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信真解才有真行真證
「解者,了解,開解,解了」。「《華嚴經》以信解行證為綱要」。一部《大方廣佛
華嚴經》就講這四個字。「蓋因真實信解,方能生起真實行證」。這四個字最重要的信。
沒有真信就不能真解,雖然講經,會把經講偏、講錯,那就是你有疑惑。方老師早年講大
乘經用哲學解釋,很高明,但不是如來真實義。又二十年,真幹,一天不離開經本,終於
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信心才生起來。遇到淨土法門,廣欽老和尚學禪的,但是一生勸人念
佛。如果念佛求生淨土,他決定能得生,他的信心到這個階層,真信真解才有真行真證。
下面「又明記者,記憶分明也。於所聞法,記憶不忘,了了分明,故云明記」。記得
很清楚。人的記性,記憶,年輕的時候好,年老的時候衰退了,臨終病苦,自己的兒女都
不認識。怎樣保持記憶?清淨心、平等心管用。人生在世要用清淨心,不要被世間法染污
,也不要被佛法染污。都要放下,不是真的,真的就是自性。一切放下,自性就現前。我
們自性不能現前,就是因為沒放下,沒有放下障礙。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是
自性的障礙,這三樣東西放下就明心見性,就無所不知,「信解明記,悉皆第一」。悉皆
第一有兩種解釋,一種,「至高無上,人莫能超」,沒有人能超越他;第二,「所信所解
所契」,契就是入,就是證得的境界,「悉契第一義諦。故云悉皆第一」。跟自性相應了
,契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真如自性。
二、具足信解行證,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證果
下面一科「行願精進」,前面說信解,這個地方講行願。
【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無能踰』,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又有殊勝的大行大願,還有念慧力,『增上其心,
堅固不動』。念,念念相續,五力裡頭的念力、慧力現前,所以堅固不動。「殊勝者,佛
教術語」。殊,特殊;勝,超勝。「事之超凡絕俗,世間希有者曰殊勝」。「行願者,乃
身行與心願相資」,資是互相增上。「《菩提心論》曰:求菩提者,發菩提心,修菩提心
。發者,信願也,修者,行也」。行是真幹、落實,將我們所發的心行、願,落實在生活
、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叫行。我們看到很多信解,很少看到行證,如果只有信解沒有
行證,佛法就變成世間法了。現在的佛教有很多不同形式,具足信解行證,這是釋迦牟尼
佛所傳的。有信,沒有解行,是迷信;有信有解,沒有行,變成世間的佛學,佛經哲學。
他有信有解,研究,也講經教學,甚至著作等身,但是他沒有修行,來生依然六道輪迴。
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只有釋迦牟尼佛的法,具足信解行證,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證果。八萬四千法門,無
量法門全靠自力,自己斷煩惱證菩提。一定要斷煩惱才能證得,這叫通途法門。淨土例外
,不靠自力,完全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不靠自己,完全靠阿彌陀佛,靠定了。有不思
議的效果,《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所記載的,都值得我們效法。最殊勝的瑞相無
過於自在往生,一生沒有病、老、死苦。海賢老和尚學佛九十二年,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
年。他的效果就是離苦得樂,無論什麼場所,他都笑咪咪,非常快樂。一生於人無爭,於
世無求,生活過得非常簡單、自在、踏實。他懂農耕,而且又非常勤快,開荒,種糧食,
種蔬菜,種水果,還種樹,喜歡種樹造林。多餘的糧食、蔬菜、水果,完全救濟貧苦,天
天修布施。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句佛號具足眾戒,佛所說的戒律,全在這一句佛號當中,
持戒精嚴。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每一條他都做到,做得很徹底很圓滿,確確實實是念佛
修淨土的人最好的榜樣。稟性溫和善良,有愛心,能幫助一切眾生,人都喜歡親近他。
三、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
《楞嚴經》上「大勢至圓通章」說,「憶佛念佛」,心裡想佛,口裡頭念佛,「現前
當來,必定見佛」。你真想佛,佛會現身給你看,甚至於極樂世界被你看到了。東晉遠公
大師一生四次見佛,見極樂世界。別人問他,極樂世界什麼樣子?跟經典所說一模一樣。
念佛人最淺的功夫,也就是說保證你往生,功夫成片。二六時中,二十四小時,心裡面佛
號沒有中斷,心裡什麼都沒有,統統放下了,只有阿彌陀佛,這叫功夫成片。念到這個功
夫,就會見佛。海賢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有這三個條件,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阿彌
陀佛告訴他,在世間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淨宗學人做好榜樣。在根本上為我們示現,
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四十八願度眾生是真的。我們能夠真信,真正發願,
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成就我們的信願行,幫助我們往生
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不可思議!
所以,「信願行三資糧,此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往生的條件。我們從這裡
到極樂世界,資糧是什麼?一句佛號,信願行,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我願生極樂世界,
願意親近阿彌陀佛;行,一心專念名號。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六字四字都可以。平常我們
念四個字,拜佛的時候我是念六個字,一拜正好念兩句,我念得很慢,南、無、阿、彌、
陀、佛,配合動作,一拜下去到兩個手翻掌,佛字,阿彌陀佛,起來的時候,掌翻過來是
念南、無,起來,我是兩句佛號一拜。平常念佛要慢,你能夠反聞聞自性,就是佛號不出
聲,默念,清清楚楚,自己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東西,這樣容易攝心。
我一次拜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拜下來,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平常念佛默念,
專心聽心裡頭的,阿、彌、陀、佛,聽得清楚。要不專心去聽,外面的干擾就進來了。就
是專心,海賢老和尚說,「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特別念佛,心要專,心專聽不到
外面的,注意力統統在佛號上。印光大師教我們計數,從一到十,從一到十,不要十一、
十二。要記不得,分作兩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記不住,用三三四,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是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很好用,能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讓清
淨心、平等心慢慢恢復。不要著急,不要害怕,穩穩當當念下去就好。
==
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很好用,能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讓清淨心、平等心慢慢恢復。
不要著急,不要害怕,穩穩當當念下去就好。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