼牽掛也
沒有,什麼妄想也沒有,他能量的消耗最少,所以一天一餐足夠了。我們在經上看到,阿
羅漢心更清淨,阿羅漢得到九次第定,心清淨,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也就是
心地清淨比阿羅漢更高,半個月吃一餐,你說多省事!這也不是普通人隨便可以學的,你
要聽到一餐好,你回家去吃一餐,吃了三天害病了,你可不能怪我,我沒有叫你吃一餐。
我是跟你講,能量的消耗因人而異,心愈清淨消耗量愈少,而與勞心、勞事、勞力都不相
干。勞心、勞力消耗的能量很少,妄念消耗的能量多,太多了!你看現在人的妄想多少,
一天到晚都打妄想,晚上睡覺作夢還打妄想,這是沒法子。所以真正修道人身心清淨。
修行,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法,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多得很。四弘誓願裡
面給我們講的「無量法門誓願學」,何止八萬四千?但是要曉得,法門再多總不外乎三大
綱領,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三大類把所有的法門都包括了。
我們淨宗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怎樣才能得到心清淨?如果你還有妄想、還有分別、
還有執著,你的心不會清淨,念佛也不會清淨,讀經也不會清淨,打坐也不會清淨。要真
清淨必須放下,把你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清淨心就得到了。清淨心是我們的本心
,清淨心就是真心,由此可知,起心動念那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供養一個講經說法的這些法師,在家居士也稱法師,這個諸位要知道,法師是
通稱。和尚也是通稱,和尚並不指出家人,在家人也稱和尚,和尚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
,它的意思是親教師,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像大學裡面指導教授就是和尚。一個學校裡面
的校長這是和尚,他主持教育政策,底下這些教員不能稱和尚,教員稱阿闍黎。所以和尚
是最尊的,他負責整個教學的計畫,設計教學,這是他來指導的,所以在家人也稱和尚。
和尚、法師是出家、在家通稱的,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四個稱號一定是出
家人,在家人不能稱。這是一點佛學常識,在此地附帶給諸位報告出來。
由此可知,大智慧、大福德不一定他是大富長者,也許他自己的生活還相當困難,但
是供養一位法師是輕而易舉之事。能夠請法師在這個地方弘法,請轉法輪,請這個法師常
住在這個地方,這請佛住世,利益一方,這個功德非常之大,能叫這一方人破迷開悟,離
苦得樂,這些事我們要懂得。菩薩如果生這種心,自己起心動念這是錯了,這是攀緣,不
是隨緣。隨緣才能成就功德,就是成就清淨心,成就真實的定慧,定是如如不動,慧是了
了分明。如果是有攀緣的念頭,定慧都沒有了,清淨心也沒有了,所以佛稱這種人叫「甚
為無智」,他沒有智慧。再看底下經文。
【彌勒。是諸法師。自求供養給侍尊重。攝受同住及於近住。不為於法及利益事。而
攝受之。】
我們看這一小段,這個就是末法時期,佛給我們說出不如法。我們讀了、聽了之後要
牢牢的記住,經上所講的這些弊病,如果我們有,那你就要曉得,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
;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一天念一百部《無量壽經》,也不能往生。你要問為什麼不能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大眾,個個都是身心清淨,我們的身心不清淨,到那個地方去是妨
礙大眾。阿彌陀佛再慈悲接你去,到那個地方自己也覺得跟他格格不入,我們不是同類的
,自然不相應。所謂「心淨則國土淨」,一定要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成就自己的無希望心
,這才決定得生淨土,有希望都不行。我們要問,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希望?那要沒
