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
難行能行,難忍得忍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走錯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繼續精進,勤
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最後達成佛果。我們修行佛法,比釋迦牟尼佛幸運。他老人家給
我們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標前進,很快達到目的地──彼岸的淨土。
釋迦牟尼佛前生為常不輕菩薩時,修一種忍耐的苦行。見人就頂禮,口中還說:「我不敢
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的行為,所以他向人家叩頭,還要遭受人的罵或
打。有一次,行菩薩道,向人叩頭,被人踢掉兩顆門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勵,行叩頭
的苦行。這回學到經驗,見到人來,在遠處就先叩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
當作佛。」叩完頭,說完話,即時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輕菩薩,以「無我相」的
精神來修福修慧。誰教他這樣修行?沒有人教他這樣修叩頭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願這樣
修行。被打被罵不生瞋恚,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法門。
修行人最要緊的法門,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讓,與世無爭。若是不能忍
,隨時發脾氣,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統統燒光。我們捫心自問,有沒有這種忍耐力?向人
叩頭,反被人打,不生瞋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趕緊攝守身心,向前
勇猛精進修行。否則,浪費光陰空虛過,一無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熱、忍風忍雨、
忍飢忍渴、忍罵忍打。學常不輕菩薩的精神,無論誰對我不好,也不生瞋恨心,以誠待人
,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無我相。如果無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來了,也不動心。自己把自己看
成虛空一樣。順境來了,也是修行;逆境來了,也是修行。換句話說,順境來了,也不生
歡喜心;逆境來了,也不生憂愁心。無論順逆,要認識清楚。若能如如不動,不會被境界
所轉。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轉境界。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專修忍辱法門,所以稱為忍辱仙人。有一天,無緣無故被歌利
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瞋恨心,反而可憐歌利王的無知,所以對歌利王說:「等我成佛
時,第一個先度你修道。」歌利王聞之,生大懺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後來就是憍陳如尊
者(五比丘之一)。佛為他們五人說四諦法、三轉法輪,都證羅漢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