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命終之後,當生何處?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2-19 15:10:45
本經文選譯及摘錄自《增壹阿含經》第二十卷及《長老偈與長老尼偈》第二百六十四
偈鵬耆舍長老偈(二百六十六頁至二百七十三頁)
喬正一白話譯錄於西元二○○三年十二月七日八關齋戒日
重新修訂於西元2019/2/19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與五百位大阿羅漢共同駐錫在羅閱城(註:即舍衛城)耆闍崛山中。那
時,佛陀走出位於靈鷲山中靜修的精舍,來到了山下,遇到了一位名叫鹿頭(註:南傳佛
教稱為耆鵬舍)的婆羅門。
  佛陀知道鹿頭婆羅門的來歷,便拿起了一個死人髑髏給他,對他說:「婆羅門啊,聽
說你能通曉物換星移的奧秘,能以醫藥方術為大家治病,學習過三吠陀,又擁有能以手指
敲扣死者的骨頭便能知死者往生何處的法術。那麼我現在請教你,這個髑髏生前是什麼人
?是男?是女?是因為什麼疾病而命終的?」
  婆羅門便拿起這個髑髏用手指敲擊,一會兒功夫,便對佛陀說:「這個髑髏生前是一
個男人,因為身體各處肢節酸痛而死亡,如果他生前能服用呵梨勒果加蜂蜜,便能解除疼
痛,不致死亡。」
  佛陀說:「很好,很好,沒錯!就像你說的一樣,這髑髏生前是一個男人,是因為身
體各處肢節酸痛而死亡,如果他生前能服用呵梨勒果加蜂蜜,便能解除疼痛,不致死亡。
你可否告訴我他現在往生何處了呢?」
  婆羅門說:「他已往生於三惡道了。」
  佛陀說:「你說的沒錯,他的確已往生於三惡道了。」
  佛陀又拿了另一個髑髏問婆羅門:「你可否再告訴我有關這一個髑髏的資料呢?」
  婆羅門又拿起另一個髑髏用手指敲擊後說:「這是一個懷孕的婦女,因為難產而死亡
,如果她生前能服用好的酥醍醐,便安產痊癒。她現在已經轉生為畜生了。」
  佛陀又稱讚他說:「很好,你說的真的一點都沒錯。」
佛陀再拿起一個髑髏問婆羅門:「這個呢?」
婆羅門敲擊後回答:「他是個男的,生前因為暴飲暴食而暴斃,如果他能夠禁食三天
便能痊癒,因為他到死前的那一刻心裡都想著水,所以現在已變為餓鬼。」
佛陀稱讚說:「真的很不錯,又被你說中了。那另外一個髑髏呢?」
婆羅門敲擊後回答:「她是一個女人,因為生產後未經調養,又因為飢餓過度導致氣
力虛竭而死亡。她又重生為人類。」
佛陀質疑說:「一般人若是因為飢餓而死,多會墮入三惡道,怎麼她會重生為人呢?