有希望,我們不就去不了?有希望能不能去?這個意思不能不清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
有願,你沒有願怎麼能去?信、願、行三個基本條件你要具足,沒有願怎麼行?可是有願
不能有心,什麼心?希望的心,不可以有希望心,有希望的心就是攀緣心,心不清淨。但
是西方極樂世界特殊,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你有希望也能往生!你有願、有希望,懇切
的希望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往生,生在凡聖同居土。功夫高一點,方便有餘土,上面
二土沒分。如果你無希望心發願求生,你生實報莊嚴土,那個品位就高了。你要問為什麼
?無希望的心清淨,有希望的心心不清淨,叫帶業往生,道理在此地。唯獨西方淨土可以
有希望心往生,修其他的法門,如果有希望的心,不但你慧不能開,你定也得不到;換句
話說,你不可能有成就,這是淨土比其他法門方便之處,淨土稱為易行道,道理就在此地

這些法師『自求供養』,他心裡頭求供養,執著供養,希望他的徒弟、信徒能夠『給
侍尊重』,他有這個攀緣心。不但如此,他還『攝受同住』,同住是他這個道場的,對於
道場裡面的常住,這多半講出家人,這個道場的信徒,他對他們提出種種的要求,攝受就
是要求的意思,要求得很多。『及於近住』,近住是不但自己這個道場常住跟信徒,其他
道場也想辦法去拉信徒,靠近我們這邊,都要把他拉來。天天在動這個腦筋,在打這些主
意,你想他的心怎麼會清淨?當然不清淨。他『不為於法及利益事,而攝受之』,他這種
攝受是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佛是教一切是為法,法是佛法,佛法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
他沒有遵守佛的教誨,換句話說,他沒有幫助眾生覺悟,沒有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所作
所為的,是給這些眾生苦上再加苦,迷上再加迷,他幹的是這個,他的攝受是這樣的攝受

【是諸法師自求飲食衣服臥具。詐現異相。入於王城國邑聚落。】
這個事情我不說諸位也能夠知道,譬如神通、感應、放光、瑞相,奇奇怪怪的,很多
,這叫『詐現異相』,詐是欺騙。世間眾生愚痴迷惑,特別在這個時代,正是古人所謂的
信邪不信正,給他講正法聽不進去,講邪法他很歡喜,樂於接受;聽騙不聽勸,佛苦口婆
心勸勉他,不聽,這些妖魔鬼怪變現佛菩薩的樣子來騙他,很容易就跟他走了,這詐現異
相。在哪些地方?當然是人口稠密的地區,社會繁榮的所在,沒有錢的窮鄉僻壤他不會去
的,請他去他也不會去,他對那個地方沒興趣。他『入於王城』,王城就是國家首都所在
地,首善之區。『國邑』是國家的大都會,『聚落』就是村莊,都是人口稠密之處。他到
這些地方去詐現異相,去欺騙眾生,目的是獲得恭敬、名聞利養,他的目的在求這個。
【而實不為利益成熟於諸眾生。】
佛囑咐他的、期望他的他完全違背,他實在不肯做利益成熟眾生之事。『利益』是令
眾生現前,我們今天所說的,改善生活的品質、改善工作的環境,這是現前的利益。『成
熟』是對那些善根福德因緣成就的人,一定要幫助他永脫輪迴,這叫成熟。佛在大乘經上
常常教導我們,如果不能幫助一個眾生永脫輪迴,你的工作沒有做得圓滿。至少要幫助他
脫離六道輪迴,這才算是你有小成就。如果你能夠幫助他脫離十法界,算是高一個層次的
成就,高等的成就,不是圓滿的成就。如果你幫助這個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
究竟圓滿的成就。
我在此地說這個話,這麼多年來諸位,《無量壽經》我想有不少同修至少也聽過兩遍
,我在新加坡講過兩遍,讀誦的就更多,你會相信我的話不是假的,是真的。因為往生西
方極樂世界是一生不退成佛,比超越十法界高得太多。超越十法界,普通的菩薩沒有到西
方極樂世界的,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明白,他還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從圓
教初住菩薩算起,圓初住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哪有往生淨土那麼樣的殊勝,那麼樣
的快速!西方淨土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以世尊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世
