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現觀] 正式的觀=止觀雙運,止觀雙運的界限 (6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8-27 18:44:50
: [5] 佛教大乘宗義,對於「諸法無我」的實相(空性),有不同認知。
: 佛教大乘宗義當中,唯識宗說的法無我(空性),指二取空的外境空。中觀自續派說
: 的法無我(空性),指諦實空。中觀應成派說的法無我(空性),指自性空。
: 空觀-止觀當中的觀,對於法無我(空性)的思惟觀察,唯識宗對於空性的觀察、中
: 觀自續派對於空性的觀察、中觀應成派對於空性的觀察,有不同內涵、了不了義的差別。
補充:大乘宗義當中,對於法無我的空觀,舉例不同差別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倉忠仁波切教授
http://tsadong-rinpoche.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26.html
■ 唯識宗無能以「一切相智之空性」安立「自性清淨法身」之理
佛果位之四身:(一)自性身(二)智法身(三)報身(四)化身。
(一)自性身:
唯識宗、中觀宗各自主張「自性身」的差別:
一、中觀宗主張,自性身是具有二種清淨的法性身:
(1)自性清淨法身——是以「一切相智之空性」而安立。
(2)離垢清淨法身——是以「一切相智之滅諦」而安立。也就是「一切相智離二障
之滅諦」。
二、唯識宗主張,自性身是「離垢清淨法身」,自宗不承許「自性清淨法身」。
「離垢清淨法身」是以「一切相智之滅諦」而安立。例如「離名言趨入處自相成立之
滅諦」或是「離外境有之滅諦」。
唯識宗主張,諸法是由阿賴耶識(或第六意識)的習氣之醒覺力而存在。
例如,瓶、趨入瓶的量、緣「趨入瓶的量」的自證,此三是由同一個習氣的醒覺力而
存在;以其空性而言,瓶之空性、趨入瓶的量之空性、「緣趨入瓶的量的自證」之空性,
此三是同義。是「瓶之空性」周遍是「趨入瓶的量之空性」,亦周遍是「『緣趨入瓶的量
的自證』之空性」。
所以是:
.瓶之空性——是於「趨入瓶的量」之上,亦是於「緣『趨入瓶的量』的自證」之上。
.趨入瓶的量之空性——是於「瓶」之上,亦是於「緣『趨入瓶的量』的自證」之上。
.「緣趨入瓶的量的自證」之空性——是於「瓶」之上,亦是於「趨入瓶的量」之上。
又如,札西、趨入札西的量、緣「趨入札西的量」的自證,此三是由同一習氣的醒覺
力而存在;以其空性而言,札西之空性、趨入札西的量之空性、「緣趨入札西的量的自證
」之空性,此三是同義。
所以是:
.札西之空性——是於「趨入扎西的量」之上,亦是於「緣『趨入札西的量』的自證」
之上。
.趨入札西的量之空性——是於「札西」之上,亦是於「緣『趨入札西的量』的自證」
之上。
.「緣趨入札西的量的自證」之空性——是於「札西」之上,亦是於「趨入札西的量」
之上。
又如,初地菩薩、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緣「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的自證
,此三的空性是同義,
所以是:
.初地菩薩之空性——是於「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上,亦是於「緣『通達初地
菩薩的一切相智』的自證」之上。
.「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空性——是於「初地菩薩」之上,亦是於「緣『通達
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的自證」之上。
.「緣『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的自證」之空性——是於「初地菩薩」之上,亦是
於「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上。
如是,若安立有「自性清淨法身」,必定是以佛相續中的功德而安立,也就是以「一
切相智之空性」作為施設處而安立為「自性清淨法身」。
那麼,如果安立「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空性」為「自性清淨法身」,但是,「
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空性」是於「初地菩薩」之上,並且,「自性清淨法身」必定
是佛相續中的功德,決定不是於初地菩薩之上,因為,佛相續的功德,於佛以外的補特伽
羅之上是根本無有的。
所以,無能安立「通達初地菩薩的一切相智之空性」是「自性清淨法身」,因為,其
是於初地菩薩之上,「自性清淨法身」就是初地菩薩相續中的功德,有此過難。
也就是,舉出「自性清淨法身」的事例,必定是以「一切相智之空性」而言,但是,
「一切相智之空性」於十地菩薩以下的補特伽羅之上是有的,所以不能安立其等是佛相續
中的功德,亦不能安立為法身。
又如,若是安立「通達瓶的一切相智之空性」為「自性清淨法身」,但是,「通達瓶
的一切相智之空性」是於「瓶」之上,如此有過難—「自性清淨法身」是於「瓶」之上。
總言之,若是承許「外空」與「內空」是相違,則能安立「自性清淨法身」,但是,
以唯識宗的見解而言,「外空」與「內空」不是相違。
所以,唯識宗是以「一切相智之滅諦」而安立「自性身」,不承許以「一切相智之空
性」而安立有「自性清淨法身」,自宗(唯識宗)僅承許「離垢清淨法身」。
>>>>>
[1] 佛教的空觀,空掉什麼?佛教的空觀指無我慧,無我不等於無常,無常觀不等於空觀
佛教的空觀,以無我慧破除內心無明我執的顛倒見。例如,我執當中,最粗品的遍計
人我執,屬外道執我為常一自主的遍計人我執,而一般有執我為獨立實體的俱生人我執。
佛教的空觀,即觀察無我的智慧,例如,空掉外道認為離於五蘊之外有個常一自主的
覺知是我的顛倒我執,外道若要進入佛教,空掉這種我執,才能開始進入佛教說的無我。
空掉外道這種我執的空觀,有沒有真正證得無我慧?沒有,連佛教空觀的邊都還沒碰
到,這只是遍計我執,且屬學習外道宗義才會有的遍計我執,也就是最粗分的遍計我執。
破除這種最粗分的遍計我執,還有細分的遍計我執,除此之外,還有粗細分的俱生我執。
佛教說的空觀,要斷除十二緣起支的初支無明,必須證得破除細分俱生我執的空觀,
以破除細品俱生我執的空觀之無我慧生起止觀雙運,最後獲得無我慧的無分別智而見道。
當一位修行者身語意當中,內心意知獲得空正見止觀雙運的無分別智,就有斷障的能力。
[2] 本文提到大乘法無我空觀的差別,唯識宗的空觀無能以「一切相智之空性」安立「自
性清淨法身」,因為唯識宗的法無我是於依他起破除二取異質的空觀,如仁波切說到
唯識宗的見解而言外空與內空不是相違,故無法安立佛的遍智之空性是自性清淨法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