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95

作者: ykkdc (ykk)   2023-01-02 18:46:33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以下說明七作意。
如是別思上下諸地功德、過失,善了其相。時為聞成,時為思成,故此作意聞思間雜
。由如是修,超過聞思,唯有修相,一向勝解粗靜之義,是名勝解作意。
《聲聞地》云︰「於所緣相修奢摩他、毗缽舍那。」第六作意時亦云:「修奢摩他、
毗缽舍那。」
初作意時說緣義等六事,此於餘處毗缽舍那中亦多宣說,是故此等雖非修習無我正見
,然是毗缽舍那亦不相違。故此諸作意之時,是由雙修止觀而斷煩惱。
修習之理,謂若分辨粗靜之義,數數觀察,即是修習毗缽舍那。觀察之後於粗靜義一
趣安住,即是修習正奢摩他。】
一、了相作意。
觀欲界過失、色界功德,或為聞而成慧、或為思而成慧,還沒達到止觀雙運,是了相
作意。
了相作意又稱「聞思間雜的作意」,七作意中,其他六個都沒有聞思間雜的情況。
二、勝解作意。
觀修粗靜相,超過聞思的階段,以止觀雙運修,是勝解作意。
「初作意時說緣義等六事」:「六事」是義、物、相、方向、時、理。理解為粗靜相
就可以了。
觀這些內容,雖然不是在觀無我,也可以說是觀。
了相作意、勝解作意時,是在得止的基礎上修觀,那時候只有修觀嗎?也不是,有時
候也會修止。
【如是所修初、二作意,是為厭壞對治。如是展轉修習止觀,由修習故,若時生起欲
界上品煩惱對治,是名遠離作意。
又,由間雜薰修止觀,若能伏斷中品煩惱,是名攝樂作意。
次若觀見能障善行欲界煩惱住定、出定皆不現行,不應粗尋便謂:「我今已斷煩惱。
」當更審察:「為我實於諸欲尚未離欲而不行耶?抑由離欲而不行耶?」
作是念已,為醒覺故,隨於一種可愛淨境攀緣思惟,若見貪欲仍可生起,為斷彼故喜
樂修習,是名為觀察作意。
由此能捨未斷謂斷諸增上慢,次更如前於粗靜義別別觀察,於觀察後安住一趣,由善
薰修此二事故,若時生起欲界下品煩惱對治,是名加行究竟作意。
第三、第四、第六作意,是能伏斷煩惱對治。】
三、遠離作意。
了相作意、勝解作意只是對治煩惱的前行。對治欲界大的煩惱是遠離作意。
四、攝樂作意。
對治欲界中品煩惱是攝樂作意。
五、觀察作意。
對治煩惱後,入定、出定時,煩惱都不現起,但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斷了煩惱,為了
清楚這點,就緣可愛境測試自己是不是還生貪,結果發現自己仍然沒有斷完,就再去觀修
粗靜相。
六、加行究竟作意。
對治欲界小的煩惱是加行究竟作意。
結論:真正對治煩惱的是第三、四、六作意。
【如是若斷軟品煩惱,即是摧壞一切欲界煩惱現行,暫無少分而能現起,然非畢竟永
害種子。】
七、加行究竟果作意。
斷欲界九品煩惱即得初禪正禪。
用世間道斷煩惱是暫伏煩惱,不如用出世間道可以永斷煩惱。
「暫」是針對出世間道而說,暫時可能是多生都不生起。
(...待續...)
>>>>>
[1] 《瑜伽師地論》(唐.玄奘法師譯):
「由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
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2] 由初禪近分七作意伏斷欲界九品煩惱,獲得初禪(色界第一靜慮)正行
透過九住心(另一角度八斷行滅五過失)獲得第九住心的等持之後,由第九住心的禪
定增長,進一步獲得身心輕安的止,即獲得奢摩他,即獲得初禪近分最初作意所攝唯止。
獲得初禪近分初作意的止之後,為了對治欲界煩惱獲得初禪正行,以世間道而言開始
觀上界為靜、下界為粗的粗靜相道,開始觀察上下諸地功德、過失的作意稱為了相作意。
從了相作意開始,經過七作意伏斷欲界九品煩惱,獲得色界初禪第一靜慮的正行定。
了相作意,觀察粗靜相道的初作意,此時還未得正式的觀,了相作意的觀是得正式的
觀之前行,由了相作意的觀力獲得身心輕安的觀時,即獲得第二勝解作意的觀。以世間道
而言,由觀粗靜相獲得第二勝解作意的觀,即獲得正式的觀,正式的觀與止觀雙運同義。
獲得正式的觀(第二作意止觀雙運的勝解作意)時,還未有對治煩惱的能力,當能夠
對治大品煩惱(或說粗品煩惱、上品煩惱)時,即是第三作意遠離作意,遠離作意對治屬
大品的三品煩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