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kkdc (ykk)
2022-12-10 18:02:44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九住心是未生起奢摩他前的過程,由六力來成辦。
六力是: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
習力。
由聽聞力來成辦第一內住心;由思惟力成辦第二續住心;由憶念力來成辦第三安住心
和第四近住心;由正知力來成辦第五調伏心和第六寂靜心;由精進力成辦第七最極寂靜和
第八專注一趣;由串習力來成辦第九等住心。
第九住心時,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不需要去對治,因為已完全沒有沉、掉的障礙。
只要一開始有個念頭:「我要緣……」,想定所緣後,心就能自然地住於其上,完全不需
要防護什麼。就像讀熟了經文,雖然心沒有特意去注意,但隨口能不斷地讀誦出經文。
這時候(獲得第九住心)的三摩地能無間斷地長時間流轉,可以隨心所欲地安住,要
安住多久就能安住多久,不需要刻意去防護沉、掉,「故名無加行或名無功用」。
要生起第九住心,即要產生無功用之前,必須刻意對治沉、掉,這要由正念及正知來
成辦。
第八住心和第九住心都不會有沉、掉障礙,但是第八住心一開始時要專注,而第九住
心一開始就不需要刻意地專注,即能自然地安住。第八住心時,仍必須依賴無間斷的正念
和正知,所以叫作「有行或有功用」。
為了生起專注一境的第八住心,必須於微細沉、掉等法隨生隨除而不忍受,因此需要
依賴第七住心。
要想生起第七住心,必須要先了知諸惡尋思及煩惱等散亂的過患,這要有非常強而有
力的正知來做觀察,所以必須要先成辦具有此正知的第五及第六住心。
要生起強而有力的正知,必須在心為沉、掉所轉時能馬上憶念察覺,及於所緣境念不
會散,所以必須要第三及第四住心。
要想成辦第三及第四住心,必須讓心安住在所緣境上,並且要持續不散,所以要先生
起第一和第二住心。
宗喀巴大師以還滅的角度(逆次第)來解釋九住心,解釋得非常圓滿。由此,我們可
以對九住心產生一個整體的概念,知道修禪時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屆時該採取怎樣的對
治法,及在無沉、掉時應該要依止「無功用」的對治等。
如果我們能把「先應隨逐所聞教授」至「無諸功用勝三摩地」全部背下來,反覆思惟
所說內涵,對修禪是絕對有幫助的。
>>>>>
[1] 九住心順次第說,內心於所緣安住的品質,由第一住心、第二住心..至第九住心等持
九住心逆次第說,要獲得第九住心,先要有第八住心,要獲得第八住心,先要有第七
住心,要獲得第七住心,先要有第六住心,要獲得第六住心,先要有第五住心..倒推回去
[2]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當知此中,由六種力,方能成辦九種心住。
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
初由聽聞、思惟二力,數聞數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於內境住(第一住心),及即於此
相續方便、澄淨方便等遍安住(第二住心)。如是於內繫縛心已,由憶念力,數數作意,攝
錄其心令不散亂,安住(第三住心)、近住(第四住心)。從此已後,由正知力,調息其心,
於其諸相、諸惡尋思、諸隨煩惱,不令流散,調順(第五住心)、寂靜(第六住心)。由精進
力,設彼二種(沉沒、掉舉)暫現行時,能不忍受,尋即斷滅,除遣變吐,最極寂靜(第七
住心)、專注一趣(第八住心)。由串習力,等持成滿(第九住心)。即於如是,九種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