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索達吉堪布問答之不放逸篇

作者: Biwogo (非顏)   2019-02-17 14:34:12
◎問:什麼是不放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oe4.html
索達吉堪布:
所謂不放逸,就是對三門小心翼翼、謹慎取捨。《學集論》 中云:“所謂不放逸,即是
無貪、無嗔、無痴而精進行持善法,在內心防護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福德的根
本。”以此宣講了不放逸的本體和作用。這是一種新概念,我們經常口頭上說“不放逸”
,但何為不放逸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不放逸的定義,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進,不放逸的
作用,就是受持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功德,具有這種能力的心叫做不放逸。《學集論》中還
講了不放逸的違品——放逸,什麼叫做放逸呢?就是自己的三門沒有束縛、放任自流,對
做善法沒有興趣,造惡業卻非常擅長。
上師如意寶在講《入行論》時說過:“所謂不放逸,就是平時自我監督、自我提醒的一種
心。”比如在說話時,看看有些話能不能說;在做事時,看看有些事能不能做;在想事情
時,看看有些事情能不能想。平時自己監督自己,言行舉止要特別注意、謹慎取捨,這樣
的行為和心態就叫做不放逸。
所以,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修行人,應該經常提醒自己:“我是已經發了菩提心的人,行為
跟其他人是不同的,我現在不能抽菸、不能喝酒,也不能作那些非常低劣的行為”,應該
時刻對自己有一種約束。如此一來,變成好人也不是特別困難,否則的話,行為若想完全
如理如法,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
◎問:放逸有何過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s5o.html
索達吉堪布:
孩童們整日沉迷於各種遊戲所生之快樂中;而成年人則整日沉迷於能令人生起貪嗔等煩惱
之外境中;老年人又整日迷迷糊糊,被身心衰竭所困擾。他們全都被放逸之過失迷惑住,
從而無法以智慧徹見諸法本性。
當我們還是孩童時,心中無有任何負擔牽掛,整天與小朋友們玩捉迷藏、打雪仗等遊戲,
尤其在幼兒園或公園中有很多遊戲設備,如碰碰車、鞦韆、滑梯等,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父母若不一次次催促,自己肯定不會回家吃飯……隨著年齡的增進,步入成年後,很多煩
惱開始襲上心頭:外境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時髦服裝、名貴豪宅、新款賽車等,還時
時貪著漂亮的朋友,對於競爭對手、怨恨仇人則生起無法遏制的猛烈嗔心……總之,整個
人一直都被貪嗔等煩惱所逼迫。漸漸進入老年人的行列後,看到自己滿臉皺皺巴巴,額上
爬滿了歲月留下的紋路,心中只能無限傷感地憶念起過去的美好時光,此時,不僅食不知
味、身體粗重,更可怕的是無法面對死亡的恐怖,身心的如是衰竭使自己徹夜難眠……
人一生當中皆因被放逸所迷惑,故而沉迷於外境的種種幻變之中並終不能自拔而出,從而
障蔽了本具之智慧,不得不感受眾多無益之痛苦,且在痛苦中最終離開此世間。此誠為可
悲!誠為可悲!
我們出生時沒帶來一絲財富,死亡時亦將獨自趨入後世,不會帶走一分財物。財富只能被
我們暫時享用而已,它們瞬間即逝,猶如閃電一樣。而且對個人而言,財富並非恆常具足
,即便今日是腰纏萬貫的老闆,明日也有可能徹底破產、身無分文,不得不淪落為沿街乞
討的乞丐。再看身體,四大假合之肉身非常脆弱,猶如水泡一樣,剎那之間便會毀滅,此
等有為法皆為無常之本性。我們還經常處於種種病痛、各種魔眾以及數不盡的違緣包圍之
中:飲食的不適會奪去生命,藥物使用不當亦會成為違緣……因此說,自己就如同風中之
燭,不知何時即會被吹滅。而死主到來時,親友、子女、財富都無計可施,唯有業力隨自
己而去。在此世界上,高貴的地位令人矚目、羡慕,高官門前簡直如同鬧市一樣熙熙攘攘
,就連送禮都得排隊。而一旦大權旁落,昔日的那些朋友便都會作鳥獸散。如果此時生病
,剛開始時,有些人也許會因礙於情面不得不前來看望,病久了,則不會有人再來噓寒問
暖。因為無常之本性,高貴者必會墮落下滑,就像昔日我乳轉輪王與帝釋天同坐一個寶座
,地位是何等顯耀,但最終還不是在不滿足之心態中墮地而亡。一切榮華皆如過眼浮雲,
轉瞬即逝。又或者現在雖美如天仙,但歲月流逝,轉眼之間就變成髮白面皺之老嫗,醜陋
不堪。這所謂的美麗青春恰似彩虹,一會兒就消失不見,耽著暫時的青春韶華到底有何意
義?
