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勝義菩提心(闡釋「勝義菩提心」的性相)

作者: ykkdc (ykk)   2021-12-31 20:09:37
轉自:倉忠祖古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sadong.rinpoche/posts/290111893123054
勝義菩提心___倉忠祖古 闡釋
如《莊嚴經論》說:「極承事諸佛,廣積福慧資,法無分別智,生故許彼勝。」
如《修行次第中篇》說:「勝義菩提心是超越世間,遠離一切戲論,極為光明,是勝
義行境,無垢,不動,如無風的燈火之續流。」
此中,「超越世間」意謂,勝義菩提心是出世間現證空性聖道(未現證勝義諦空性,
謂世間異生凡夫,現證空性是聖者道,現證勝義諦空性是證得出世間的聖者);
「離戲論」意謂,遠離所破品諦實成立之戲論(戲論是我執,諦實成立之執);
「極光明」意謂,現證空性智極為光明;
「勝義行境」意謂勝義菩提心的所緣是勝義諦(勝義諦即空性);
「無垢」意謂,勝義菩提心是無漏法(現證勝義諦空性的根本智,又稱無漏智);
「不動」意謂,現證空性猶如水中加水(如水注水),本質堅穩不為他法所動搖;
「如無風燈火之續流」譬喻現證空性智(屬第六意知)清楚見到勝義諦空性。
如《現觀莊嚴論釋.顯明佛母義之燈》說:
「後者的體性有的,承許為:於圓滿菩提的實相(佛果菩提的實相,即佛果的勝義諦
性質)二現隱沒,且安住於大乘智慧證類的大乘聖者心續中的主要意識(第六意識)。」
(註:現證空性之智如水注水,即入定空性現證空性之智,屬於二現隱沒之意識,可
參考板上發過的文章:2021-11-28 [法語] 達賴喇嘛談佛性 2016尊者答信徒問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0669791.A.31F.html)
如上所說,勝義菩提心的定義為:「於圓滿菩提(即佛果菩提)的實相(即勝義諦空
性)二現隱沒,且安住於大乘智慧證類之大乘聖者心續中的主要意識。」
要言之,就是大悲所攝之菩薩聖者現證空性平等智之意識(屬第六意識心王)。
主要必須是:大悲所攝、菩薩聖者現證空性平等智的心王(心、心所當中,大悲屬第
六意知的心所,由大悲的動機所攝持,現證空性根本智的第六意識心王屬勝義菩提心)。
其中道理,如《修行次第中篇》中所說意趣,簡要言之,勝義菩提心就是「大乘聖者
現證空性平等智之心王(屬第六意識心王)」。
總的來說,菩提心本身是心王,但是,勝義菩提心則是菩薩入定空性平等智之心王。
(菩提心可分為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一位補特伽羅的心續,心、心所當中,世
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都屬第六意識心王,勝義菩提心是大乘聖者入定空性根本智的第六
意識心王。)
舉出事例,大乘見道無間道聖者心續中現證空性平等智之心王,彼心王是勝義菩提心。
以何理將「菩薩聖者現證空性平等智的心王」取名為勝義菩提心?
以現證空性而言(大乘道的五道十地功德當中,見道位以上才有現證空性),菩薩初
地(大乘見道位),乃至佛地(大乘無學位),現證空性並無任何差別。
例如,菩薩初地(屬見道位)入定空性平等智(入定空性的根本定智,即聖者的根本
智,又稱無漏智、無分別智)、菩薩二地(屬修道位)入定空性平等智,彼二智以通達空
性而言(見道位所通達的空性與修道位所通達的空性)無絲毫差別。
由此再說,菩薩聖者現證空性平等智之心王,彼心王通達諸法上的空性,所以,也是
通達無上菩提(佛果)自法上的空性、報身上的空性、化身上的空性等等。如是,因為所
緣空性是勝義諦,故將菩薩聖者通達空性之心王(屬第六意識心王)取名為勝義菩提心。
>>>>>
註:
摘自 尊者達賴喇嘛《菩提心釋論》2014-11-02 美國紐約
我們們在道地功德(例如大乘道的五道十地)增上的時候,就是說從一地(初地)變
二地,二地變三地,就是十地的這種功德增上。
或只是資糧道變為加行道,加行道變為見道,見道變為修道,這種道地功德的增上的
時候,最主要是以根本定為主的,不是在後得道的時候而增上道地功德的。
怎麼說呢?因為要從見道(例如初地是見道位)轉為修道(二地是修道位)的時候,
必須在現證空性、入定的當下(入定空性現證空性的平等智、根本智當中),斷除了修道
所斷之後,才會轉為修道。
所以從見道到修道的這個過程,在轉換的過程當中(例如從見道位的初地轉換到修道
位的二地),是在現證空性(現證空性的根本定智)的當下:
入定(初地菩薩緊隨著見道位最後續流入定空性現證空性)的同時,首先先正對治修
道所斷(初地菩薩入定空性的修道根本智無間道正對治修所斷),之後再斷除(下一剎那
,初地菩薩入定空性的修道根本智解脫道獲得斷除所斷的滅諦,從初地轉成二地),所以
都在入定的情況當中才有辦法的。
為什麼呢?因為修道所斷,必須由空正見(由現證空性的智慧現量,即現證空性的道
諦、現證空性的根本智、無漏智、無分別智)直接斷除以外,透過方便品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在此也說到了,不只世俗菩提心要生起以外(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當中,當
說到菩提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正式的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只是以言詮門
的分類而說,勝義菩提心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空正見、現證空性的智慧),
(註:一般佛典經文說,新發意菩薩,即初發心菩薩。發意菩薩,發什麼心意?發心
菩薩所發的菩提心,又稱世俗菩提心,是正式的菩提心。發意菩薩所發的菩提心、世俗菩
提心,即菩薩的第六意知由大悲所攝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希求同俱相應的第六意知心王。)
與世俗菩提心輔助下(世俗菩提心的輔助,即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動機所攝持,為圓滿
佛果的菩提道,為求大菩提、大乘的菩提道),而產生現證空性的這個勝義菩提心——
所謂勝義菩提心,就是在世俗菩提心生起的基礎上(菩提心是發心成佛的動機),「
現證空性的這個智慧」叫「勝義菩提心」也得生起,就是在此要說的主要內容(大乘五道
十地,除了要有菩提心的發心,也要空正見,五道十地的功德增上主要是透過空正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