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供養父母功德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0-03 14:02:31
印光大師如是說—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親在,則
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德,常常至誠為親迴
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生,使自他一
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白話譯文:
唯有佛門弟子,以成就佛道和利益眾生為最上等的報恩行為。這樣不僅報答了多生
的父母,也報答了無量劫以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在父母生前孝敬,並且還要度脫
父母死後的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所以說,佛子之孝,大多隱晦而難以顯露。
雖然,儒家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若佛子告別雙親出家,難道能不顧父母的奉養嗎?按
照佛門制度,出家必須先稟告父母。即使有兄弟子侄可託,也要稟請於親人,親人允許才
可出家,否則不許剃度。出家之後,若其兄弟去世,親人無所倚托,也得節省自己的衣缽
之資,來奉養父母。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朝有一位長蘆宗頤禪師,襄陽人,幼
年喪父,母陳氏帶他於舅家撫養。禪師長大後,博通世間典籍。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
。後住長蘆寺,迎請母親與方丈東室奉養,勸她念佛求生淨土,過了七年,其母親唸佛而
逝。見《淨土聖賢錄》。)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宗室,長安人,週歲時,父親
戰死沙場。七歲出家。十九歲那年,戰亂紛紛,穀米很貴,揹著母親入華山,自己辟穀,
所乞之食奉養母親。第二年,往霍山戰場,收聚一堆白骨,誦經咒,祈禱父骨從骨堆中出
來。數日後,父骨果然從骨堆中躍出,聚集到兒子面前。於是他掩埋了其他骨頭,揹負父
骨而歸葬。見《宋高僧傳》。)所以,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
德相等。”親在,則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
德,常常至誠為親迴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
度脫眾生,使自他一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文鈔原文:
惟我釋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
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
正覺。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者也。若釋氏辭親
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託,乃得稟請於親
,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托,亦得減其衣缽之
資,以奉二親。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長蘆宗頤禪師,襄陽人,少孤,母陳氏鞠養於
舅家,及長,博通世典,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後住長蘆寺,迎母於方丈東室,勸令
唸佛求生淨土,歷七年,其母唸佛而逝。事見淨土聖賢錄。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
宗室,長安人,生始週歲,父歿王事,七歲出家,年十九世亂谷貴,負母入華山,自辟穀
,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戰場,收聚白骨,虔誦經咒,祈得父骨,數日父骨從骨聚中躍出
,直詣丕前,乃掩餘骨,負其父骨而歸葬焉,事見宋高僧傳。故經雲:供養父母功德,與
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
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
際以度脫眾生,命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正)佛教以孝為本論
https://i.imgur.com/Np78YkB.jpg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0-03 17:11:00
阿彌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8-10-03 22:3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0-03 23:02:00
阿彌陀佛!
作者: cecil724   2018-10-04 00:0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onesadman (一線生機)   2018-10-04 14:0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18-10-05 06:2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