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下面兩句,「風吟寶葉。共天樂而同繁。波動金渠。將契經而合響」。這兩句,
前面一句是「寶樹觀」,後面一句是「寶池觀」,七寶蓮池,我們到後面都能看得到。「
觀肉髻而瞻侍者。念色相而覩如來」,前面這一句,觀觀音、勢至;後面這一句,觀無量
壽佛。西方世界,佛菩薩色相相同,佛跟菩薩的差別,就是佛的相頭頂不一樣,頭頂,佛
是肉髻相,菩薩是戴的有帽子。實際上,菩薩帽子要拿掉,跟佛完全一樣,完全沒有差別
,他戴個帽子,帽子就有差別。觀音菩薩帽子當中是一尊阿彌陀佛的立像,大勢至菩薩的
帽子當中是個寶瓶。就這一點點差別,我們能夠辨別哪是觀音,哪是大勢至。沒有這個相
的話就沒有差別,完全是相同的。到經文我們就會讀到。
「及其瞑目告終。上珍台而高踊。文成印壞。坐金蓮而化生」,這是講三輩九品往生
的,四明尊者解釋裡面講得很清楚。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都
是活著往生的,沒有死了往生,這是諸位要記住。這個法門實在是不死的法門。品位高的
,預知時至,看到佛來接引他,跟大家來告別,「我現在跟阿彌陀佛走了」,他才往生的
,活著往生的!下品往生的,業障深重的,佛還是來接引,沒有說不來接引的。因為他業
障重,他也看到佛來接引,他想告訴大家,嘴唇在動,沒有聲音、沒有氣力了。下下品往
生還是活著往生,絕對不是說死了以後才往生,沒有這個道理!
許多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人過世之後,斷氣八個小時不要動他,給他助念。實在講八
個小時給他助念,他沒往生。他往生,氣沒斷他就走了,他走了才斷氣,那叫真往生。但
是斷了氣,八個小時是怕什麼?怕他惟恐他沒有往生。沒有往生,在這個時候他神識沒走
,我們念佛提醒他。如果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想起佛號求往生,他還是能去得了,這是個關
鍵時刻。這就是講「度中陰」,度中陰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這個時刻以後就非常困難,
就不容易了。即使沒有往生,這個時候給他助念,實在講是給他增福,減少他痛苦,幫助
他往生善道,不至於墮惡道,目的是在此地。因此求願往生最好是靠自己,不要靠人助念
,不要依賴別人助念。萬一到臨終時候沒有這個緣分,沒有人助念怎麼辦?所以一定要靠
自己。
你看倓虛老法師在《念佛論》裡面,給我們講青島湛山寺念佛會的那個女居士張氏,
人家往生沒有要人助念,預知時至。那個人生活很清苦,先生是碼頭上拉黃包車的,一家
四口,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沒有生活。自己也不認識字,參加念佛會跟人念佛,在廚房裡面
打雜,幫人家洗碗洗筷子。她居然佛號念到那麼好,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走
的時候是上午走的,不必要人助念,曉得什麼時候走。所以,這些真是現身說法,給我們
做最好的榜樣。身有病苦的人,老實念佛、念《無量壽經》是不可思議。我第一次到北京
見黃念祖老居士,老居士告訴我,他有十幾個學生,跟他學的。學生告訴我,他們生病不
看醫生、不吃藥,全家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一直念到病好。學生也給我說,他
說我們確實是這樣做法的。這個經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們有病痛、有障礙的話,有業
障,你念這個經一定能夠消除。
下面說「隨三輩而橫截,越五苦而長騖」,這兩句是講三輩往生,從上上品到下下品
,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橫截」就是橫超,這是這個法門殊勝之處。修其他法門沒有橫
超的,沒有橫超就太難了,為什麼?他要修四禪八定。四禪生色界天,八定成就了,在無
色界天,再要修第九定這才超越輪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佛在小乘經裡面告訴我們,
小乘人斷八十八品見惑,證得須陀洹果,從這一天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能夠把八十
一品思惑斷盡,修成第九定超越輪迴。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要多長時間?人間壽短,天上壽
長,可見這個難。大乘其他法門也不例外,也是要斷見思煩惱才能成就。
唯獨淨宗不需要斷,不要斷但是要伏。伏不是斷,「伏」古人比喻叫石頭壓草,沒有
除根。壓到怎麼樣?壓到叫它不起現行。什麼是石頭?草就比喻煩惱,妄想、執著,比喻
這個,石頭就是那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用這句佛號把你的妄想、執著、分別壓住,
不讓它起現行。這個東西確實沒有斷,只要它不起現行就行,就管用,就能往生。但是要
壓住,壓不住不行,壓不住不能往生,壓住了就叫功夫得力。所以我們念這句佛號,不起
