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止定與觀定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21-08-10 19:25:54
此文乃是回應以下推文問題
│ 文章代碼(AID): #1X2W6PRj (Buddhism) [ptt.cc] [討論] 關於無想天與無色界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8045721.A.6ED.html │
→ FHShih : 請問,『以一切相的不作意,進入後住於無相心定』 08/06 21:13
→ FHShih : 為什麼需要慧觀? 觀啥? 真的不懂 08/06 21:13
→ FHShih : 我依然還是不認為無想定需要慧觀。 08/06 21:13
定境可以分為止定(由止而入)與觀定(由觀而入):
由止而入,就是要作意壹止某相,譬如四禪八定的禪相,或如密宗觀想的種種壇城相。
相愈複雜,定境愈低,相愈心空,定境愈高。
為什麼要作意?因為一般不作意時,就是心意亂飄,五蓋障礙現起。
譬如一般人努力不作意的狀態,往往落入昏沉睡眠的有分心流而已;
那是昏沉,不是定境!
所以由止而入,就是必須作意壹止某相,如此定境只能落於有相界。
有相界最高的想,就是「什麼想都沒有」的想,就是空無邊處。
有相界最高的存在(相,因為已超越想而不能算是想),就是非想非非想處。
作意而入的定境,只能落於有相界;因為心識作意,只能作意於相,而不能作意於無相!
那麼要如何進入無相界呢?
就是佛陀在《相應部40相應9經/無相的詢問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144.htm
講的方法:『以一切相的不作意,進入後住於無相心定』
這方法不是「不作意」,而是「以一切相的不作意」,也就是要脫離一切有相。
實修方法就是慧觀諸行生滅,當行者可見生滅現起,代表無相界已經顯現;
因為無相界開始顯現,行者才會觀見個個有相之間的生滅分界。
然後行者體察一切有相的無常、苦、無我。
行者繼續專注觀察生滅,依於體察無常或苦或無我而觀諸行生滅,
以體察無常而觀是無相三昧;以體察苦而觀是無願三昧,以體察無我而觀是空三昧。
行者可以隨其因緣而任選一三昧途徑脫離有相,隨著無相界顯現增長,
有相界生滅會逐漸成為壞滅─一閃即逝,只見一切有相不斷壞滅逝去。
最終突然一切生滅完全止息,行者心識脫離有相界而進入後安住於無相界,
這就是佛陀所謂『進入後住於無相心定』。
此無相界就是《阿毗達摩》所謂心識安住涅槃的境界,
也就是無想定及初二三四果的果定境界。
對應佛陀於《中部1經/根本法門經》所述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01.htm
無想定就相應於「以一般人之力的第一理趣階位」,
初二三果定就相應於「以有學之力的第二理趣階位」,
最初階的一般阿羅漢的四果果定就相應於「以煩惱已盡之力的第三理趣階位」。
然後在從阿羅漢到佛的對於無相界涅槃,經中都說:
 「他證知涅槃為涅槃,證知涅槃為涅槃後,不思量涅槃、不在涅槃中思量、
  不從涅槃思量、不思量『涅槃是我的』而不歡喜涅槃」
阿羅漢入滅解脫後的境界,並不是住於四果果定的無相涅槃境界,
也不是大乘所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無住涅槃境界。
這就相關,解脫者的無餘涅槃,不是住於有相界,不是住於無相界,
不是既住於有相界也住於無相界,不是既不住於有相界也不住於無相界,
那不是以言語表達或意識想像可以完整直接描述的境界。
以上就是所有止觀修行的定境相關說明,
→ FHShih : 如果只承許巴利四部佛典,本來就會有非常多的缺漏, 08/06 21:14
→ FHShih : 因為佛說法49年,並不是只說初轉法輪而已。 08/06 21:14
巴利四部佛典不是初轉法輪,初轉法輪是記於《轉法輪經》。
巴利四部佛典是佛陀與弟子於佛陀一生中的重要法教講說集結。
→ FHShih : 我認為依經典來看,無想定只是單純的不作意,並沒有 08/06 21:15
→ FHShih : 入空慧的[無相],兩邊完全是兩件事情。 08/06 21:16
上面已說,單純不作意並不會入定。
→ FHShih : 要修到無作意,如你上面說的那種狀況,不需要觀生滅 08/06 21:18
→ FHShih : 看著生滅之間的無相為所緣,生起定,這也不叫作慧觀 08/06 21:19
→ FHShih : 這和慧觀基本完全沒有關係,都還單純在止的範圍。 08/06 21:20
→ FHShih : 就算這樣一直緣著間隙的無相,也不會是慧觀,證不了 08/06 21:21
→ FHShih : 初果。 08/06 21:21
作意不能及於無相界,所以佛陀並不教導「以一切無相的作意」,
而是教導「以一切相的不作意」,這也就是為何定境可以分為止定與觀定。
只要是可以作意的空無對象,都還是處於有相界,譬如四空定之相。
→ FHShih : 在藏傳佛教中,有和你所描述很相近的修持法,單單純 08/06 21:25
→ FHShih : 只有[止]的部分,和慧觀是真的遠遠無關係。 08/06 21:25
→ FHShih : 如果用邏輯來看也很簡單,如果無想定真的是"慧觀" 08/06 21:26
→ FHShih : 那無想天人長劫以來住於無想定中,時間長到許多尊佛 08/06 21:26
→ FHShih : 都出世又滅度完了,他都還在無想定中,如果他真的有 08/06 21:28
→ FHShih : 在無想定當中作慧觀,理論上早就該證初果了。但沒有 08/06 21:28
→ FHShih : 這麼長時間的"慧觀",早該要證初果乃至阿羅漢了吧? 08/06 21:29
→ FHShih : 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無想天人是能夠證果的? 證明了無想 08/06 21:29
→ FHShih : 定是完全沒有一點點慧觀的。單純只有"定"而已。 08/06 21:29
是慧觀入無想定或無相心定,不是在無想定或無相心定中修習慧觀。
初果聖者也無法在初果果定中修習慧觀達到二果,
祂必須退出初果果定才能修習朝向二果的慧觀。
→ FHShih : 才會出現你說的:無想天人浪費時間 這件事... 08/06 21:30
→ FHShih : 既然是浪費時間,沒辦法證果,那就肯定會變愚痴阿.. 08/06 21:31
無想定浪費時間是因為其一生都不動在定中,
不像其他長壽天的投生定心只是潛意識有分心流,還可以現起許多意識心流生活學習。
→ VanDeLord : 我也不認為和慧觀有關,無想定僅是止禪的一種定。 08/06 21:33
無想定是觀禪的最初定境。
觀禪共有五類定境,由低至高是無想定、初果果定、二果果定、三果果定、四果果定。
這些果定如果還要細分,還可分為無相心定、無願心定、空心定,
但一般常是都稱為無相心定。
我已經講完了在此版可以說明的無想定相關內容,
至於無想定的境界,講出來應該一定會違反版規,所以我就不方便在此說明,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