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從看破放下下手。
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六度前五度是放下,最後般若度是看破。先看破還是先放
下?各人根性不同,因緣不同,沒有一定。多數人先從放下下手,所以六波羅蜜的排列,
前五度擺在前面,都是放下。布施放下慳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瞋恚,精進放下懈
怠,禪定放下散亂,般若智慧放下愚痴。菩薩修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
,放下幫助看破,相輔相成。學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這六門功課是證涅槃的正因。
這是佛陀教菩薩修學的六門功課,布施對治慳貪,慳是吝嗇,貪是貪求,什麼時候我們沒
有吝嗇的概念、貪求的欲望,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六度所對治的六種全都是染污,染污我
們自己的真心,就是清淨平等。有慳貪就不清淨,心是浮動的就不平等。佛法修學的目的
就是成佛。成佛是成就圓滿的智慧、德行、相好,這是大乘菩薩修學終極的目標。用什麼
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就是這六大類。每一條裡面所含的境界是沒有
邊際的,無量無邊。
二、首先把物質上、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統統放下,歡喜布施
眾生對於一切法都貪戀、都希求,分別執著,這就把本來是佛變成六道眾生,在佛的
眼目當中可憐憫者。自性本有的無量智慧變成無量煩惱。佛現在教我們放下,首先把物質
上、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統統放下。放下了,做人還有什麼意思?凡夫所認識的快樂,都是
刺激,好像吸毒,為什麼吸毒?快樂,這種樂。這個樂付出的代價極其痛苦,哪裡是樂?
佛法裡面有沒有樂?有。凡是隨順性德的有樂。《論語》頭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乎」,那個悅就是喜悅,就是快樂。這樂從哪裡來的?學,學了之後落實在生活、工作、
處事待人接物,快樂!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不亦悅乎。這種快樂不是外面的刺激,從
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海賢老和尚身上完全看到,老法師歡喜布施,一生開闢荒山一百多畝
。收穫除了自己需要用的,多餘的糧食、蔬菜、水果,拿去救濟,周邊幾個縣市,遇到災
難的、缺乏的,他去救濟。喜歡布施,喜歡與大家共享,能夠捨己為人,財布施。
還有法布施。老和尚一生沒讀過書,不認識字,沒有念過、聽過一部經。一句阿彌陀
佛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念佛的功夫究竟圓滿,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修得非常如
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這句佛號一天幾萬遍,九十二年沒休息。心裡沒有
妄想、雜念,只有佛號,念到一心不亂,自性般若智慧現前,他說我什麼都知道。所以佛
讚歎他修得好,可以做學佛同學的榜樣,是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最好的模範。如果信心
不足,這個碟片多看,一天可以看三次,每天念佛一萬聲,專修淨土,一年根紮下去,不
定什麼時候就其義自見,就開悟。開悟的人是佛門大善知識,所在之處,諸佛護念,龍天
善神擁護,這個地區少災少難。他縱然不能消除大眾的業障,肯定能減輕大眾所受的災難
。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在教化,這裡頭有財施、法施、無畏布施,圓滿的布施。看出來你就
能學會,學到,利益無量無邊,慢慢吝嗇心沒有了,貪愛心淡薄了,智慧就開了。清淨心
生智慧,染污心生煩惱,智慧是這麼來的。
三、持戒、忍辱
第二,持戒。海賢老和尚沒學過戒律,大概受戒的時候,三皈五戒、沙彌十戒,比丘
、比丘尼戒,出家戒,再往上有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這些戒本他學過
。他聽明白了,根本的戒律就是五戒十善,一切戒律全包括在其中,老和尚做到了。不殺
生、不淫欲、不偷盜、不兩舌、不妄語,老和尚一生沒打過妄語,這是持戒清淨。持戒得
清淨心,布施、持戒得清淨心。
忍辱,老和尚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毀謗、批評過任何人,沒有瞋恨的念頭,忍辱
波羅蜜圓滿。一天到晚都是歡歡喜喜,滿面笑容,像彌勒菩薩一樣。無論僧家俗家,男女
老少對他都尊敬,都喜歡親近他,他的磁場好!真正有修行的人,磁場不一樣。章嘉大師
的小道場,磁場非常好,是一種享受,你的心能定下來,不起妄想、雜念。
對毀謗、侮辱、陷害你的人沒有怨恨心,見到他們還尊敬他,決定沒有報復,修忍辱
波羅蜜。沒有怨恨報復,反而感謝,感謝你替我消業障。這個念頭是正念,不但不怪罪這
些陷害我的人,我還要感恩他。我們無量劫到今天,造多少罪業,業障怎麼消?忍辱是消
怨害的業障,能忍就消了。一般人不服,要報復,這個報復的念頭生起來,生生世世沒完
沒了,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結果造極重的罪業,最後墮到地獄去了,害人自害。對於害
我們的人,都不可以怨恨,有怨恨,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非常可憐,非常悽慘。所以真正
覺悟,受了就算了,這個帳就了了,這是有智慧、有德行的人,能忍,什麼都能忍。
四、精進、禪定、般若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學佛同學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不少。一個
法門嫌少,要多學幾個,殊不知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勇猛精進,海賢顯
示在一句佛號不離口。老人家金剛持,口在動,沒有聲音,心裡在念佛,念佛不中斷。念
累了就休息,很自在;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
。凡夫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禪定後面覺,覺
就是開悟,就是般若波羅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覺就成佛。布施、持戒是入門。修因
是「清淨平等覺」,得的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量壽是
福德,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莊嚴就是美好,稱心如意,
沒有一樣不滿足,富貴到極處。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什麼地方?在
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所以智慧是對治愚痴的,
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貪從哪裡來?從欲望來。欲望裡最嚴重的是情執,很難斷。瞋恚
從嫉妒、傲慢。愚痴從懷疑來。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五、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海賢老法師九十二年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
斷、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心量大,一切人不管認不認識,只要遇到了,那個人有苦難
,他一定幫助,沒有任何條件。日常生活當中,老人家放生,看到小貓、小狗,他都餵,
蚊蟲、螞蟻小動物,決定沒有傷害的。老人家慈悲,對於一切眾生都這麼愛護,何況對人
!所以老和尚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
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他不念經也不講
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做出榜樣給你看。「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
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願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實
實在在「攝四弘誓願」。法藏比丘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所以菩薩道修圓滿
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
==
學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所以這六門功課是證涅槃的正因
前五度是放下,最後般若度是看破。六度所對治的六種全都是染污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