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42(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6-28 19:00:50
一、如來一代之教為五時:華嚴時
  「五時」。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分為五個時期,這是天台智者大師從《涅槃經》裡面
說的。「如來一代之教為五時」,第一個,華嚴時:「佛最初三七日說《華嚴經》」。釋
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十九歲離開家庭,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參學,放下所知障。三
乘學佛不外乎這兩種障礙,這個意思很深,真正要成就不能向外學,要向內。所以佛法稱
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佛學稱為內明。向內不向外,「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在菩提樹下開悟,就在定中將他所悟的境界給大家說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六
祖惠能大師開悟只說了五句話,五句話是《華嚴經》的綱領,《華嚴經》是五句話的細說
,不增不減。《華嚴經》分量大,大龍菩薩是等覺菩薩,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同
級別的,把它收到龍宮,龍宮是法性土。佛說這部經,不但地球裝不下,三千大千世界也
容納不下,為什麼?這部經是從自性裡出的,自性沒有數量、沒有邊際。
  七百年後,龍樹菩薩明心見性,將釋迦牟尼佛留在世間的經典三個月就學完了。煩惱
雖然斷了,習氣沒斷,貢高我慢,認為自己多聞第一,沒有人能超過他。大龍菩薩引導他
入龍宮看《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傳出來的,所以小乘不承認,這是
龍樹菩薩自己造的,小乘人完全是有事相,沒有事實真相他不承認。分量多大?「十個三
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龍樹菩薩一看,傲慢習氣馬上斷掉了,知道自己
所學太少、太渺小了,不能比!但是閻浮提沒有人能夠受持,只把目錄提要從龍宮裡面帶
回來,他有能力把它完全背下來,回到這個世間說出來。所以南傳的人不承認,南傳只承
認阿含,完全是看到的,這事實真相。
  參加華嚴法會是哪些人?統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不是法身大士他入不了佛的華嚴法
會,他進不去,他也找不到。《華嚴經》末後一品有目犍連、舍利弗,我們就曉得他們有
些是古佛再來,有些是法身菩薩示現,不是凡人。這都是為我們表法。華嚴完全是我們自
己的境界,本來的境界,就是本性本善。佛在華嚴會上把本善完全說出來了,完全是我們
無法想像的境界,所以說不思議解脫境界,也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二、阿含時
阿含是梵語,意思叫無比法,阿翻作無,含是無比,就是這個法門非常殊勝,世間法
跟它不能相比,這個法門可以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往生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
十法界六凡是穢土,往上去這四層叫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這裡頭住的是阿羅漢、辟
支佛、菩薩,還有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沒有破無明,這個境界裡頭有起心動念,沒有
分別執著,所以他清淨,不造業。六道凡夫造業,心想善三善道,心想不善三惡道。六道
輪迴最麻煩,最不容易透脫,不容易離開,阿含能幫助你離開。
  第二,「阿含時」。「次十二年於鹿野苑等」,鹿野苑是第一個道場。佛樹下一宿,
日中一食,居無定處。佛規定晚上在樹下休息,只准一次,第二天要換地方。為什麼?怕
你對環境起貪戀。要放下,不要把境界放在心上,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平等對待。逆境惡
緣修忍辱波羅蜜,不嫌棄;順境善緣不生貪戀,在生活當中訓練。功夫完全是六根對六塵
,無論什麼境界都不許可生煩惱,起心動念生煩惱,不讓你生煩惱。這就是真幹,在生活
裡面去做到。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絕不麻煩別人,總是叫人生歡喜心。
三、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
  第三,「方等時」。「於此後八年之中,說《維摩》、《大集》、《楞嚴》並此經等
」,淨土三經一論都是這個時候說的。「彈偏斥小,歎大褒圓」,方等。「廣(方也)」
,方是廣的意思,所以叫方廣,大方廣,什麼都說。「說藏通別圓四教」,四教都說。均
是等,「均被眾機」。方等是廣說的意思,什麼樣的根性佛說什麼法,讓大家都得到法益
,方法不一樣,目標一致,目的相同,都是向上提升。
  「第四,又於後二十二年,說《大般若》諸經,名般若時」。後面八年說《法華》、
《涅槃》,《法華經》說八年,《涅槃經》一日一夜,就是佛入滅的前一天,這是佛的遺
教,遺囑。「九界三乘」,九界就是十法界裡面除了佛以下的九界,三乘:聲聞、緣覺、
菩薩。「悉蒙授記,無論小大,皆令作佛,此時名曰法華涅槃時。說本經時在第三方等時
。又此經蒙世尊多次宣說,故不應限於一時」。《無量壽經》很特別,佛一生講經沒有講
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根據現在所存的五種原譯本來看,至少佛說過三次,所
以古大德講三次以上。附帶介紹淨土的,一百多種經論裡頭都看到。《華嚴》最後普賢菩
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龍女八歲成佛,這都附帶講的念佛往生淨土成就的。華嚴
時,佛說了淨土;最後第五時《法華》也講淨土,所以這部經是多次宣講。
四、淨土這個法門非常特別,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立一個中途站
  只有這部經,無論在什麼時節因緣之下,你只要遇到都能成就,而且決定成就。其他
法門不是那麼簡單,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徹底放下,你入不了境界。淨土這個法門非
常特別,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立一個中途站,先到中途站,然後再成無上菩提,這個中途站
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只要三個條件,真正相信不懷疑,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肯念
這一句佛號,哪怕十聲,佛都接引你。這個條件太簡單、太容易了。
  工作繁忙,實在抽不出時間讀經念佛,怎麼辦?灌頂大師告訴早晚十念,根據四十八
願第十八願所說的。一口氣不拘多少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
口氣叫一聲,不管念幾聲,念十口氣。早晨念十聲,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口氣,一生不斷,
也是真正修淨土。一切法門裡頭找不到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的,而且保證你決定成就。阿
彌陀佛的恩德,我們得感恩!我們遇到大乘、遇到上上乘我們都沒有條件去修學。
五、判教
  「判教」,「四教與五教。古今諸師判分教相者,凡有十二家」。但是現在最通用的
只有兩家,天台智者大師判的四教,藏通別圓;賢首國師判的五教,小始終頓圓這五教。
「一者藏教」,藏就是三藏,「亦名小乘教。二者通教,謂大乘中通說三乘,通被三根。
三者別教,謂大乘經中所說教法,不通小乘」,上面通圓,不通下面。「四者圓教,謂法
界自在,具足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礙法門等是也」。把佛法歸為這四大類。
  賢首國師的判教,「聖教萬差」,一切經教千差萬別。「要唯有五」,分類歸納五教
,「小乘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第五「圓教」。「小乘教,所說唯是人空」
。叫我們不要執著身體,身是假的,是五蘊組合的。色就是物質,後面是精神。受是感受
,心理現象;想是思惟,能想過去,能想未來。受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能接受外面境界
;想,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識就是第八識,第八識是前面七識之所依,前面七識是
第八識所起的作用。行就是相似相續,前念滅後念生,不會斷,這叫行。佛對小乘只說人
空,沒有說法空。法空是五蘊也是空的,《心經》是般若時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法。說法空是在第三般若時,阿含是屬於第一時,
阿含裡面只說人空,方等裡面有說法空,般若時就說得多了。
==
淨土這個法門非常特別,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立一個中途站,
先到中途站,然後再成無上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6-28 21:51:00
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6-28 21:53:00
娑婆世界極苦~西方淨土極樂~念佛發願往生~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6-28 23:4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6-29 18:3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6-29 21:1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7-01 23:5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