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辟支佛與外道的區別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3-16 13:02:31
摘自:《入中論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第一個偈頌說了一個因果法,聲聞及中佛是從能王生的,即由佛產生了聲聞及獨覺。
在《釋量論》及許多地方也提過,佛出世才有聲聞與獨覺的誕生。佛出世之前沒有人
說過無常、苦、空、無我等法,佛出世之後才講出這些法,有了這些法才會產生聲聞與獨
覺,所以聲聞與獨覺來自於佛。佛來自於何處?來自於菩薩。菩薩來自於何處?來自於大
悲心、無二慧與菩提心。《廣論》說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入中論》禮
讚文的三主要道是大悲心、無二慧與菩提心,這三個是佛子因,也就是菩薩因。
「薄伽梵大悲」:即大悲心這個佛。大悲心不是薄伽梵,薄伽梵指的是佛,大悲心是
薄伽梵的第一因素,在未入道前就有了,因為它很重要,所以就把果的名字安立在因上面
,所以說大悲心這個佛。大悲心以何為相?就說「救脫繫縛生死牢獄無量無依眾生」,即
緣無量眾生,想救脫他們脫離生死牢獄。整句話說來就是,讚美諸佛的第一因,會緣一切
眾生希求他們解脫的薄伽梵這個悲心。
獨覺是在暗劫中出世,即佛不出世時,他才出世,佛出世時,他就離開,他自己修自
己的,這個怎麼能說是從佛生?
(自釋)設有一類唯聞佛說緣起善達勝義,而不現生證般涅槃,然彼行者於他生亦必能
獲得所求果報,如定業果。聖天云:「現已知真實,現未得涅槃,他生決定得,猶如已造
業。」《中論》亦云:「若佛不出世,聲聞已滅盡,諸辟支佛智,無依而自生。」
(記)有人問:因為佛講法,聲聞、獨覺聞思修法,從而成就阿羅漢果,但是有一類人
,雖然聽聞了緣起等法,也懂了空性,然而從佛聽法那一生並沒有得涅槃,所以說「聲聞
、獨覺從能王生」不對?
回答:雖然聽佛說法的當生沒有證得涅槃,但是他生會,如定業一樣,所以還是要認
定他們是從佛生的。以聖天《四百論》及《中論》做引證。聖天說:今生已經通達真實(
懂空性),可是未能在今生得到涅槃果,今生雖然未得涅槃果,但在他生一定會得到,如
同定業一樣,造了定業一定會有果。《中論》:佛不出世,聲聞弟子已經滅盡了—相當於
沒有佛法,此時,辟支佛就會出世,辟支佛是無師自通而出世的。
有些註解解釋這段的問題時,將「設有一類」解釋為聲聞弟子與獨覺弟子。宗喀巴大
師認為此一解釋不合於聖天與《中論》的引證,因為引證的內容皆與辟支佛有關,與聲聞
扯不上關係,所以宗喀巴大師認為「設有一類」單就辟支佛而說。
為何「設有一類」是單指辟支佛?因為辟支佛有無師自通(「無依而自生」)的特色。
即使是聲聞阿羅漢,在修道的最後,仍需要諸佛推助才會成為阿羅漢,而辟支佛與十地最
後生的菩薩就不需要老師。
辟支佛在前世都是依止佛學習的,但是在成就阿羅漢的那一生,就不需要依止佛。在
成就的那一生,他會到空曠處,看到一些人骨之類的東西,就會生起:「因為有生才會有
這些骨頭,只要有生就會有死,……,所以只要有無明就會有生。」也就是,他自己有能
力層層推演上去,從而證得阿羅漢,因此說辟支佛有無師自通的特色。
所謂無師自通,即是無師、不必聽法,而能自己證悟。因為說「無師自通」會與說「
依佛聽法,從而修行證悟」有矛盾,所以他人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宗喀巴大師認為《自
釋》中,他人的問題是針對獨覺的特性而問的,若將「設有一類」解釋為聲聞弟子與獨覺
弟子,是沒有弄清問題真正的意思。
為何會錯解,將「設有一類」解釋為聲聞弟子與獨覺弟子呢?利根的聲聞弟子,在遇
到佛的那一生,就可以成就阿羅漢果。但若去看《俱舍論》,其中會說最利根的要三生才
解脫,慢的要歷經許多生,先在欲界,又到色界、無色界,若在無色界,一輩子就是好幾
劫。所以不見得在聞法的當生證悟,而且多數不是在當生證悟。而獨覺則要歷經百劫的修
行,也不是在當生證悟。
錯解問題的人是這樣理解問題的:聲聞、獨覺多數不是在聞法的當生成就,因此說「
聲聞、獨覺從能王生」不對。字面上,這樣解釋問題是可以的,不過這並沒有真正將《自
釋》中的意思指出來,《自釋》真正要傳達的是「無師自通」的概念。
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辟支佛當生可以無師自通,但是之前的百劫都要依師、要聽法
,所以整體上,必須說辟支佛要依佛。如同問:「你要不要吃飯?」要回答要。問:「課
堂上要不要吃飯?」就答不要。同理,問:「辟支佛要不要依佛?」回答要。問:「辟支
佛成就當生要不要依佛?」就不用。
聖天云「現已知真實,現未得涅槃,他生決定得,猶如已造業」:「業」指定業。整
句是說,今生已經了解了空性,但是尚未證得涅槃,但是以後一定會證得阿羅漢果,如同
定業。
如定業,意即非受果報不可,但是在《廣論》中,定業不一定要生出果,定業是可以
