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藏傳、大乘跟小乘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9-12-15 18:19:26
※ 引述《chen5566 (文心)》之銘言:
: 藏傳中的密教,實際上是印度教跟融合一部份的佛教,算是外道,在元朝跟清朝時被捧起
: 來的。
: 阿姜查苦行僧的方式也不算是佛教的方式。
: 大乘與小乘的差別應該只有僧團的修行方式跟戒律的差別而已。
: 在中國、日本方,因社會環境的關係,出家與乞食非常不易,所以更改了一些規則戒律這
: 樣。
: 兩者也都有菩薩道,在原始佛教中也有文殊、普賢菩薩啊!
: 菩薩與佛的差別就像碩士與博士一樣。
: 十地菩薩則是已修完博士學分,只需交論文跟口試就可以升格為佛(博士)。
: 阿羅漢就是大學畢業生。
: 辟支佛是從業界學徒,白手累積經驗及經歷來的。
三者核心差異,好像也並非單純在修法上區分,也許本質問題是在學生的心態。
只想度自己解脫,稱為解脫道。
除了度自己解脫,也想幫助三界一切苦難眾生解脫,稱為菩薩道。
解脫道範疇比較小,菩薩道承擔的責任範疇比較大,才有大小乘之分。
北傳(西藏、中國等)的修法課程設計,側重在菩薩道的立基點。
南傳(泰國、緬甸等)的修法課程設計,側重在解脫道的立基點。
但是修北傳課程學分的人,是不是都俱備菩薩道的心態,這也未必。
同樣的,修南傳課程學分的人,也有俱備菩薩道心態的行者。
探討師資課程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自己有多少興趣走哪一道,自己最清楚,
時間到了自然會去適合自己的系所上課。
師資課程只是因應不同學生而已,關鍵還是在心態。
至於什麼方式才是正統佛教 ?
基本上 : 1.能斷惡修善。 2.能解脫輪迴。 3.能幫助眾生解脫輪迴乃至成佛。
修法跟這三點相應,應該都算是佛法範疇。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5 18:48:00
一般講到小乘、大乘,主要是指發心的差別,小乘的發心以自己的解脫為主,並沒有希求成辦佛果位,大乘的發心不只希求自己的解脫,在此之上由利他的大悲心為了利益一切有情遠離痛苦,而希求自己成辦無上菩提的佛果位,因為唯有成辦佛果位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才有圓滿利他的能力。例如,南傳菩薩道的大菩提乘就是發心成就佛果位。以上是就大乘行者與小乘行者的發心而言。如果是大乘宗義和小乘宗義,就不是以發心作為差別,小乘宗義和大乘宗義的差別在是否承許法無我。二種無我: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法無我,小乘宗義只承許人無我,不承許法無我;大乘宗義不僅承許人無我,也承許法無我。大小乘宗義都承許聲聞、獨覺、菩薩三乘,例如小乘宗義的有部宗(毗婆沙宗)說到聲聞道、獨覺道、菩薩道,經部宗說到聲聞道、獨覺道、菩薩道,大乘宗義的唯識與中觀也說到聲聞道、獨覺道、菩薩道,大小乘宗義各別都有三乘建立所以,大小乘行者,與大小乘宗義,分別有四句差別,例如<攝類>:小乘行者與小乘宗義,二者有四句差別。<攝類>:大乘行者與大乘宗義,二者有四句差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