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由現觀契理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士道》
《由廣八事七十義契理現觀總義》倉忠仁波切 教授
3. 勝解作意——相續於前一作意(了相作意)時而觀修、時而止修,如是修習生起
輕安樂,當輕安樂之覺受緩息而穩定之時就是獲得正觀,也就是生起止觀雙運。
《現觀總義》:「......由如是觀擇力引生身心輕安所攝初證毗缽舍那之近分,安立
為勝解作意。於勝解作意之時,未獲得對治任何上、中、下九品欲界煩惱之能力,雖具尋
伺,但未能成為彼等之對治支。」
《菩提道次第廣論》:「違貪欲相而善修習,由此能於欲界離欲,......。故須雙修
止觀才能斷除,此是一切伏斷煩惱之共同建立。如是,別思上下諸地功德過失善了其相,
時為聞成,時為思成,故此作意聞思間雜,由如是修超越聞思,唯有修相一向勝解粗靜之
義,是名勝解作意。」
因為已得觀、生起止觀雙運,超勝於了相作意,故名為勝解作意。
勝解作意,以粗靜行相為所緣而最初獲得觀,也就是依於止觀雙運而修習粗靜行相。
勝解作意已獲得止觀雙運,其後,第四種「遠離作意」則能開始斷除所斷品。
(...待續...)
>>>>>
[1] 《瑜伽師地論》:「由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相作意
、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勝解作意的前因是了相作意,了相作意是近分最初的觀,尚未獲得正觀。由了相作意
之觀力引生身心輕安樂所攝的觀時,即獲得正觀,亦即勝解作意的正觀,成辦止觀雙運。
正觀(正式的毗婆奢那)等於止觀雙運,獲得初禪近分定的勝解作意時成辦正觀,即
成辦止觀雙運。從初禪近分勝解作意以後,其後的遠離作意等近分都屬止觀雙運的功德。
[2] 摘自:《入菩薩行論.第八靜慮品》達賴喇嘛尊者教授/達蘭薩拉大乘法苑
毘婆舍那是一種智慧,可是它不是很單純的智慧,不是很單純智慧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種毘婆舍那(正式的觀)的生起,是透過觀察力一直在觀察境,由觀察力去生起未曾有
過的一種身心輕安,在身心輕安的同時有一種智慧,這個智慧叫做毘婆舍那(正式的觀)。
為了使我們能夠生起毘婆舍那,也就是從觀察力而生起身心輕安的緣故,這之前必須
要有止力去生起身心輕安,才有辦法由觀力來生起身心輕安。所以在毘婆舍那之前一定要
有奢摩他。因為觀力所生的身心輕安,這之前必須要有止力所生起的身心輕安,所以它的
次第是決定的(初禪近分次第最初奢摩他的止,而後了相作意,再成辦勝解作意的正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