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桑格西開示:用觀察修對治壞習慣

作者: seatala (海踏ˋ)   2023-09-07 10:28:01
修,就是一再、不斷地反覆。修死無定期時,你不斷派出理由、例子、譬喻,以及佛與上
師說過的話,它們都口徑一致地指向相同的結論...一旦它養成了習慣,本來的那種覺得
自己不會死的壞習慣就會消失。
由煩惱而產生的習慣,或是摻雜煩惱的習慣,就是壞習慣。習於某件事情或某種關係,最
初的動機可能是為了獲益,於是你開始做,一次、兩次、漸漸變成習慣。一旦變成習慣,
即便你知道繼續做下去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有害,但你會繼續做,而且處在一種必須得做的
狀態裡,例如酗酒。最初喝酒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覺得酒很香,喝著喝著變成習慣,大腦因
此產生變化,此時,即便你已不覺得酒好喝,但還是得喝,不喝就受不了。沈迷賺錢也是
,明明知道錢不是萬靈丹,而且也很清楚自己不需要再賺錢,但不賺就是受不了。
有人把藏文的 字翻譯為「癮」,這個藏文字有喜悅的意思。但我說的這種
狀況是即便已經沒有愉快的感受,還是不由自主地繼續下去。一旦養成壞習慣,就會失去
自由,因此我們要防犯自己養成壞習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當某部份習於壞習慣的大腦
能力愈強,專司判斷的腦的能力就會變弱。一旦判斷取捨的能力衰退,我們就失去自由,
即便知道不該去某處,因為根本沒有好處,但你還是會去;即便知道該應留下來,但就是
無法留得下來。
簡單講,一旦養成壞習慣,就會失去智慧;一旦失去智慧,最重要的事情就辦不成。
就像壞習慣可以養成,好習慣也可以。設法養成習慣,最後大腦細胞也會受影響,這是一
個已經透過科學研究確認的事。話雖如此,但人類社會對養成好習慣一事似乎並不重視。
也許有人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因為近代學校教育也有教導學生要愛護同伴、助人等。然
而這些宣導只是一種教誡,不算是養成習慣。我講的養成習慣的意思是串習、讓這些教誡
真正與這個人的狀態結合為一體。透過修心,讓這教誡變成一個人的習慣。若用佛法名相
來說,無論說串習或養成習慣,都與觀察修有關。
西方科學知道什麼是壞習慣,而且也運用很多方法設法修正。然而,若知道如何透過觀察
修改變壞習慣,應該會有幫助。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許改變真的是件困難的事,
因為它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產生效果。
以死無定期為例說明,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覺得自己不會死的想法是壞習慣,要對治這
種壞習慣,必須要修「不知何時會死」的心。只懂得在嘴上講,這種想法不會真正入心。
如果只是把不入心的想法養成習慣,養成的也就只是無法動心的習慣。口頭上講講的皮毛
,就算花再多時間串習,培養出來的不過是皮毛的習慣,無法真正變改你的心。所以,要
設法讓心受影響,用能入心的想法刺入你的心,只刺一次不夠,要繼續刺,兩次、三次地
持續下去,這樣才是真正在修。
修,就是一再、不斷地反覆。修死無定期時,你不斷派出理由、例子、譬喻,以及佛與上
師說過的話,它們都口徑一致地指向相同的結論;也可以背一些很銳利、很刺心的偈誦,
不斷引導內心做出死無定期的結論。讀誦經論時,由於經論的文詞本身就有力量,你要把
這個力量集中到死無定期上;運用理由時,你要先讓理由在心裡產生力量,而後把力量堆
積到死無定期上;同樣的,運用例子與譬喻時,要先讓例子和譬喻在你心上產生力量,然
後也把力量堆積到死無定期上。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每一個累積如果都帶著力量,培養出
來的就會是有力量的習慣,而且會變成你的新習慣。一旦它養成了習慣,本來的那種覺得
自己不會死的壞習慣就會消失。
雖然我們的社會也會勸人不要酗酒、抽煙、不要當個工作狂,但這些都只是聞慧而已。雖
然聞慧有時也能產生一點效果,但若要運用觀察修,最起碼需要思慧,而思慧必須靠著運
用理由去觀擇才能產生。再者,做觀察修時,頭腦必須處在很伶俐、有精神的狀態下才行
;否則看似在做觀察修,實際上已落入略修了。
來源:網站「圖滇悲桑格西 開示集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