故人人都應捫心自問:自在之時,為什麼不為最主要之當來事——生死大事早作打算,還
要一如既往地放逸而過呢?所以說不應為無常的財富、身體而放逸度日,從今天起,大家
都應依靠諸佛及上師之教言精進修持,力爭早獲無死甘露。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二規教言論淺釋》
◎問: 不放逸是否能改變命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w6n.html
索達吉堪布:
在《雜阿含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有一天早晨,佛陀和阿難尊者從給孤獨園外出化緣
,看到很遠的地方有一對像乞丐一樣的年老夫妻,他們身體顫慄,非常可憐!佛陀問阿難
尊者:你看到這一對可憐的夫妻沒有?阿難回答:看到了。佛陀說:這兩個人在少年時,
若非常努力地勤求財物,則會成為舍衛城第一大富翁;若出家學道,則會獲得阿羅漢果位
。若在壯年時努力地勤求財物,則會成為舍衛城第二大富翁;若出家學道,則會獲得阿那
含果位。若在中年時努力勤求財物,則會成為舍衛城第三大富翁;若出家修道,則會獲得
斯陀含果位。可惜,他們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方面都沒有努力,今天落到這種慘狀。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佛教並不承許:一切都是前世所造、命中注定,今生努不努力結果
都一樣。《百業經》中也說:若沒有懺悔,則會變為旁生;因為懺悔的原因,不但不會轉
為旁生,連人道都不會棲息,而會直接獲得解脫。因此,雖然今生與前世有關,但在即生
當中也應努力,若努力則有成就的機會。
但現在世間很多人,都將學法的因緣一推再推,比如有人對我說:我要回去賺錢,等事業
、家庭好起來後,再來修行;我一定要成功,等成功以後,再來學院發心,再來做功德,
再好好聞思修行……把人生看作常有,而不知道是無常的。不過我也常勸他們:“你不能
太慢了,否則永遠也沒有修行的機會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機會精進修學。
其實,只要精進,解脫就在當下。米拉日巴尊者曾說:“你們以我為金剛持,當然會得到
加持,可是你們以為我是化身,這對於我固然是淨信,然而對於法卻成了無比的大邪見!
這是因為你們對於佛法的偉大果利不瞭解的緣故。”當然,也有古佛再來的,比如六祖、
無垢光尊者等。但最根本的,還是自己要努力聞思修行,若斷除煩惱、智慧圓滿、弘法利
生事業廣大,後人也會稱你為普賢如來、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等的化現。若即生沒有努力
,解脫則無比遙遠,因此務必勵力求解脫。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修心利刃輪講記》
◎問:為什麼學佛需要有緊迫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hgc.html
索達吉堪布:
以前,佛陀前往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叫憂呼的求道者,他被佛陀的相好
莊嚴所吸引,驚奇地問:您這麼莊嚴,是依止哪一位師父修出來的?佛陀說:我沒有上師
,是獨自悟道的。憂呼問:您去哪裡?佛陀說:我前往舍衛國轉無上法輪。他說:我也願
意聽聞,以後再去依止您。說完就走了。但不久他就離開了人間。佛陀以道眼照見後,非
常感嘆他的可悲。本來他對佛陀有信心和歡喜心,但因覺得未來還有時間,致使痛失解脫
良機。因此,在值遇解脫道時,一定要抓住機遇,否則會為失之交臂而扼腕嘆息。
但現在很多佛教徒都沒有緊迫感,他們常說:我現在沒有聽法的時間,等我退休以後,或
等我工作做出成效,或等我做完這個項目,我再來聞法。其實,這是很愚痴、很可憐的。
若這樣拖延,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最終必將以失敗而告終。所以,修學佛法不應一
拖再拖,而應當下抓住機遇,否則在無常面前,修行絶對不會成功。
為什麼我要求大家經常修共同加行呢?因為,若沒有修共同加行裡面的暇滿難得、壽命無
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四個引導,生生世世都很難遇到佛法;即使值遇也被散亂所擾,
經常被業力控制,而不願意行持背誦等善法。現在很多人,包括學會裡面的人就是這樣,
一個禮拜看一兩節課光盤都覺得累,而看幾十集沒有任何實義的連續劇,卻通宵達旦、不
食不眠地看著;或不願意看佛書,而看世間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書,熬更守夜、不吃不喝
也不感覺到累。這就是前世沒有觀修壽命無常、輪迴痛苦的惡業利刃已經輪轉到了自己頭
上。
若我們現在還不認真改正這樣的過失,未來的生生世世仍會流轉在輪迴當中。如《中觀四
百論》云:“未來無有際,常時為異生,如汝過去世,理應勿復爾。”意思是說,若不斷
生死之業,未來的時間無有邊際,你將常時成為無有自在的異生凡夫,就像你在無數的過