煩惱、沒有妄念了,這個功夫得力。這一句佛號念到,還起妄念,還生煩惱,功夫不得力
。這是特別要注意的。
「可謂微行妙觀,至道要術者哉」,這是這一段裡頭一個總結。「微」是微妙,微妙
至極,修行就是指三種淨業,「妙觀」這就是指十六觀。「道」是成佛之道,「至」是到
了極處,成佛之道無過於此。「術」是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三種淨業、十六妙觀。十
六妙觀在前面給諸位說過,只把握到一觀就成就了。佛世尊跟諸佛、祖師大德們教給我們
選擇第十六觀,選擇「持名念佛」這個方法。這個方法,你看淨土三經裡面,《無量壽經
》提倡,《阿彌陀經》也提倡,這就知道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提倡這個法門。即使是
諦閑老法師給我們講解《妙宗鈔》,這是他的講義,你看他序文裡面一開端,他也是提倡
持名念佛,可見得持名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翻過來看第十六頁。
「此經心觀為宗,實相為體」,這是說明本經的明宗辨體。「經以觀佛為題,疏以心
觀為宗」,這是四明尊者一開頭就給我們交代清楚明白。詳細的、重要的,我們到經文的
時候再跟諸位報告。現在我們曉得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三種淨業、十六妙觀。三種淨業很難
做到,但是又不能不做,為什麼?不做不得往生,不做不能超越輪迴,一定要把它做到,
這比什麼都要緊。它的原理就是此經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能念之心是始覺,
所念之佛是本覺,所以起心念佛是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覺。所以,念佛是因,
成佛是果,念菩薩成菩薩,念聲聞成聲聞,念天就生天,念人得人身,念貪瞋痴、念五欲
六塵那就三惡道,就看你念什麼。
註解裡面,我們看十六頁第五行,看第五行末後這句,「今觀彌陀依正為緣」。這個
經上常常講觀,他為什麼不講念,為什麼不講想,他要講觀?這個字關係很大。如果講念
、講想容易產生情執,情執就是感情的執著,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說我現在我不
愛這個世間,我愛阿彌陀佛,這不能往生。觀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的,就是像
禪宗裡面所講的觀照、照住、照見,是用的這種功夫。念佛也是念念不離觀照的功夫,觀
照是屬於理性,不是屬於感情的。所以他用觀,他不用念,他不用想。
「今觀彌陀依正為緣,熏乎心性,心性所具極樂依正,由熏發生,心具而生,不離心
性,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終日觀心,終日觀佛」,這幾句話是念佛的祕訣,要知道。知
道了你才肯念,念成了,極樂世界是什麼世界?是「唯心淨土」。阿彌陀佛是什麼人?是
「自性彌陀」。也許有人問,唯心淨土跟阿彌陀佛那個淨土一樣不一樣,是一還是二?自
性彌陀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彌陀有什麼關係?給諸位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自性變現的,
阿彌陀佛也是自性變現的。不但極樂、彌陀是自性變現的,我們現前這個娑婆所有一切芸
芸眾生,還是自性變現的,這是自性變的穢土。西方極樂世界是你自性變現的淨土,為什
麼?因為你心清淨就變成淨土。你心不清淨,淨土變不出來。唯心淨土跟西方淨土是一不
是二,沒有邊界,自性彌陀跟法藏修成的彌陀也是一不是二。這是真實的原理。
世間哲學家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就是心性。禪家修行要求從根本修,殊不知
淨宗修行那才是根本之根本,超過禪宗太多了。所以終日念佛就是終日觀心,一定要念到
全心是佛,全佛是心,你念佛的功夫才真正達到了極至,達到最高峰。到這時候我們看一
切人都是佛,看一切物也是佛,看一切事還是佛,那就成佛了。佛眼看一切都是佛,凡夫
看佛菩薩也是凡夫。由此可知,確實境隨心轉,「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是一點都不錯
。
我們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這是個段落。下午我們就講到經的題目。
==
能念之心是始覺,所念之佛是本覺,所以起心念佛是始覺合本覺,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覺。
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菩薩成菩薩,念聲聞成聲聞,念天就生天,念人得人身,
念貪瞋痴、念五欲六塵那就三惡道,就看你念什麼。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