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55)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九〈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庚四、儀軌受法 (願心儀軌之菩薩戒)
第四、儀軌正受者。如大覺(口+窩)云:「欲修令此生,應勵恆修習,慈等四梵住,
應除貪及嫉,以儀軌正發。」若修心已,於其發心獲得定解,當行受此之儀軌。
辛一、未得令得
壬一、所受之境
此中分三:一、未得令得;二、已得守護不壞;三、設壞還出之方便。初中分三:一
、所受之境;二、能受之依;三、如何受之軌則。今初
覺(口+窩)於《尊長事次第》中僅云:「具相阿闍黎」,更未明說。諸先覺說:「具
足願心住其學處,猶非完足,須具行心律儀。」此與勝敵論師說「當往具菩薩律儀善知識
所」,極相符順。《十法經》中,由他令受而發心者說有聲聞,是說由彼勸令厭離而受發
心,非說聲聞為作儀軌。
壬二、能受之依
能受之依者,總如勝敵論師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具足圓滿身及意樂。」謂天龍
等其身意樂堪發願心者,一切皆可為此之依。然此中者,如《道炬釋論》說:「厭離生死
,憶念死沒,具慧大悲。」謂於前說諸道次第已修心者,是於菩提心略為生起轉變意者。
壬三、如何受之軌則
癸一、加行儀軌
子一、受勝歸依
丑一、莊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
如何受之軌則。分三:一、加行儀軌;二、正行儀軌;三、完結儀軌。初、加行儀軌
。分三:一、受勝歸依;二、積集資糧;三、淨修意樂。初中分三:一、莊嚴處所、安布
塔像、陳設供物;二、勸請歸依;三、說歸依學處。今初
遠離罪惡眾生之處,善治地基令其平潔,以牛五物塗灑其地,以栴檀等上妙香水而善
澆灑,散妙香花。設三寶像謂鑄塑等,諸典籍等,諸菩薩像,安置床座或妙棹臺,懸掛幡
蓋及香花等,諸供養具,盡其所有。又當預備伎樂、飲食、諸莊嚴具,用花嚴飾大善知識
所居之座。諸先覺等又於先時供養僧伽,施食鬼趣集聚資糧。
若無供具,應如《賢劫經》說,其碎布等皆成供養,有者則應無諸諂曲,殷重求覓,
廣興供養,令諸同伴心難容納。傳說西藏諸知識在莽宇境及桑耶等處,於覺(口+窩)前請
發心時,覺(口+窩)教曰:「供養太惡不生。」
所供像中,須善開光大師之像,必不可少,經典亦須攝頌以上諸《般若經》。次如《
尊長事次第》說迎請聖眾,誦唸三遍供養雲陀羅尼,應讚誦之。其次弟子沐浴著鮮淨衣,
合掌而聽。尊長開示福田海會所有功德,令其至心發生淨信,教彼自想,住於一一佛菩薩
前,徐徐唸誦七支供養。
先覺多云:「龍猛、寂天所傳來者俱修七支,慈氏、無著所傳來者唯修禮拜、供養二
支。若修悔罪,必須追悔,令意不喜,菩提心者具足踴躍歡喜方生。」不應道理。大覺(
口+窩)師於發心及律儀儀軌說「禮敬供養等」,以「等」字攝略。《尊長事次第》中,於
發心前明說七支,又其因相,若果如是,則龍猛及寂天派中,亦當許不生。
丑二、勸請歸依
第二者,次說於師須住佛想,故應作佛勝解,禮敬供養,右膝著地,恭敬合掌,為菩
提心而正請白:「如昔如來應正等覺及入大地諸大菩薩,初於無上正等菩提而發其心。如
是我名某甲亦請阿闍黎耶,今於無上正等菩提而發其心。」乃至三說。
次應為授殊勝歸依,謂佛為世尊,法是大乘滅、道二諦,僧為不退聖位菩薩,以為其
境。
丑三、說歸依學處
歸依學處者,前下士時所說學處,今於此中阿闍黎耶亦應為說。
子二、積集資糧
積集資糧者。《發心儀軌》中,於此亦說修禮供等,《釋論》中說修七支供,憶念諸
佛及諸菩薩,若昔若現諸善知識,應如是行。供諸尊長者,前供養時亦應了知。七支者,
《普賢行願》、《入行論》文,隨一即可。
子三、淨修意樂
修淨心者。《道炬論》說慈心為先,觀苦有情而發其心,謂令慈悲所緣行相,皆悉明
顯,俱如前說。
癸二、正行儀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