婆羅門說:「那是因為她生前有持五戒的關係。」
佛陀稱讚說:「很好,沒錯,凡是生前能具足五戒的人,來世必定生在天上人間。那
麼下一個髑髏呢?」
婆羅門敲擊後回答:「這個人生前是男的,不是因為疾病而死,而是被人害死的。但
他現在已生在天上了。」
佛陀質疑的說:「你的說法前後矛盾喔!一般人如果是被人害死的,因為死前懷恨在
心,有強烈復仇的執著,所以死後多會墮入三惡道,你怎麼會說他生在天上呢?」
婆羅門回答:「那是因為他生前除了持守五戒以外,又奉行十善,所以死後生天。」
佛陀稱讚說:「沒錯,一般人如果能夠嚴守五戒不違犯,又奉行十善,不管他是什麼
原因而死亡,都會生在天上。那麼下一個髑髏呢?」
婆羅門敲擊後回答:「這個人生前持守過八關齋戒。」
佛陀稱讚地說:「一點都沒錯,這個人生前是持守過八關齋戒。」
佛陀又拿了一個髑髏問婆羅門:「那麼這個人呢?」
婆羅門反覆敲擊後竟然不知道這個人死後生於何處,慚愧的對佛陀說:「因為我敲擊
這髑髏的四面八方上下,都沒有任何回音,所以我實在無法判斷這個人生前是男或是女,
也看不到他的來世,但他又似乎並未消失在這個世界裏。」
  佛陀說:「這髑髏,已經無生死的問題,也難怪你從四面八方上下再也找不到他出生
的地方。這是東方普香山南優陀延比丘的髑髏,他生前已經達到無餘涅槃了,是一個阿羅
漢的髑髏。」
婆羅門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阿羅漢的髑髏,於是便對佛陀說:
「就算是像螞蟻一般的小蟲,我也都能清楚知道它是從何處轉生而來。甚至是鳥獸的聲音
我一聽便能立即分辨是雄或是雌。但我從未看過像阿羅漢這樣的髑髏,既無法探索他的的
過去,又無法判定他的來生。如來的教法真的是非常地奇特。」
佛陀說:「誠如你所言,正法都是出自如來之口,就算是諸天、世人、魔、梵天,也
都無法知道阿羅漢轉生在何處。」
婆羅門心生崇敬,對佛陀說:「世間的九十六種外道我都清楚它們的教義,惟獨佛陀
的正法我沒辦法深解其義。我是否能夠跟隨如來學習正法呢?」
佛陀說:「善哉!婆羅門。快到如來的門下修梵行吧!將來也沒有人會知道你往生何
處。」
鹿頭婆羅門便隨佛出家,在悠閒安靜的地方修持四大分別觀,沒多久已達到「生死已
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的解脫知見成就,成為一位大阿羅漢。
鹿頭尊者成為阿羅漢後便對佛陀說:「佛陀,我已經知道修成阿羅漢的方法了。」
佛陀問他:「可否說來聽聽?」
鹿頭尊者說:「物理界有四種基本元素,分別是『地』、『水』、『火』、『風』四
種屬性,當有人命終後,構成身體的四大元素各自分解,身內的地大元素即歸屬還原其本
來的堅性,身內水大元素即歸屬還原其本來的濕性,身內火大元素即歸屬還原其本來的燥
熱暖性,身內風大元素即歸屬還原其本來的輕飄動搖速疾的屬性。也就是說這四種基本元
素,其實卻蘊含內外八種性質或狀態,是哪八種呢?就地大來說好了,可分為它本來的地
大元素與表現在外的特徵兩種,其餘以此類推,共有八種性質或狀態。現在就以它們的種
類及表現在外的特徵來說明:
一、所謂『地大』,不外乎髮.毛.爪.齒.身體.皮膚.筋.骨.髓.腦.腸.胃.肝
.膽.脾.腎等等;它們表現在外的特徵是屬於堅硬的性質或狀態。
二、所謂的『水大』則是身體內的唌.唾.淚.尿.血.髓等等之物;它們表現在外的特
徵則是液態潮濕的性質或狀態。
三、所謂『火大』則是所食之物,都被消化殆盡,叫做內火;表現在外的特徵則是熱燥或
溫暖的性質或狀態。
四、所謂『風大』是指脣內之風.眼風.頭風.出息風.入息風等等一切支節之間風;它
們表現在外的特徵則是輕飄動搖速疾的性質或狀態。
  以上就是四種基本元素卻蘊含內外八種性質或狀態的意義。所以當有人命終後,身內
四大各自分解,身內的地大即自還原其本來的堅硬性質或狀態,身內的水大即還原其液態
潮濕的性質或狀態,身內的火大即自還原其熱燥或溫暖的性質或狀態,身內的風大即自還
原其本來輕飄動搖速疾的性質或狀態。」
佛陀補充說:「這四大元素也不全然都與有常、無常的特性相應。就拿地大元素來說
好了,身內地大是屬於無常之物,不脫無常、生滅、變易的現象;但它表現在外的堅硬性
質或狀態則是屬恒常不變。其餘的三類元素也以此類推。很好,鹿頭比丘,你的見解很正
確,就是應當這樣子修持。」
  鹿頭尊者聽到佛陀的肯定後,心中充滿著法喜。
https://i.imgur.com/UhxoP2m.jpg
原文:
增一阿含經第二十卷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
║世尊從靜室起下靈鷲山。及將鹿頭梵志。
║而漸遊行到大畏[土*(蒙-卄)]間。爾時。
║世尊取死人髑髏授與梵志。作是說。汝今。梵志。明於星宿。
║又兼醫藥能療治眾病。皆解諸趣。
║亦復能知人死因緣。我今問汝。此是何人髑髏。為是男耶。
║為是女乎。復由何病而取命終。是時。
║梵志即取髑髏反覆觀察。又復以手而取擊之。
║白世尊曰。此是男子髑髏。非女人也。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此是男子。
║非女人也。世尊問曰。由何命終。梵志復手捉擊之。
║白世尊言。此眾病集湊。
║百節酸疼故致命終。世尊告曰。當以何方治之。
║鹿頭梵志白佛言。當取呵梨勒果。并取蜜和之。
║然後服之。此病得愈。世尊告曰。善哉。如汝所言。
║設此人得此藥者。亦不命終。
║此人今日命終為生何處。時。梵志聞已。復捉髑髏擊之。
║白世尊言。此人命終生三惡趣。不生善處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生三惡趣。
