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0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24 10:59:51
....接續 #1SkeSRi1 《地道建立》(102)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上次已經簡單介紹過「9個退還所取分別」、「9個轉趣所取分別」,今天要介紹「9
個實質能取分別」及「9個施設能取分別」。
上次提到「實質能取分別」緣的是「實質能取」,「實質能取」緣的是「實質有」。
現在說明「實質有」有哪9個?這9個「實質有」是「實質能取」所要緣的所緣境,這9個
依序為 (1)具有自在之我、(2)具有自在之蘊、(3)具有自在之因、(4)具有自在
之見者(見者成立為我)、(5)具有自在之雜染品(雜染品成立為我)、(6)離下地之
貪欲成立為我(具有自在之離下地貪欲)、(7)見道成立為我、(8)修道成立為我、(
9)無學道成立為我。
這9個就是「實質能取」所緣的「實質有」。「實質能取」緣的是「9個實質有」,「
實質能取分別」緣的是「實質能取」。所以把前述「9個能取」再執為「實有」就是「9個
實質能取分別」。
「9個實質有」是「實質能取」的所緣,「實質能取」又是「實質能取分別」的所緣,
所以剛剛主要是先說明「實質有」是什麼?簡單再講一下,第一個實質有是指我具有自在
,第二個是蘊具有自在或蘊成立為我,第三個是因成立為我,第四個是見者成立為我,第
五個是雜染品成立為我,第六個是離下地的貪欲成立為我,第七個是見道成立為我,第八
個是修道成立為我,第九個是無學道成立為我。
以這「9個實質有」當所緣境的「能取」,就是「9個實質能取」,進一步再把這「9
個實質能取」執為實有,就是「9個實質能取分別」。所以先辨明什麼是「實質有」,而
執這「9個實質有」為我的心就是「實質能取」,再進一步把「實質能取」執為實有,就
是「實質能取分別」。
所以把「實質能取」當所緣且執為實有的心就是「實質能取分別」,「實質能取」是
屬於「能受用者」(一般受用分為能受用及所受用),把「能受用者」執為實有的分別,
就是「實質能取分別」。
以上是「9個實質能取分別」,也就是「實質能取」的所緣是「實質有」,「實質能
取分別」的所緣是「實質能取」。實質能取本身是能受用者,把「能受用者」或「實質能
取」執為實有,這樣的心就是「實質能取分別」。
接下來講「9個施設能取分別」,它的情況跟前面類似。「施設能取」的所緣是「施
設有」,「施設能取分別」的所緣是「施設能取」。所以此中有二層關係。
此處的「施設」就是「施設有」,它是「施設能取」的所緣,「施設能取」本身又是
「施設能取分別」的所緣。
接著說明施設能取的9個所緣即「9個施設有」:(1)把蘊執為施設有、(2)把處(
蘊、界、處的處)執為施設有的能取、(3)把十八界執為施設有的能取(這裡順序跟《
明義釋》的講法有出入,《明義釋》先講界再講處,其實先講界或處沒有太大差別)、(
4)把十二緣起支執為施設有的能取、(5)把三十七菩提分執為施設有的能取、(6)把
見道執為施設有的能取、(7)把修道執為施設有的能取、(8)把特殊道(或稱勝進道)執
為施設有的能取、(9)把無學道執為施設有的能取。
以上是「9個施設能取」,把它們再進一步執為實有的心就是「9個施設能取分別」。
「施設能取」和「實質能取」一樣都是能受用者,把施設能取執為實有的分別心,也可稱
為把能受用者執為實有的分別心。
我們現在談的是30頁108個見所斷所知障,它們是遍計的所知障。這108個分為欲界36
個,色界、無色界各36個,每一界的36個為:9個轉趣所取分別,9個退還所取分別,9個
實質能取分別,9個施設能取分別。
這9個和將來講到大乘修道時的108個修所斷所知障的名稱都一樣。現在是見道的階段
,所以欲界的36個,都是屬於見所斷所知障或稱遍計所知障。在大乘修道時,那是屬於修
所斷的所知障或俱生的所知障,但名稱和數量都是一樣,這在課本32頁可以看到。
整個大乘道的修學有它的所證和所斷,為了證得所證,必須排除障礙或中斷我們證得
所斷的所斷。所以所斷和所證的關係是,所斷是阻礙我們證得所證的阻礙者。大乘所斷有
遍計和俱生兩類,遍計的所斷就是見所斷,俱生的所斷是修所斷。
見所斷要到大乘見道位才能斷,修所斷到大乘修道位才能斷,大乘的無學道是見所斷
和修所斷都已經斷完的階段。而之前的大乘資糧道和大乘加行道無論遍計或俱生都還沒辦
法斷,所以大乘資糧道和加行道就像是一個前行或是準備階段,在此前行或準備階段是不
能斷任何所斷,一直到大乘見道才能開始斷。
大乘見道要斷的是見所斷或遍計所斷,它較容易斷,只要透過一個大乘見道無間道,
就可以扮演八忍的角色對治所有見所斷的煩惱或見所斷的所知障。到了大乘見道解脫道的
時候,一個大乘見道解脫道也同時扮演了八智的角色,它可以同時斷除見所斷的煩惱障和
所知障。
以大乘見道的時間來講,它非常短,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透過大乘見道無間道(
八忍)和大乘見道解脫道(八智),把所有見所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都斷除。
但到了俱生的所斷(修所斷)的時候,就無法透過一個大乘修道無間道,把所有的修
所斷煩惱障或修所斷所知障全部對治完,或說(無法)光是透過一個大乘修道解脫道,就
可以把所有的修所斷煩惱障、所知障全部斷除。所以在大乘修道時,要對治和斷除這些修
所斷(俱生所斷),需要的時間非常長,主要因為修所斷(俱生所斷)非常難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