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18)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2-18 08:52:13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3.附帶說其他
【主張三世實有,因為瓶子在瓶子的過去也存在,瓶子在瓶子的未來也存在。】
經部因為承許生滅同時,所以認為只有現在是實有(經部認為現在是有為法的無常法)
,過去、未來只是遮法,都不實在(經部認為過去、未來是無為法的常法)。而有部因為承
許生住異滅挨次進行,把過去和未來都當成是成立式的,所以三時各自都是實有。(毗婆
沙的三世實有,如電影回到未來、黑洞頻率、平行宇宙等過未現三時各自都是實有的存在
,以佛教宗義而言,這是毗婆沙才有的主張,經部以上並不承許如平行宇宙的三世實有)
有部的講法有點類似把小時候的你講成你的過去。你的過去和過去的你可以說是一樣
的。昨天的你、今天的你、明天的你都是你,都是有為法,是成立式的,是實有。
有部沒有遮法的概念,把常法都當成是成立的(有部的常法是成立法,不是遮遣法)。
沒有遮法的概念就很難接近大乘講的空性的概念。
【此宗承認有遮、成二法,但不承認遮無,因為主張凡是遮都是遮非。】
遮法類似中文所說的否定法。否定有二種:遮非、遮無。
遮非是否定之後引申出一些什麼,如我早上不吃飯,引申出的是下午等其他時間吃飯
。遮無是直接遮而不引申出什麼,如出家人不喝酒,又如空性是遮無,「沒有自相」就只
是遮自相而已。
(毗婆沙宗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實體所成且諦實存在,故不承許無遮。「無遮」是直接
排除、遮遣、不暗示或間接成立另一法,而毗婆沙宗認為一切法都是實體所成,所以不承
許無遮。他們主張凡是「遮」都是「非遮」。)
【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師和經部宗一樣,承認心相續是業果的所依。此外的毗婆沙師主
張,得是業果的所依,如同債券般的不失法,不相應行法。】
如年輕時去過阿里山,在山上唱歌,現在可以說「我曾經在阿里山上唱歌」,為什麼
今天還可以說我「有」唱歌過?以中觀宗來說,這些都是緣起,因為以前有過,所以不需
要身上有什麼「得」,但是在有部宗來說,你有沒有在阿里山上唱過歌?有,這個「有」
指的是什麼?就一定要找出痕跡才肯罷休,所以就找出一個「得」。那時候得到了一個唱
歌的「得」,它一直延續到現在。「不失法」的意思也差不多。
認識這些內容很重要,因為中觀宗說一切法自相空、實有空,到底什麼是實有?如在
阿里山上唱歌的例子,以中觀來說,不需要在身上找到什麼,可是有部宗就會說有「得」
,這就是在描述實有的情況。多了解一些實有的情況,對了解實有空會有幫助。
【應成派與此宗二者皆認為身語二業是色法。】
《廣論》說業是思及思已,二者都是心法。毗婆沙宗認為講話時的業、打人時的業是
色法(無表色)。所以對毗婆沙宗來說,何謂「不殺」?就是阻止殺時的一種無表色(如持
不殺生戒,遮止殺的戒體是無表色的色法)。經部宗以上,不殺是防護殺有情的防護心。
【雖然承認有為法皆是無常,但不遍於刹那壞滅,以生之後仍有住的作用,此後才進
入壞滅的作用故。】
毗婆沙宗認為有生、住、滅,住之後碰到壞滅的因素才會滅,類似瓶子,沒有槌子打
碎它,它就會住,當遇到打碎它的因素,它才會壞滅。也就是某物的滅,一定要依賴外緣。
毗婆沙宗之外的宗派認為生起的第二剎那是滅,或生本身就是滅,如因的滅等於果的
生。也就是毗婆沙宗之外的宗派認為每一物剎那都在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滅、就是生,所
以不需要外在的因素讓它變化,它本身就會變化。
這是很重要的課題。我們會說無常,無常分粗分與細分,粗分是如房屋的倒塌、人死
亡等。《廣論》下士道所講說的無常是粗分的無常,不要用細分的無常去解釋。而經典中
所說「無常、苦、空、無我」之無常指的是細分的無常—剎那生滅。
要證悟剎那生滅就要了解物的每一剎那都在壞滅;要了解這點就要了解它本性上就有
壞滅的性質。
認為「需要外緣才能使之壞滅」的見解永遠無法理解細分的無常。也因此,問經部宗
以上的宗派,毗婆沙宗能不能懂無常?回答是不能,因為他們不了解剎那生滅。因為他們
承認生住滅的緣故。
(2)具境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