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96

作者: ykkdc (ykk)   2023-01-02 18:54:48
摘自:《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造論/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由此能離無所有處以下諸欲,然尚不能滅除有頂現行煩惱,何況能得永度生死!】
剛才是從欲界到色界的過程,以此類推至有頂(即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但是觀修
粗靜相無法斷除有頂煩惱。
色聲等五欲,對欲界來說是很好的資具,對色界來說就不是,初禪會斷除貪五欲。
尋伺,對初禪來說是很好的工具,對二禪來說卻是過患,二禪會斷除尋伺。
也就是,對欲界來說是好的,初禪要斷除,對初禪來說是好的,二禪要斷除,以此推
理至第四禪。
之後,覺得只要有色法就對內心還有干擾,無色比較好,所以要斷除色。
欲界與上二界(色界、無色界)是就貪著外在還是內在來區分,色界四禪是以支分﹙
工具﹚來區分,無色界四禪是以所緣來區分。
【然依靜慮亦能獲得五種神通,恐繁不錄,如《聲聞地》極廣宣說,應當了知。】
得正禪後,可以修五眼、六通等。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也提到修止可以得神
通。
神通中有他心通,如果師長有他心通,就可以對症下藥地利益弟子。擁有神通對弘法
利生很有幫助。
【現在無修此等根本靜慮之理,故亦無有錯誤引導。然於此等若真了解,則於餘定亦
斷歧途最為利益。】
以上說了世間道的部分。現在﹙宗喀巴大師當時﹚已經沒有人修這些了,也就沒有錯
誤的引導,所以不是為了糾正錯誤而說。談這些是為了有正確的認識,可以避免誤入歧途。
【如是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及五神通,與外道共,唯得此定非但不能脫離生死,反於
生死而為繫縛,故於奢摩他不應喜足,更當尋求真無我見毗缽舍那。
縱未廣知修初靜慮等根本定法,然於前說修奢摩他或名作意法定當了知。此是般若波
羅蜜多甚深經等所說九種住心,《中觀修次》之所建立,如前已引。
又,《莊嚴經論》及無著菩薩於《菩薩地》、《大乘對法》、《攝決擇分》解彼意趣。
又,《攝決擇分》於止觀二法指《聲聞地》,故《聲聞地》解釋最廣。
又,此諸義,《中觀修次論》及《慧度教授論》亦曾宣說。
又,《辨中邊論》說由八斷行、斷五過理修奢摩他法。
今善觀彼等諸心要義,略示一二,全無杜撰。】
此是交代資料來源。
【現在修靜慮者且無此等之名。又有一類先學論時,雖知其名,然未善其義,後修行
時,見無所須,棄而修餘。
又有眾多略得止品所攝正定,便謂已得空三摩地;或得內外所共第九住心定,便謂已
得無上瑜伽具眾德相圓滿次第,及謂已得根本、後得合雜無間無分別智,皆是未得善解之
相。
若於上說善得定解,則不因其假說修無所緣、無相、了義美妙名稱而生誤解。若能實
知此定之義,便能了知歧非歧途,故於此諸定量教說修三摩地次第應當善巧。】
很多人努力地修禪定,但是所修跟經論所說的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些學者知道經論中
有教授,但是自己去修時,又拋開經論教授。
有人真的得了止,卻以為自己證得了空性、或得了圓滿次第、或得了根本智與後得智
間雜的無分別智。這些都是未能好好了解經論所教授的內容。
(...待續...)
>>>>>
[1]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修粗靜相可以壓伏無所有處天以下的煩惱,但不能壓伏非想非非想天的現行煩惱。到
了非想非非想天的時候,意識變得太細微了,幾乎處於不現行的狀態,除了生時有「我生
了」與死時有「我死了」這兩個念頭外,沒有其餘的念頭。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無所有處天的時候,行者覺得只要有念頭就會有煩惱,所以
就把所有的念頭都遮止了,由此因力而感得此果。因為意識太過細微,除了生時、死時以
外,念頭完全不會生起,所以根本無法產生了相、勝解等對治力。
因為沒有對治,所以無法壓伏非想非非想天的煩惱。非想非非想天的煩惱都無法斷除
,更何況能得解脫。(故於與外道共的奢摩他不應喜足,更當尋求真無我見毗缽舍那。)
[2] 三十七道品中,四神足屬於三學當中的增上定學,神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