║生不善處。是時。
║世尊復更捉一髑髏授與梵志。問梵志曰。此是何人。男耶。女耶。是時。
║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此髑髏。
║女人身也。世尊告曰。由何疹病致此命終。是時。
║鹿頭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女人懷妊故致命終。世尊告曰。此女人者。
║由何命終。梵志白佛。此女人者。產月未滿。
║復以產兒故致命終。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梵志。
║如汝所言。又彼懷妊以何方治。梵志白佛。
║如此病者。當須好酥醍醐。服之則差。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
║今此女人以取命終。為生何處。梵志白佛。
║此女人以取命終。生畜生中。世尊告曰。善哉。善哉。
║梵志。如汝所言。是時。
║世尊復更捉一髑髏授與梵志。問梵志曰。男耶。女耶。是時。
║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此髑髏者。男子之身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由何疹病致此命終。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人命終飲食過差。又遇暴下故致命終。
║世尊告曰。此病以何方治。梵志白佛。
║三日之中絕糧不食。便得除愈。世尊告曰。善哉。
║善哉。如汝所言。此人命終為生何處。是時。
║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人命終生餓鬼中。所以然者。意想著水故。世尊告曰。
║善哉。善哉。如汝所言。爾時。
║世尊復更捉一髑髏授與梵志。問梵志曰。男耶。女耶。是時。
║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此髑髏者。
║女人之身。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此人命終由何疹病。梵志復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當產之時以取命終。世尊告曰。
║云何當產之時以取命終。梵志復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此女人身。氣力虛竭。
║又復飢餓以致命終。世尊告曰。
║此人命終為生何處。是時。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人命終生於人道。世尊告曰。
║夫餓死之人欲生善處者。此事不然。
║生三惡趣者可有此理。是時。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女人者。持戒完具而取命終。世尊告曰。善哉。
║善哉。如汝所言。彼女人身。
║持戒完具致此命終。所以然者。夫有男子.女人。禁戒完具者。
║設命終時。當墮二趣。若天上.人中。爾時。
║世尊復捉一髑髏授與梵志。問曰。男耶。女耶
║是時。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
║此髑髏者。男子之身。世尊告曰。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者。此人由何疹病致此命終。
║梵志復以手擊之。白世尊言。此人無病。
║為人所害故致命終。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為人所害故致命終。世尊告曰。
║此人命終為生何處。是時。梵志復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此人命終生善處天上。世尊告曰。
║如汝所言。前論.後論而不相應。梵志白佛。
║以何緣本而不相應。世尊告曰。諸有男女之類。
║為人所害而取命終。盡生三惡趣。
║汝云何言生善處天上乎。梵志復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此人奉持五戒。兼行十善。
║故致命終生善處天上。世尊告曰。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持戒之人無所觸犯。生善處天上。
║世尊復重告曰。此人為持幾戒而取命終。
║是時。梵志復專精一意無他異想。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持一戒耶。非耶。二.三.四.五耶。
║非耶。然此人持八關齋法而取命終。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持八關齋而取命終。爾時。
║東方境界普香山南有優陀延比丘。於無餘涅槃界而取般涅槃。爾時。
║世尊屈申臂頃。往取彼髑髏來授與梵志。
║問梵志曰。男耶。女耶。是時。梵志復以手擊之。
║白世尊言。我觀此髑髏。元本亦復非男。
║又復非女。所以然者。我觀此髑髏。
║亦不見生。亦不見斷。亦不見周旋往來。
║所以然者。觀八方上下。都無音嚮。我今。世尊。
║未審此人是誰髑髏。世尊告曰。止。止。梵志。
║汝竟不識是誰髑髏。汝當知之。此髑髏者。無終.
