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佛弟子,我們都知道「無明」就是補特迦羅我執、法我執,這當中兩種我執所執都是
相同,差別只是一者所緣為身心安立的我、我所,另一者所緣是除我、我所以外的其他法
。這裡想用另外一種角度來詮釋「無明」。
當你認為一法如果不是僅僅是「假名安立」那就是無明,也就是說任一法在認知時,如果
認為超越了「假名安立」還有其他的內涵,那麼我們就說這樣的認知是「無明」,當然,
所謂假名安立因為解釋的不同,仍有許多層次不同的內涵,這裡不贅述。那麼我們可以整
理一下,如果當所緣是任一法的時候,在認知當中並不認為這一法僅是「假名安立」的內
涵,那麼這樣的想法就是無明,就是十二緣起的第一支。
為什麼這樣這樣的認知與想法就是「無明」?因為,所謂的無明就是所認知、所瞭解的與
實際的情況不符合,也就是說實際的情況是諸法僅僅是「假名安立」而有,但是我們認識
諸法的時候,並不是這樣認為,我們會很輕易的認為除了「假名安立」之外,諸法還有其
他的內涵,而「實有」是很常見的想法。
也就是,只要我們認為任一法是實有,不管是認為內心或外境實有,衰損與苦難就存在,
認為任一法實有就與經典相違背,諸法就不是如同夢幻。諸法本來就不是實有,只是在無
明眼翳下被視為實有,當然可以知道,這樣的講法明顯違背我們的感知經驗,但是,我們
的感知經驗是世俗諦,僅僅是在無明的眼翳下被當成諦,是欺誑法,不是實際的情況。所
以,如果你認為有一法,不是「假名安立」、或是超越了「假名安立」還有其他內涵,那
麼,那就是「無明」,就是所應破、就是所應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