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7》格西洛桑卻佩格西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4-10
現在講到「本文建立」。《現觀莊嚴論》有八事,每一事各講一品。首先,略示是粗
略講到「八事」,將八事展開就是廣說的「七十義」,共有十五偈,就是本文建立的部份。
上一次已講解「般若波羅蜜,以八事正說」,此二句意思是:《廣中略三部般若經》
(大般若經、中般若經、小般若經)的內容是八事,故以八事作詮說。「八事」是什麼?
「徧相智道智,次一切智性。圓眾相現觀,至頂及漸次,剎那證菩提,及法身為八」
....八事的第一事是相智(佛陀的一切相智),能代表相智的十法。下將一一解說。
請看文,「發心與教授,四順抉擇分」
能代表相智的十法,第一是發心(發菩提心),第二是教授。
發心是入大乘道之門,若于心續中生起發心而且不退轉,就入了大乘道。
若生起又退轉,或尚未生起,都是未入大乘道。
因此,入不入大乘道是由心續生未生起發心而判別。
發心是顯密共通,佛的教法分為大乘法和小乘法。小乘是聲聞乘、獨覺乘;大乘分為
二:因乘和果乘,因乘又稱般若波羅蜜多乘或顯教,果乘又稱密咒乘。
發心(發菩提心)是顯密共通,不論修持般若波羅蜜多乘或密乘,都需要發心。凡是
修持大乘法,都必須有發心。
「發心」(發菩提心)是「為饒益一切有情,欲證正等正覺佛果之心」。
發心分為二:造作的發心、無造作的發心。
「造作的發心」我們都做得到,心中思惟:「為饒益一切有情,要證得佛果」就是「
造作的發心」,這種發心我們都做得到。
但是「無造作的發心」我們現在沒辦法做到。若欲進入大乘道,必須有無造作的發心。
為使所修之法,成為大乘法,修行的補特伽羅必須是已入大乘道者嗎?不須要,不須
要入大乘道。
例如,我們都還未入大乘道,可是在自己心中會思惟:「為饒益有情,欲求證佛果」
生起造作的發心,因而行善,所修之法都成為大乘法,可是修持大乘法的補特伽羅,還沒
進入大乘道。
「教授」是大乘的經和論。為什麼?發心是許下諾言:為饒益一切有情欲證佛果。
為證得佛果,必須修持能證佛果的方法;為修持能證佛果的方法,須要了知修持次第
,若不了知修持次第,可能會顛倒修,成為虛假不實。為能了知修持次第,就應該聞思「
教授」,不作聞思怎能了知呢!因此,(十法中)第二宣說「教授」。(...下略...)
>>>>>
[1] 入大乘界限是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