經過懺悔成為不定業。二者對定業的定義不同。《廣論》的解釋是:稱為定業不是說它一
定會生果,而是說它的種子一定有生果的能力,只要遇到緣就會生果,但是在遇到緣之前
被剷除,就另當別論。如一顆種子有生果的能力,但是將它煮熟了,那它就不能再生果了
。所以如十善、十惡是屬於定業,定業是否一定會受報?就不一定(例如經過懺悔)。
這邊說定業一定要生果,就要這樣解釋:說定業可以滅除是在說某一種情況,而不是
在說定業,定業是懺不掉的。《廣論》的解釋是以唯識宗為主,唯識宗與中觀宗對定業的
定義不同,但是我們也不能隨便講,要找到一些證據才說。佛經會有很多這種看似相違的
情況,這也就是我們為何要依賴大車軌、十七班智達解釋的原因。
《中論》「若佛不出世,聲聞已滅盡,諸辟支佛智,無依而自生」:佛未出世,四眾
弟子也已經滅盡了,此時辟支佛就會出世,辟支佛是無師自通而出世的。
世尊初轉法輪是在鹿野苑,「鹿野苑」又稱仙人喧嘩處。在佛出世之前,有很多辟支
佛在此處修行。辟支佛又稱小菩薩,他可以利益到一些人。辟支佛教導他人時,不用語言
,用身教,因為用語言會讓人知道他不是遍知。在法的領域,他講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
如果問他一些如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問題,他可能會答不上來,所以他只以身教來利生,如
顯露神通等,這樣會讓人覺得他很了不起。辟支佛還有一點傲氣,當佛出世後,他會覺得
有點丟臉,會轉移到他處。所以在世尊誕生後,他們就跳到空中,以自己修出來的火將自
己燒掉,於是就從空中掉下很多辟支佛的舍利,以此之故,鹿野苑又稱仙人墮處。
佛出世後,有很多聲聞弟子跟著佛修行,之後佛涅槃了,聲聞弟子也沒有了,就進入
暗劫。在暗劫中,辟支佛會出世,直到下一尊佛出世,他們又會到沒有佛法之處。此處就
是在說這個典故。
(自釋)獨覺之福慧輾轉增長勝出聲聞,然無福智資糧、大悲、一切相智等,劣於正覺
,故名為中。此亦不依他教自然智生,唯為自利而自覺悟,故名獨覺。
(記)「此亦不依他教自然智生」:這是前面說過的,獨覺有無師而證悟的特點,一方
面他的智慧是自然而生,成就的那一生不需要老師教,同時他的戒也是自然而得,所以這
句話裡面有很多意思。
得比丘戒有許多方式,像我們受比丘戒,是找一些人傳戒,此稱為四羯摩,這是一種
得戒法。佛陀時代,世尊對某個人說「你過來」,那個人就自然落髮,而得比丘戒等,這
也是一種得戒法。另外,一些在家人修行至成阿羅漢前,就會找一些人,以前面的方式傳
戒給他,所以他得阿羅漢與得比丘戒是同時。獨覺得阿羅漢時也會同時得比丘戒,不同的
是他不需要別人傳戒給他,他是自然而得的。佛陀也是一樣沒有人傳戒給祂,是自然而得
的,佛能傳戒給我們即是因為祂自己有比丘戒。
「唯為自利而自覺悟,故名獨覺」:獨覺有三層意思,一是只想到自己,所以去修道
覺悟,不想別人。二是獨覺不需要同伴,獨居之意。聲聞需要有人講法給他聽,有助伴討
論佛法,藉由團體的力量證悟,但是獨覺不需要,他不需要他人講法,獨來獨往。通常會
以犀牛譬喻獨覺,一般的動物都是二隻角,只有犀牛沒有,獨覺就像犀牛只有一支角一樣
單獨。三是獨覺最後證悟時不需要師長教,他可以自己證悟。所以獨覺有獨居,獨自覺悟
的意思,比較少說「為了自利,不想他利,而稱獨覺」,但是此處有這種說法。
(自釋)聲聞獨覺,要由如來說法乃得出生,故曰能王生。
(記)此處就是前面說的,獨覺百劫中的最後一生不必從佛聽法,但是前面九十九劫都
必須要從佛聽法,所以整體上要說獨覺從佛聽法。
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03-16 13:06:00
cool大果然是行動圖書館 感覺有回答到問題 但文有點長晚點看 阿彌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賊寇)   2020-03-16 13:35:00
南無阿彌陀佛,隨喜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0-03-17 01:30:00
隨喜!
作者: ykkdc (ykk)   2020-03-17 05:57:00
隨喜
作者: shotting (阿狂)   2020-03-17 15:34:00
隨喜,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zboy (tzboy)   2020-03-17 17:54:00
隨喜
作者: Mahasata (爪牙骨角)   2020-03-17 18:53:00
推這篇 可知佛、菩薩摩訶薩難值 禮敬辟支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3-19 22:05:00
隨喜,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