去世中一樣,所以按理不應再像以前一樣懈怠。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修心利刃輪講記》
◎問:懶惰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能克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j17.html
索達吉堪布:
懶惰懈怠產生之因是貪圖懶散安逸的世間安樂,整天無所事事,心神散漫地躺臥著,大白
天也喜歡睡懶覺,這種人對輪迴之苦似乎忘得一乾二淨,因此而經常產生懈怠懶惰的心念
,什麼事都不想幹,什麼事都往下推。這種習慣越來越厲害,到最後這種人連走路都會覺
得困難,更不用說要他去修行善法了。一個人懶洋洋地貪著舒適安逸,那不管在何處,只
要有機會,就會找地方靠著倚著或躺著,似乎這樣可以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幹,省得受
勞累。對修行人來說,這種習慣很不好,如果沒有生什麼大病,修行人在平時應保持跏趺
端坐等如法的威儀,那種躺著、靠著等東歪西倒的坐姿,會使人體的氣脈不通暢,容易引
生種種非法心念與疾病。有些大修行人,幾十年中脅不沾席,坐必跏趺,站立時也是端直
穩重如山,這種端莊的威儀令他人見而起信,對自己的修行也是有很大幫助。
《阿毗達磨》中說:“懶惰屬於愚痴,是障礙善法的一種心法。”《正法念處經》中說:
“誰有懶惰,必無佛法。”為懶惰習慣所縛者,他對善法方面的精進肯定是沒辦法發起來
,如同巨石所覆下的種子無法冒出苗芽一樣。人們平時的想法與生活習慣,能有力地薰習
起習氣,如果經常想舒適,喜歡躺臥睡懶覺,懶惰的習氣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朝相反的
方向薰習,那就會越來越精進。因此,大家對自己的生活習慣也應作一番檢查,斷除那些
能產生懶散的習慣,不管自己的習慣有多頑固,只要肯踏踏實實去改,世人常說:“千里
之行,始於足下。”總會有一天,你的習慣能扭轉過來。當然要斷除懶惰,除了從生活習
慣上下手外,最根本的是從內心下手,讓自己對輪迴過患、人壽無常等生起定解。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
◎問:如何不自輕自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vg7.html
索達吉堪布:
有些人說:“我這種人特別可憐,沒有智慧、沒有精進、沒有境界,怎麼可能成就呢?不
要說佛果,連阿羅漢的果位也遙不可及!”於是自己輕蔑自己,自己侮辱自己。這是不合
理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精進和努力,不要說佛法,世間上的成功人士,有些人
的智慧也不一定高,能力也不一定強,但因為他們的心比別人大,願意做、也敢做,這樣
才會有成功。修行人也同樣如此,不管你是什麼根基、什麼界性,千萬不要放棄自己,不
要覺得這一輩子沒有希望了,什麼時候死就死吧。此種脆弱的心態,是修行中的一大障礙

假如真能精進,迅速成就也不是沒有可能。以前印度有位年過花甲的老修行人,他住在寺
院裡,每天不斷地聽聞佛法。有個叫達瑪巴拉的國王,看到老人精進聞法的樣子,不以為
然。他特意找了一根枯木拿在手中,走到老者跟前:“你如此衰老,不如好好休息,無論
你怎樣精勤也不可能得到智者的學位,如是聞法又有何益?如果你能成為智者,那我也可
以讓這根枯木開花結果。”老人聽後心中不悅,他猛厲祈禱文殊菩薩,最後獲得大加持,
通達一切萬法,成為了不起的班智達。想起國王的戲言,老人徑直去見國王:“我已經成
為智者了,你可不可讓枯木開花結果啊?”國王羞愧萬分,無言以對。
所以,有些人不要認為自己老了,沒有智慧了,只要不捨精進,殊勝因緣聚合時,什麼奇
蹟都有可能發生。我在讀書時的同學中,有些人本來智慧下等,人格也不是很好,但後來
經過不懈的努力,竟然變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人。我們學院裡面也是如此,有智慧的人不一
定有前途,因為漸漸就開始傲慢了;沒有智慧的人如果很精進,《前行》中也說了,上等
精進者有上等成就。所以,再有超群的智慧,沒有精進的話,智慧最後也用不上;即使沒
有智慧,但非常精進的話,也會變成很好的修行人。
因此,絶不能以所謂的“我怎麼能獲得菩提”而退縮懈怠,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是唯一的
真實語者,如《釋量論》所言,佛陀斷盡了一切無明障礙,徹底遠離妄語之因。《金剛經
》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法華經》亦云:“
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因此,對如來的金剛語,我們理當深信不疑。
那麼,如來是怎麼說的呢?在《妙臂請問經》為主的經典中,佛陀講過:一切眾生,包括
蚊虻、蜜蜂及老虎、豺狼、獅子、狐狸、犬等,都具有如來藏,若能發起精進力,亦會成
就無上菩提。有些講義解釋“精進”時說:“只要不捨棄菩提心,都會證得無上圓滿正等
覺的果位。”既然旁生都有機會成就,我們哪有不證得佛果的道理呢?
