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81(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10-19 16:38:54
一、這一句阿彌陀佛性修圓滿具足,你不念彌陀念什麼?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是什麼?《華嚴》、《法華》、《楞嚴》,
無一不是回歸淨土,就在這一句佛號。這句佛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總名號,念這
句佛號,一切諸佛菩薩全念到了。佛的名號是性德,菩薩的名號是修德,這一句阿彌陀佛
性修圓滿具足,你不念彌陀念什麼?不但名號功德圓滿具足,諸佛如來無量劫的修行、證
果、弘法利生,無量無邊功德,也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阿彌陀佛,無與倫比,世出世間再
找不到第二個,這一句佛號是圓滿功德。
  這個法門真的易行難信。早年周廣大癌症末期,勸他念佛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一
介紹,立刻就接受,這是他有善根。全家共識建立,一個想法,立刻痛苦減輕了。臨終期
間,止痛藥、止痛針都可以不用了。我們幫他念了三天三夜,歡歡喜喜走了。三天!《彌
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沒講錯。佛經上說,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
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如來,臨命終時,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他馬上接受,歡歡喜喜,
一家人念佛。三天往生,火化還燒出舍利。這個就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就是
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一定要知道。
二、如果我們不修,性德不能現前。念佛是修功德第一法門
  「上兩句初讚諸大士之實德」,實是真實,不是假的,德是功德。功德的根是自性本
具,但是要加上修德,如果我們不修,性德不能現前。念佛是修功德第一法門。一句名號
具足一切功德、性德,也具足一切修德。海賢給我們表這個法,我們要會看、要會聽,牢
牢的抓住。世出世間所有現象,全是一場空,人家要的給他,歡歡喜喜,我們不要這些東
西。什麼都是緣分,一切是因緣所生法,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要能放下,要歡喜放下。
  「無量者,其多其大無法稱量」,說不出來,沒有邊際,它沒有數量,所以叫無量。
具足無量行願。「不可以譬類得知」,沒有方法比喻,無法完全明瞭,這叫無量。什麼時
候能知道?明心見性就知道了。沒有明心見性,佛菩薩來講,我們都很難有概念。無量。
  「行謂六度四攝等大行」。六度四攝是法身菩薩的大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般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是處事待人接物必須的,
有四攝這個人現菩薩相,沒有四攝法就沒有辦法度現前大眾。六度是度自己,布施是度自
己的貪心。喜歡布施,貪的念頭就淡薄了,從淡薄慢慢到沒有,用布施,忍辱是度瞋恚,
般若是度愚痴,對付我們的煩惱習氣貪瞋痴。四攝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布施就是送禮
、請客。禮多人不怪,常常小禮物送人,鄰里鄉黨,你常常修布施,大家都歡喜,就能把
鄰居變成一家人。四攝是佛門公共關係法、交際法。頭一個,常常請客送禮,小禮物,人
情,人與人之間有感情;愛語,關心愛護,對他有利益,他喜歡聽;利行,所作所為對大
家都有好處;最後同事,我們大家,你喜歡的事我也喜歡,慢慢的我喜歡的你也喜歡。同
事裡最重要的學佛、聞法,用這些幫助他們。見面一定點頭打招呼。
怎樣讓我們生活過得幸福快樂?這就是六度四攝、十善業道,勸導大家,我們能關心
人,別人也會關心我們。
三、行門的根本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
  「等」,等等。行門的根本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個根。這
三個根從哪來的?從淨業三福來的。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
弟子規》,《弟子規》做到,這兩句做到了;「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因果教育
;「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學佛沒有根本,戒定慧不能成就。
  學佛先把人做好,歷史上教學最成功的,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孔子。他們的教
學為什麼成功?「先行其言」,教育就成功了。他說的話他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他不敢
說。所以別人相信,聽他說,他不騙人。人是教得好的,人性本善。所以行就得真幹。
  「願」,「四弘誓與十大願等」。「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
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真發這個大願。天天在佛菩薩面前發了,但是生活當中沒有
看到。四願真正的願就是第一願,要真正有熱心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苦是六
道輪迴,離開六道輪迴;樂,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有沒有真幹?沒有,沒真幹。
真正幹的人,無論在家出家,發這個大願,帶領大眾念佛,什麼地方都可以做。聽經完之
後心得分享,幫助大家提升,還有多餘的時間念佛。印光大師講,二十個人一起共修,精
進不懈,二十個人都能往生,這個道場了不起。所以要人真正發心,不是假的,只要發心
你就可以領眾。不能求人,求人難,成不了事業,自己幹,不求人。「願以導行,行以滿
願」,沒有願就沒有行,有行,願是真的,不是假的。「行如足,願如目,互相依持」,
願,有方向有目標;行,我真能夠依循這個方向、這個目標,我一定會到達。
四、《無量壽經》一部經夠了,專弘專修,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具足謂圓滿無餘」,樣樣圓滿。「《行願品》云:聞此願王」,十大願王,你明白
了,你聽到了。「讀」,照著經本讀;「誦」,背誦,念得很熟,記得了;「書寫」,意
思是流通。古時候流通要靠手抄,能抄一本,世間就多一本,能抄兩本就多兩本,功德無
量。現在有錢就印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一部經、一個註解、一句佛號,一直念
下去,絕不改變。「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海賢老和尚。佛號不間
斷,沒有第二個念頭,把菩薩這些大行大願全落實了,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處處都
看到!這麼一個好樣子。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真正體會到了,再深入經典。第二步勸他
學《無量壽經》,學黃老居士的集註,著重在把經教裡所說的,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
接物。
古人講三學一源,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三學就是戒定慧,律宗專門講戒,禪宗專門
修定,慧就是教下,華嚴、法華、唯識、三論、淨土跟密宗都是屬於慧。三學是一體,戒
裡頭有定有慧;定裡面有戒也有慧;教下都有戒都有定,不能分的。三學一體,比什麼都
重要。如果把它分作三個,都不能成就,全破壞了。所以要特別重視戒律,尤其是基礎戒
律,根本戒,還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入佛門。
淨業三福,根是第一福,第一福是世間福報。具足世間福德才能學佛,才能進入第二,「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小乘學圓滿、學好了,才能提升到大乘,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淨宗就是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深信。「讀誦大
乘,勸進行者」,《無量壽經》一部經夠了,專弘專修,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念老總結,「此正顯從果向因,以彌陀之善巧方便加持回向,成就無量超出十地諸聖
之行願。」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他的成就無量無邊,超出十地菩薩的行願。為什麼?這是
普賢行願。十地菩薩也修普賢行願,生生世世,很辛苦、很長時間完成。淨宗一生完成,
一世圓滿。你能夠遇到,你太幸運,十方諸佛讚歎你,一切菩薩讚歎你。
==
世出世間所有現象,全是一場空,人家要的給他,歡歡喜喜,我們不要這些東西。
什麼都是緣分,一切是因緣所生法,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要能放下,要歡喜放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10-19 16:49:00
娑婆世界極苦~西方淨土極樂~念佛發願往生~阿彌陀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10-19 17:4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ewsno1   2019-10-19 19:2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10-19 19:4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0-19 21:40: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10-20 16:5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19-10-21 14:0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10-21 16:3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10-21 19:16:00
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西方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10-22 11:56: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