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47

作者: ykkdc (ykk)   2022-07-16 16:38:14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菩提道次第廣論(第41-1講)/蔣揚仁欽中譯
另外一派又有人這麼說,「又有說於所緣住心,皆是著相,都是相執」都是一種執著
,「遂以不繫所緣無依而住,謂修空性」這才叫做空相,這才叫做空性,所以謂修空性。
於是宗大師回覆答說:「此是未解修空之現相。當知爾時若全無知,則亦無修空之定
。若有知者,為知何事,故亦定有所知,有所知故,即彼心之所緣,以境與所緣所知,是
一義故。」
按照您這種的說法的話,您是完全不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空性的觀修。
為什麼呢?如果這時候有意識的話,那這個意識它一定有個境才叫做識,否則無境何
來的識,就像是無所知,何來的能知,能知就是意識。
所以,沒有了境怎麼會有識,同樣的沒有所知,何來的能知?識和知的意思是一樣的
,所以沒有了識,何來的知?如果沒有知的話,那就沒有辦法使我們修空呀!
就是因為是有知的緣故,所以才有境,有境的話,自然的就去認知、去了解、去意識
到這個境,所以(有人說)一切的意識都是相執,遠離了執取,沒有了意識這叫做修空,
這是錯誤的。
因為你在修空的時候,你必須用心去修空,什麼東西都沒有,怎麼修空呢?所以,一
定要有個意識,一定要有個心去修空,我們才叫做空性的觀修,我們正在作空性的觀修。
否則的話,沒來的心,沒來的識,我們如何作空性的觀修?
既然有了心的話,按照您的說法來講的話,就不應該叫做觀修空性了。因為有了心的
話,他就會去執取它的所緣境,會去認知或者意識到它的所知,這樣的話又變成了相執,
這樣的話就變成不是修空。所以根本沒有修空的人,會有這種自相矛盾的一個問題了。
修空的時候沒有識,所以何來說修空?有識的時候,又不應該說修空,因為有識的時
候,變成相執,所以這就是有很大的矛盾點。
「是則應許,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說不應正理。」所以透過上述所說的這種矛
盾的反駁,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是不符合邏輯的。
「又是否修空,須觀是否安住通達實性之見而修,非觀於境有無分別,下當廣說。」
「又說安住無所緣者,彼必先念:「我當持心,必令於境全不流散。」次持其心。是
則緣於唯心所緣,持心不散,言無所緣與自心相違。」
而且那些說,要無分別作意的人,他們說遠離一切相執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這樣想,
我要遠離一切的相執,善也不去緣念,惡也不去緣念,如果要這樣想的話,那就變成你已
經有在想東西了,而不是我什麼都不要想,因為你正在想一個我善也不要想,惡也不要想
的這個念頭了,所以這個是矛盾的。
因為一旦有了心,它一定會去執取,一定會去想東西,所以這個會有矛盾點。在大圓
滿的教授裡面,隨著不同的善巧引導的方式,所以有說到了識、還有知的不同,所以當我
們說到識的時候,以大圓滿的教授的觀點來看的話,是屬於由暫時氣流之所產生的一種心
,像這一種的詮釋方式來講的話,其實他最主要的意趣並沒有錯。只是他去取名的時候,
他用了不同的名相去作詮釋而已,所以這個我們要了解。
「故明修定諸大教典,說多種所緣,義如前說,故於住心之所緣,應當善巧。又修次
論說,奢摩他所緣無定」,所以奢摩他的所緣境,並沒有決定說一定要修那一個,這是沒
有的。道炬論說「隨一所緣者,義謂不須定拘一種所緣差別,非說凡事皆作所緣。」
>>>>>
[1] 修定是依某一補特伽羅內心觀修而安立,有補特伽羅就有心,補特伽羅依其內心觀修
就觀修空性而言,並非將心識滅除,心識是持續之流,是不能滅掉的。從無始輪迴以
來,一直持續流動到現今,將來還要繼續流動下去,乃至成佛之後,補特伽羅佛聖者的心
識也會繼續流動下去。心識本身是個續流,只要心識存在,就一定會有對境在心識出現。
那觀修空性是滅除什麼?在心識對境以錯亂的方式呈現時,心識對於對境的了解錯亂
顛倒,應將這種錯誤滅掉。對境本應如理如實地以本來面貌出現在心識中,應該要這樣。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當心識對境以錯誤方式呈現,如以自性成立的方式呈現時,心識顛倒
執取自性成立,心識以錯誤的耽著境顛倒趨入對境,就要將錯誤滅掉,要滅掉的是這個。
觀修空性是對境在心識中出現時,內心對它錯亂的了解要排除掉,讓對境究竟的實相
如理如實地以原來面貌在內心出現。對境究竟的實相就是空性,讓對境真正究竟的實相在
內心明白、清晰地出現,那麼內心的了解、明白的能力更強大,並非完全不明白、完全不
了解,完全不認知,就像泥土、石頭一樣,這樣不能當作觀修。
[2] 當一位補特伽羅的內心意識在觀修空性時,他的內心意識稱作不生滅心,此時他的內
心以無遮的方式認識的所知—空性—是內心的對境,空性此所知屬非生滅的無為法,
心識安住此不生滅的對境取名不生滅心,所以內心在觀修空性時,有能知也有所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