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引用過《寶篋莊嚴經》的一個教證:觀世音
菩薩到耶扣謀傑大城市時,此地骯髒的糞便處住有成百上千種昆蟲。爾時觀世音菩薩化為
蜜蜂,發出嗡嗡聲,義為“頂禮佛陀”,其餘蟲類聽此亦隨念“頂禮佛陀”。以此功德和
加持力,這些昆蟲最終皆成菩薩,名為“口香”,往生到極樂世界。
有些人懷疑:“這些旁生要是能精進,那倒可以,但它們怎麼精進呢?”話不能這麼說,
學過《因明》的人都知道,說話必須要有理由,你有什麼理由說這些旁生絶不會精進?如
果昆蟲依靠佛菩薩的引導都有解脫機會,我們人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生而為人,能明辨是非善惡,守持淨戒,聽受佛法,發起出離心和菩提心,雖然自己
修得不太好,但跟蚊子、蒼蠅、惡狗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性。倘若不放棄行持佛法
,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怎會不得到正等覺果位呢?
眾生均能成佛的理由,是因為《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都具足如來藏。一般而言,佛性有
兩種,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修增長佛性(也叫實修生佛性)。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
,這樣的佛性,每個眾生都有。有些人沒有聞思過大乘教言,一聽說眾生都是佛,就馬上
反駁道:“既然是佛,為什麼還有煩惱無明?”其實,“眾生是佛”是從自性住佛性來說
的,若從修增長佛性來講,眾生並不是佛。因為修增長佛性是指通過智慧遣除煩惱障和所
知障,現前正等覺的果位,這個時候才叫佛陀。
如來藏周遍於一切眾生,《寶性論》云:“佛身能現故,真如無別故,具種故眾生,恆具
如來藏。”對此麥彭仁波切在《如來藏獅吼論》中做過詳細解釋。意思是說,一切眾生具
如來藏有三個理由:一是具縛凡夫的相續中能現前圓滿佛身功德;二是眾生與真如的本性
無別一味;三是眾生具有成佛的種性。依靠強有力的這三大理由,便可推知:一切眾生都
能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此外,《楞嚴經》、《楞伽經》、《華嚴經》,及龍猛菩薩的讚頌偈、馬鳴菩薩的《大乘
起信論》、彌勒菩薩的《寶性論》等中,對此道理皆有詳細闡述。若還不明白為什麼眾生
是佛、為什麼佛還在無明中,《寶性論》也以九種意義、九種比喻解釋得很清楚。假如學
了《如來藏經》等第三轉法輪的教義,這些懷疑自然會遣蕩無餘。所以大家在學習佛法的
時候,應該學得深一點,對深奧的教義應該生起定解和信心,不要只停留在字面上。若能
如此,以後也不會有自輕凌懶惰了。
我們在座的人,都是具有超越智慧的生物,好好修行的話,不會像石頭一樣,還是有成就
的機會。要知道,諸佛菩薩、高僧大德都是凡夫變成的,看一看《釋迦牟尼佛廣傳》,他
在因地時也當過地獄眾生和旁生,但最終可以示現成佛。如果我們精進修行,又有什麼理
由不能證悟無上佛果呢?尤其在《寶雲經》當中,細緻講述了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的
很多經歷,他們均是以同一種方便、同一種修行、同一種精進而獲得了成就。所以,大家
平時要看一些上師的教言,這些教言的來源是大乘佛教,故而也應該多聞思大乘經典,如
此一來,必定對大乘佛法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
◎問:雖然羡慕解脫功德,但很難堅持辛苦地投入聞思修行,怎麼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j15.html
索達吉堪布:
《三昧王經》中說:“三界無常如秋雲,有情生死如觀戲,有情生命如閃電,迅速流逝如
