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經上有說怎樣證得初禪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11-05 07:52:01
證得初禪,之前id:ykkdc在版上發過的系列文,有提到佛典說明證得初禪的過程
轉貼如下,系列文"正式的觀=止觀雙運,止觀雙運的界限 (46)"
摘自:《顯揚聖教論》無著菩薩造/玄奘法師譯
「作意分別者(初禪近分至初禪正行的作意差別),謂了相等七種作意:
1.了相作意者(隨順的觀),由作意故,了達欲界麁相及初靜慮靜相。
…習近欲者多諸苦惱、多諸過患,…習近欲者無厭無足、無休無息,…習近欲者諸結
增長,…習近欲者無惡不造。又復聰慧正至善人,以無量門訶責諸欲,謂此諸欲增染無厭
,眾所共有非法顛倒,諸惡行因增長欲愛,智者捨遠,速疾散壞。
…若現法欲、若後法欲、若天上欲、若人間欲,一切皆是魔之所行,魔所住處。又依
彼欲,能令心生無量種種惡不善法,謂貪瞋恨等,諸障礙法。…由如是等差別過失,多分
尋思諸欲墮黑品類,如是名為尋思品類。
…又復了知,初靜慮(初禪正行)靜相,謂於初靜慮中,無如欲界極麁重相,由離如
是欲麁相故,名初靜慮靜相,如是名為了知初靜慮靜相。
由定地作意故,了知欲界麁相及初靜慮靜相,是名了相作意。此中猶有聞思(聞所生
慧與思所生慧)間雜,應知。
2.勝解作意者(正式的觀=止觀雙運),謂如其所應尋思了達,欲界麁相及初靜慮靜
相,不為聞思之所間雜,純起修行勝解(修所生慧)緣麁靜相。
修習止觀修習之時,如所尋思麁靜之相數起勝解,是故名為勝解作意。
(註:了相作意是勝解作意的前因,生起勝解作意時,獲得正式的觀。)
3.遠離作意者(開始有能力對治欲界粗品煩惱),謂多修習此種類故,為欲斷除初分
煩惱,起對治道與斷煩惱,能對治道俱生作意,名遠離作意。
4.攝樂作意者(已斷除欲界粗品煩惱,且開始有能力對治欲界中品煩惱),謂已斷欲
界初分煩惱,及已遠離彼品麁重,於後勝品斷及遠離,起於憙樂。
又於斷處見勝功德,證於少分遠離憙樂。於時時中,以淨勝作意而自慶悅,為欲斷除
惛沈、睡眠、掉舉纏故,是名攝樂作意。
5.觀察作意者(已斷除欲界中品煩惱),如是正修樂斷樂修已,善品方便之所扶持,
令欲界繫諸煩惱纏,若行若住不復現行。
如是行者復自思惟,我此身中為有貪欲、為無貪欲,而於諸欲境不執受耶?
為自觀察故,隨於一境思惟勝妙清淨之相,而彼行者由未盡斷諸隨眠故(尚未斷除欲
界細品煩惱),思惟如是淨妙相時,隨順染習、趣向染習、臨至染習,不住於捨亦不厭毀
遮止違逆。
行者爾時如是自知,我於諸欲未正遠離,心未解脫故,諸欲行繫攝我心,猶如持水法
爾攝伏,我今定當倍修治道,令餘隨眠無餘斷故,倍復欣樂勝斷勝修,是名觀察作意。
6.方便究竟作意者(對治欲界細品煩惱),謂倍修習止品,樂斷樂修故,雙修止觀,
數數觀察。
如是行者修習對治,時時觀察斷與未斷,令心遠離欲界煩惱繫縛。此暫時伏離(這樣
的斷除欲界煩惱是指暫時壓伏欲界煩惱現行),非是究竟永拔種子(並非是斷除了欲界煩
惱的種子)。
行者爾時得初靜慮方便道,究竟一切煩惱對治作意,是名方便究竟作意。
7.方便究竟果作意者(獲得了初禪靜慮正行根本定),謂從此(6.方便究竟作意)後
,無間由前因緣(6.方便究竟作意)故,證入根本初靜慮定(獲得色界初禪靜慮正行根本
定)。此根本初靜慮俱生作意,是名方便究竟果作意。
如初靜慮有七種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如其所
應,盡當知。
(註:如同要獲得色界初禪,有初禪近分至初禪正行的七種作意,以此類推,色界二
禪、三禪、四禪,亦是相同。
也就是說,要獲得色界二禪有二禪近分至二禪正行的七種作意、要獲得色界三禪有三
禪近分至三禪正行的七種作意、要獲得色界四禪有四禪近分至四禪正行的七種作意。
乃至無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要獲得無色界空無邊定
有空無邊定近分至空無邊定正行的七種作意....乃至要獲得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有非想非
非想處近分至非想非非想處正行的七種作意。)
>>>>>
[1] 《瑜伽師地論》玄奘法師譯:
「由七作意(初禪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方能獲得離欲界欲,何等名為七種作意?謂了
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證得初禪的因果--由初禪近分能證初禪的六種作意為因(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
離作意、攝樂作意、觀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證得初禪正行作意的果(加行究竟果作
意)--六因一果合稱七作意。證得初禪不一定要轉生色界,而是內心意知生起色界禪定
[2] 我們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由欲界定的九種住心次第(簡稱九住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