尊的讚歎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這些經訓我們都要牢牢記住,
細心去體會,我們所作所為有沒有違背經中的教誨;換句話說,在此地反過來,我們要存
利益一切眾生之心,希望他們的生活環境過得更好,希望他們的智慧增長,希望他們的德
行增長,這是利益眾生之事。幫助他認識佛教,幫助他認識淨土,那就是成熟眾生,這就
對了。如果把這些事情疏忽掉,專門去搞名聞利養,專門去欺騙眾生,這就錯了。底下兩
句話是很深的感嘆。
【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你在這裡『行法施』,你到底為的是什麼?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你到底為的是什麼

(二)佛不說言十五種邪法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大段經文,這段經文是世尊真實慈悲的教誨,我們要記住。佛不言
說十五種事,一條是一種,一種裡面涵蓋的範圍很廣。佛為什麼要說這段經文?正是教我
們在末法時期不要被人騙了。你能記住這十五條,拿這十五條來對照,你就曉得什麼是正
法,什麼是邪法,邪、正你有能力辨別。否則的話,佛在前面所說的真的在境界現前,你
依然不能辨別,哪些法師說的法是正的,哪些法師說的法是邪的,沒有能力,所以佛是非
常慈悲。請看經文,第一條。
【彌勒。我不說言。】
叫著彌勒菩薩,下面就是有很重要的開示,提醒彌勒菩薩注意。『我』是釋迦牟尼佛
自稱,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是這樣講法的。
【有希求者為法施清淨。】
所以你不要被人騙,他對你提出種種要求,說他的『法施清淨』,假的,那不是真的
。你看居士林,居士林做的是清淨法施。外面結緣的這些經書、法物都不要錢的,你們隨
便拿,這是沒有希求心。不是說你拿了你要捐多少錢,你要做功德,沒有給你提出。你們
做功德是你們自己事情,絕對不會提醒你,也不會暗示你。你看樓下,一樓那裡吃飯,這
是居士林在今天世界第一,全世界沒有第二家。下面是流水席,什麼人都來吃,不信佛的
人也可以吃,罵佛的人也可以來吃,沒有人拒絕你的。什麼時候來吃都可以,一年三百六
十天沒有條件的,無希求!如果說居士林說「我們這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供齋,常住很
困難,你們大家幫幫忙」,那就是提出條件。如果居士林提出這個條件,下次就不要來吃
飯,佛在此地講的,無希求心,哪有這種道理。我們這樣做法心才清淨。
道場建立也是無希求心,不可能到處去化緣,化緣就錯了。道場說實在話,諸佛菩薩
建立的,如果這個地方有需要這個道場,佛菩薩就來建立。我自己在台北有很小的道場,
有很多同修去過台北去看過,道場很小,佛菩薩建立的,不是我自己要建立的。佛菩薩為
什麼建的這麼小?大概看看台灣這麼大道場夠了,不需要再大,佛菩薩的意思,你說我們
多安心、多自在。我們從來沒有想把道場擴大一點,沒有!所有一切同修自己送來的這些
供養錢財,我們都給他妥善處理,做弘法利生,這經上講的「利益成熟於諸眾生」,我們
做這個事情。所以佛決定不說有希求心為法施清淨,有希求心,法施就不清淨。
==
隨緣才能成就功德,就是成就清淨心,成就真實的定慧,定是如如不動,慧是了了分明。
如果是有攀緣的念頭,定慧都沒有了,清淨心也沒有了,所以佛稱這種人叫「甚為無智」
接下來佛要說的就是我們末法四眾弟子種種過惡,
我們要一條一條去懺悔改過了。
(考試:兩首當解脫的偈背起來了嗎?XDDD)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5-14 16:5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14 17:53: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5-14 20:3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5-14 21:16:00
阿彌陀佛
作者: mistystream (原點)   2018-05-14 21: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5-15 23:53: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