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45 佛果位成就法報化身

作者: ykkdc (ykk)   2023-04-04 10:14:54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本師釋迦牟尼佛因地本生):
「(菩薩發菩提心入大乘道)三僧祇劫所修萬行,利益安樂諸眾生已,十地滿心,爾
時菩薩入金剛定(十地菩薩最後續流入定空性根本智)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佛的圓滿報身)有始無
終,應化身佛(佛的化身)雖現滅度,而此佛身相續常住(盡未來際利益一切有情)。」
==============================================================================
* 經文釋義_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倉忠仁波切教授
十地菩薩已具足相似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之身,彼於十地菩薩最後有之際(十地菩薩
最後一生,有學道菩薩最後續流),入大乘金剛喻定,以聖根本智(入定空性之智)正對
治最細分所知障,斷除該分所斷而遠離所有障礙之時,即現證佛果位(現證佛果無學位)。
此中,緊隨於(十地菩薩金剛喻定)斷除該分所斷之後,彼身(十地菩薩的意生身)
隨即成就為報身(佛的圓滿報身),彼(十地菩薩)心續中的入定聖根本智即成就為一切
相智(轉為佛的一切種智的智慧法身),如是,斷離所有障礙的同時,就是現證佛果位。
佛果位是具足四身體性(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報身、化身)的佛報身,也就是說,
四身是一體(佛的四身是在同一位補特伽羅佛聖者身上同時俱足,當菩薩斷除最後一分所
斷成佛即同時俱足四身,每一位佛各自都具足自己的四身),因為,佛果位(無上菩提)
是施設處,四身是其上的支分特法,所以佛果位(無上菩提)的體性而言就是具足四身。
「菩」意謂斷功德,「提」意謂證功德,「菩提」就是具有斷證功德的意義。
以佛果位(無上菩提)而言,「菩」則是意謂斷除所有障礙之功德,包含「斷除煩惱
障與所知障」,「提」則是意謂證獲所有智之功德,從「道」的角度來說,就是證獲一切
相智(一切種智)等諸道。
如是,佛果位之無上菩提,就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功德之果位。因為,佛果位是
究竟圓滿的菩提,無更於此上的菩提(無更於此上的斷、證功德),故是無上菩提。
大乘修行者,從(發菩提心)進入資糧道至無學道,最終成辦具足四身體性的佛果位
,乃至長劫未空之際(所有眾生成佛之前的期間),以同類續流的方式而存在,無間斷的
化現各種與所化機福德因緣相應的化身,以說法等而利益他眾生。此中,佛說法利益眾生
,主要是為了眾生能夠斷除煩惱、斷除所有障礙。
又,文中說到「同類續流」(相續常住),由此可知,報身與化身是存在且是無常之
剎那性,並非以常(非剎那性)的體性而存在。
再者,佛聖者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功德的補特伽羅,又,佛的身語意皆是佛寶,所
以,佛、佛聖者有差別,佛的身語意是佛(佛寶),但不是佛聖者,佛聖者一定是補特伽
羅,是佛聖者周遍是補特伽羅。
佛聖者是已證獲斷、證究竟圓滿功德的補特伽羅,因為圓滿大悲的緣故,唯有平等利
益眾生,無絲毫墮黨之偏心,遠離世間八法,無不益於眾生的言語,所行皆是利益眾生,
諸如此類等等,皆是佛的特殊功德。
>>>>>
[1] 經云:「十地滿心,爾時菩薩入金剛定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無上菩提」
三乘有學道最後續流,都稱做金剛喻定。三乘由各自有學道最後續流的金剛喻定,正
對治該乘最後一分所斷,而於下一剎那斷除該乘最後一分所斷的同時,證得該乘無學道。
例如,聲聞有學道最後續流的金剛喻定正斷治最後一分煩惱障,下一剎那證得阿羅漢果。
此處的金剛喻定,不是聲聞的金剛喻定,也不是獨覺的金剛喻定,而是大乘的金剛喻
定。大乘有學道的金剛喻定,即十地菩薩的最後剎那,也是證得佛果的前一剎那。十地菩
薩有學道最後剎那入定空性根本智的金剛喻定正對治最後一分所斷,下一剎那現證佛果。
[2] 現證佛果時,佛俱足法報化三身,法身可分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如是,佛具足四身
《浴佛功德經》云:「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
身(佛只具有法身,不具有報、化身嗎?非也,佛同時俱足三身,任一位佛各自都俱足自
己的法報化三身)。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
浴佛節快到了,佛在經中告訴我們:於如來起正念發菩提心,由對眾生為了利益一切
眾生的大悲,為利眾生願成佛,發菩提心願自己速成就具有法報化三身無上菩提的佛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