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們內心的續流,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等心的染污後,心的續流仍然持續下去
: 例如,八地菩薩證得的無生法忍,不會再生起煩惱,因為他的內心意知當中已斷除無
: 明的俱生我見,俱生我見所產生的煩惱續流已被斷除,但是他的心的續流仍然持續下去。
補充
摘自:《攝類學》小理路—小因果單元/洛桑卻配格西教授 法炬法師翻譯
凡是實事不一定就是近取因,先談是實事也是近取因者。
如瓶子,瓶子的近取因是它的前一剎那,第一剎那是第二剎那的近取因,第二剎那是
第三剎那的近取因,也就是前剎那是後剎那的近取因;種子長出苗芽,苗芽將來又結種子
,所以種子是苗芽的近取因,苗芽也是未來種子的近取因。
補特伽羅也是,前世的補特伽羅是這一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這一世的補特伽羅是後
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乃至未成佛以前每一世的補特伽羅都是後一世補特伽羅的近取因。
有什麼是實事而非近取因?
比如以無間道為正對治,斷除貪、瞋、實執等習氣之後,它就不再有續流了,因此:
(1) 最後剎那的貪、瞋、實執等習氣,因為以無間道斷除貪、瞋、實執等習氣獲得解
脫,不再有自己本身的質流,因此,不是近取因。
另外,(2)…(3)…(略..)
>>>>>
[1] 貪等俱生煩惱有粗細品,見道後,各地的無間道所對治的貪等煩惱都不是近取因
大乘補特伽羅見道後,見道位最後續流入定空性的無間道正對治最粗品俱生煩惱障時
從見道位轉入修道位,於斷除最粗品俱生煩惱的解脫道獲得二地。二地至七地亦同,各地
最後續流入定空性的無間道正對治所斷品而於下一剎那解脫道登移上一地,乃至第八地。
無間道包括見道無間道、修道無間道。大乘初地見道無間道正對治遍計煩惱,初地至
七地各地最後續流的修道無間道正對治各自所對治的俱生煩惱,彼等無間道所對治的煩惱
都不是近取因。以無間道正對治所對治的煩惱之後,生生世世都不會再生起該分煩惱障。
[2] 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因緣法,那麼,凡是無常法周遍是近取因嗎?不周遍。
例如,大乘修道位當中,第七地菩薩最後續流的意知入定空性的無間道,正對治最後
一品俱生煩惱障,下一剎那的意知獲得已斷除俱生煩惱障的解脫道,獲得第八地的轉依。
大乘第七地的意知轉為第八地的意知、獲得第八地之智的第一剎那的同時已斷盡煩惱障。
大乘補特伽羅獲得第八地時,心續中的俱生我執煩惱障已被完全斷除,所以,在獲得
第八地的前一剎那,即第七地最後續流的無間道所對治的貪等俱生煩惱障,不是近取因。
獲得第八地的無生法忍,已斷盡煩惱障,他的意知再也不會生起無明我執煩惱的顛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