瀑布。”生命實際上如閃電、瀑布一樣無常,瞭解到這點後,每個有心智的人,絶不能悠
然懶散地過日子,不去緊迫地修行善法。對萬法無常的本質毫無瞭解的人,只有沉迷於渾
渾噩噩之中,永遠不可能證悟實相,了脫生死的覊縛。
死亡來臨往往不會如其他事那樣,有明顯的徵兆可以預測,它也不會如人們的願望,等到
自己該做的事做完了才降臨。大家看看周圍的人,有的剛生下來就死了,幼童、少年、青
年、中年、老年都在死亡,並不是每個人都死於白髮蒼蒼的老年。很多人剛開始計劃做某
件事,事情還沒開始,或剛開始,死神卻突然降臨了;有的事剛做到一半,眼看要成功了
,然而死神卻不會等待,毫不留情地將生命奪走,留下了無數的遺憾。這樣的事情很有可
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因此,自己的修行要立足於當下,盡可能抓住當下的時間去修法懺
罪,積累資糧,要時刻想到自己或許馬上會死去,那時如果再後悔驚慌:“唉,我完了,
以前幹嘛不努力修行呢?”這毫無作用。如果在平時,勤勤懇懇地修法積資,那麼死亡降
臨時就不必去後悔了。
有些人在身健未死之時,往往會口出狂言:“死嘛,也沒什麼可怕的。”但真正在死相現
前時,沒有精進修善法的人,無有一個不極度地恐懼。此時對罪業的悔恨與對未來的恐懼
,還有四大分離的痛苦等等交相煎熬著臨死者,其感受如同待宰的魚一樣。活魚放在砧板
上要被宰殺時,會一刻也不停地翻滾掙扎,其恐懼痛苦到了極限。一般來說,死者的屍體
如果面目猙獰驚狂,臭穢難聞,那證明亡者惡業較重,神識已墮落惡趣,需要給他加倍地
念經回向功德;如果死者的遺體很清淨,無有垢穢、膚色正常,那就證明亡者很有善法功
德。這一點大家去屍陀林觀察,稍加調查便會很清楚。漢地黃檗禪師的教言中說:“我且
問,忽臨命終時,汝將如何抵敵生死呢?前路茫茫……苦哉苦哉。”印度的扎嘎達姆扎論
師說過:“我們的身體只是暫時借用的東西,在它未衰老,也無疾病時,一定要利用它去
精進修持善法,這樣一旦遭到病痛死亡,就可以有不懼怕的把握。”往昔積累了很大的善
法功德,才得到一次暇滿人身,如果只是為了短暫的安逸,將修善法的大事給耽誤了,那
麼在垂死之際呼天搶地地哀號,只是徒然。在狹長可怖的中陰道,在茫茫的後世惡趣中,
那時你又該為那些懶惰偷安付出多少代價?
慣於同惡懶惰者,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人雖然希求安樂,然而不想精進修習,像有些
人聽聞到解脫的勝利後,很想得到這些功德,然而不想付出艱辛去積資懺罪。上師吩咐應
修的對治法,有些人在一兩天內或許還有些用,能用來改正自己的毛病,但過一段時間後
,又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就像藏人的俗語所說那樣:“惡習難改,筒紙回宿。”將紙筒展
開,一鬆手又會自動捲回去成原來的狀態。另外有一種人自己希求很高,但慣於懈怠,性
情嬌弱不能耐苦,修法稍有一點難度,就放棄不幹,而為了貪圖安逸,造惡業卻是頻頻不
休,三門所作經常隨順自己的煩惱。還有一種人也明白一些因果、無常方面的道理,但是
仍不願放棄閒散度日的習慣,像天人一樣,只顧享受安逸,而不想去修習善法,雖然知道
自己肯定要死,死後也會因惡業而墮落受苦,然因惡業習氣力的催動,仍貪戀“今朝有酒
今朝醉”的生活,不去面對現實。這三種懶惰放逸的行為,好比明知前面是火坑,仍不回
頭的愚蠢之舉一樣,其下場一定會受眾多劇苦的煎熬,此外無有他處可去。因而寂天菩薩
為眾生的懶惰習氣而感嘆:“嗚呼,懶惰的人們,你們總有一天要為此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應該及早醒過來啊!”菩薩感傷悲嘆的對象,大家不要以為是別人,各自細察身心行為
,就會有所醒悟慚愧吧。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
台灣菩提學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