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1RnzCuKj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58)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九〈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此中分二: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初中分四:一
、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今初
若閱經藏或從師聞,思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所有勝利,《華嚴經》中廣宣
說故,應當多閱。如前所引說,如一切佛法種子。又說總攝菩薩一切行願故,猶如總示。
謂若廣說,支分無邊,於總示中能攝一切,故謂總示。又如嗢柁南,攝集一切菩薩道
法所有扼要,說為嗢柁南。
《菩薩地》中所說勝利,是願心勝利。彼最初發堅固心有二勝利:一謂成就尊重福田
,二能攝受無惱害福。
第一者,如云「天人世間皆應敬禮」,謂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無間,即成
一切有情所供養處。又如說云:「發心無間,由種性門,亦能映蔽諸阿羅漢。」謂成尊上
。又說:「雖作小福,亦能出生無邊大果,故為福田,一切世間悉應依止,猶如大地。」
謂如一切眾生父母。
第二者,如說得倍輪王護所守護,若寢若狂或放逸時,諸惡藥叉、宅神、非人不能嬈
害。若餘眾生為欲息滅疾疫災橫所用無驗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驗,何況驗者。由此
顯示息災等業,發心堅固則易成辦諸共成就。若有此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亦得速
成,隨所居處,於中所有恐怖鬥諍,飢饉過失,非人損惱,未起不起,設起尋滅。轉受餘
生少病無病,不為長時重病所觸,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菩薩安住種性之時,由其自性粗重微薄,既發心已,身心粗重轉復薄弱。由其成就堪
忍柔和,能忍他惱,不惱於他,見他相惱,深生悲惱,忿嫉諂覆等多不現行,設暫現起亦
無強力,不能久住,速能遠離,難生惡趣,設有生時,速得解脫,即於惡趣受小苦受,即
由此緣深厭生死,於彼有情起大悲心。
菩提心福若有色形,雖太虛空亦難容受,以諸財寶供養諸佛,尚不能及此福一分。《
勇授問經》云:「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福德,假設若有色,徧滿虛空界,福
尤過於彼。若人以諸寶,徧滿恆沙數,諸佛剎土中,供養世間依。若有敬合掌,心敬禮菩
提,此供最殊勝,此福無邊際。」
傳說覺(口+窩)繞金剛座時,心作是念:「當修何事而能速證正等菩提?」時諸小像
起立請問諸大像曰:「欲速成佛,當修何法?」答曰:「當學菩提心。」又見寺上虛空之
中,有一少女問一老婦,亦如前答。由聞是已,於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心
極決定。由是能攝大乘教授一切扼要,一切成就大寶庫藏,超出二乘大乘特法,策發菩薩
行廣大行,最勝依止,應知即是菩提之心。
於修此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當漸增長勇悍歡喜,如渴聞水,乃至多劫以希
有智,最極深細觀察諸道,諸佛菩薩唯見此是速能成佛勝方便故。如《入行論》云:「能
仁多劫善觀察,唯見此能利世間。」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