║無始.亦無生死。亦無八方.
║上下所可適處。
║此是東方境界普香山南優陀延比丘於無餘涅槃界取般涅槃。是阿羅漢之髑髏也
║爾時。梵志聞此語已。歎未曾有。即白佛言。
║我今觀此蟻子之蟲。所從來處。皆悉知之。
║鳥獸音嚮即能別知。此是雄。此是雌。
║然我觀此阿羅漢。永無所見。亦不見來處。
║亦不見去處。如來正法甚為奇特。所以然者。
║諸法之本出於如來神口。
║然阿羅漢出於經法之本。世尊告曰。如是。梵志。如汝所言。
║諸法之本出如來口。正使諸天.世人.魔.若魔天。
║終不能知羅漢所趣。爾時。梵志頭面禮足。
║白世尊言。我能盡知九十六種道所趣向者。
║皆悉知之。如來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別。
║唯願世尊得在道次。世尊告曰。善哉。梵志。
║快修梵行。亦無有人知汝所趣向處。爾時。
║梵志即得出家學道。在閑靜之處。
║思惟道術。所謂族姓子。剃除鬚髮。著三法衣。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
║如實知之。是時。梵志即成阿羅漢。爾時。
║尊者鹿頭白世尊言。
║我今以知阿羅漢行所修之法。世尊告曰。汝云何知阿羅漢之行。
║鹿頭白佛。今有四種之界。云何為四。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是謂。如來。有此四界。
║彼時人命終。地即自屬地。水即自屬水。火即自屬火。
║風即自屬風。世尊告曰。云何。比丘。
║今有幾界。鹿頭白佛。其實四界。義有八界。
║世尊告曰。云何四界。義有八界。鹿頭白佛。
║今有四界。云何四界。地.水.火.風。是謂四界。
║彼云何義有八界。地界有二種。或內地.或外地。
║彼云何名為內地種。髮.毛.爪.齒.身體.皮膚.筋.骨.
║髓.腦.腸.胃.肝.膽.脾.腎。是謂名為內地種。
║云何為外地種。諸有堅牢者。此名為外地種。
║此名為二地種。彼云何為水種。水種有二。
║或內水種.或外水種。內水種者。唌.唾.淚.尿.
║血.髓。是謂名為內水種。諸外軟溺物者。
║此名為外水種。是名二水種。
║彼云何名為火種。然火種有二。或內火.或外火。
║彼云何名為內火。所食之物。皆悉消化無有遺餘。
║此名為內火。云何名為外火。諸外物熱盛物。
║此名為外火種。云何名為風種。
║又風種有二。或有內風.或有外風。所謂脣內之風.
║眼風.頭風.出息風.入息風。一切支節之間風。
║此名為內風。彼云何名為外風。
║所謂輕飄動搖.速疾之物。此名為外風。是謂。世尊。
║有二種。其實有四。數有八。如是。世尊。我觀此義。
║人若命終時。四種各歸其本。世尊告曰。
║無常之法亦不與有常并。所以然者。
║地種有二。或內.或外。爾時。內地種是無常法.
║變易之法。外地種者。恒住.不變易。是謂地有二種。
║不與有常.無常相應。餘三大者亦復如是。
║不與有常.無常共相應。是故。鹿頭。
║雖有八種。其實有四。如是。鹿頭。當作是學。爾時。
║鹿頭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