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坐禪

作者: daye2012 (大爺)   2023-11-27 09:17:50
『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
掉下去的。」
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落水的劍不會動,可是船已經走了,這樣找劍,不是
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
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
法師講法教都是這樣,老狗變不出新花樣,時代變化太大,卻只能照本宣科,侯侯Gpt念稿
,食古不化。
話頭...要高強度集中心力在疑情,然後放掉,在這時代跟本行不通
「持不住」
跟持名念佛一樣,念著念著就散了、忘了
現代人一天接收的資訊,比古人一輩子還多,各種娛樂、生活,工作也比古人複雜,心力渙
散,難集中。
最近翻本老書,禪門三柱
他講的這個是正確的起修點,念經、持咒,是工具,幫忙達到這狀態
p.98
『第七講
這次要講的是「只管打坐」。這修法是將心只專注在一個「坐」上。這種坐 禪法,因爲沒有
數息、參公案等的支援,所以心神很容易散漫。而心神的張弛適 度就加倍的重要了。
在「只管打坐」中,心情必須不慌不忙,又須凝重沉着,穩 若泰山;同時可仍須警覺賁張,像一
根繃緊了的弓弦。所以
「只管打坐」是一種 高度集中的警覺性。
行者須是既不緊張也不匆忙而又絕不鬆弛。那心情猶如臨死的人一般。且設想你正和人家從
事日本中古時代的劍術決鬥。
你面對敵手時,定目不轉睛地注意對方,時時準備進擊。如果你有一瞬間的懈怠,就會立刻被
砍 倒。有一羣人正在圍觀你們決鬥。既然你不瞎,從眼角裏就會看見他們。既然你 不聾,你
也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可是你的心神絕不會有一霎時被這些影像所掩捕
這種狀態不能長久維持。事實上,「只管打坐」一次絕不宜超過半小時。過 了卅分鐘就該起
來經行一番然後再接着坐。如果你是實實在在地在「只管打坐」 ,半個鐘點下來,那怕是在
冬天未生火的房間裏,你也會被這強烈的定功所產生 的熱量,弄得滿頭大汗。如果你坐得太
久,搞得心疲體倦,那你努力的效果就反 而不如只坐三十分鐘一次了。
和一個不善劍術的人比起來,劍師的劍輕若無物。這可不是一向如此的,因 爲他(劍師)也曾
一度因技藝不精而爲了要保全自己的生命,飽經艱辛,努力不 懈,才有這一天的。「只管打坐
」亦復如是。開始時,緊張是無可避免的。可是 有了經驗之後,這緊張的坐禪就成熟爲輕鬆
而仍然充份警覺的打坐。正像劍術家 ... 安谷老師的修禪入門講話 p.99』
密法有四加行、儀軌、火供,還有這個金剛拳
https://youtu.be/BESrdlf-cPg?si=0CxC_VFQUjg6OWoK
有一套完整、系統的方法來達到只管打坐的狀態。
身心是互相影響的,顯教只談心,沒方法,密法可從身、心鍛鍊,所以速度很快,有方法,
有次第,進度進程到哪可以大略估的出來。
不會像顯教一樣,只叫你努力耕耘,不問收獲。實務上,就像笑傲江湖裏,魔教十長老拿著
武器劈石壁,前路漫漫,沒有希望,阿是能劈多久,很快就放棄了。
佛法是要付出金錢、時間、精力,收回的是身心健康
修到取得一點點境界,跟創業難度是一樣難的。如果是年輕人,要賺錢生計,還要撥大量時
間精力來訓練這個第二專長
然後修出來的成果,跟世間法是完全矛盾互斥。心性要坦白、自然、不爭,在職場上就被輾
走了。絕思靜慮,有哪個工作能做?
老人只會說幹話,「為什麼不努力」,看著高昂的房價,低微的薪水,直接躺平。
佛法的成果是面對各種困境,處變不驚。阿阿阿沒錢,他也是兩手一攤,「我也沒辦法喔」
老了有點資產,要專修,那更難了,鍛鍊身體要趁年輕,50、60再開始重量訓練,有這類人
,不多
如果再有家庭孩子,時間精力全被分光了
隨緣放曠、養閑.....怎麼養?
現代要修行,除非有祖產,否則很難
法師們說法就是念稿,無法解決生活問題的。
所以到最後就叫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一天,人間差不多七年,人間過一輩子,淨土才過半個月。
上去極樂,然後阿彌陀佛再叫你下來人間訓練,無限loop
哭哭
※ 引述《kissung (天堂鴉)》之銘言
: 打禪七是非常辛苦的,對身與心都是巨大的考驗。
: 夢參老和尚
: 打禪七,是非常辛苦的,對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驗。而且,每天重復的主要就是有兩門功夫
: ——行香、打坐。行香、坐香都是大功夫,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動作。這兩種修行方式有
: 什麼奧妙?
: 禪七對初學者最大的考驗是腿功。打坐最好是兩腿雙盤,初入禪堂的人腿子上沒有功夫,
: 盤不起來,疼得受不了,打第一個七的時候就身心疲憊了。
: 這時候,如果能堅持下去,筋骨拉開了,腿就會越坐越軟,舒服極了。有些老參、老修行
: 人,修行了很多年,身上的氣脈都打通了,身體變得很輕鬆、輕盈,到了很大的年紀,筋
: 骨依舊很靈活。
: 當然,打坐的主要目的不是鍛鍊腿功,而是要參禪——參話頭。
: 比如你在大海上漂流的時候,最好是抓住一根浮木,這樣才有力氣求生。參禪也是這樣,
: 不能漫無目的地亂參,而是要有一個話頭,讓它幫助你開悟。
: 話頭的作用,是讓你「起疑情」。比如你丟了一件東西,那麼你吃飯、睡覺的時候都會心
: 心念念在這件東西上,其他的事情都不關心了。當你起了疑情,你就會集中精神去參究話
: 頭,別無二念。
: 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話頭可以是一句話,比如「念佛是誰」
: ——問問自己,在打坐、參禪的這個「我」,究竟是誰?
: 在禪七中,每次坐香的開始,都會聽到一聲敲木魚的聲音。古人認為魚日夜不眠不休,故
: 以木魚之聲來提醒修行者常行精進,勿生懈怠。
: 每天把「我」字掛在嘴邊,卻未必認真想過「我」是誰。有人說,「我」就是這一具身體
: 。那麼,如果他在事故中失去了手臂或者腿腳,在那殘肢中是否也有一個「我」?顯然沒
: 有。身體只是一些自然物質元素的聚合,因緣而生,死亡後又回歸自然。
: 有人說,「我」就是眼、耳、鼻、舌等感官意識的集合。那麼,那些盲人、聾人就沒有自
: 我了嗎?顯然也不對。有人說,「我」就是內心的意念。
: 佛經里說,一彈指有二十瞬間,一個瞬間人心裡就起了二十個念頭,這些念頭生滅不停,
: 大多連自己都意識不到。那麼,哪一個意念才是真正的「我」?
: 這是一個關係到人生根本的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問法,比如,「拖死屍的是誰」——拖
: 著這副身體、骨骼、血肉的「我」是誰?比如,「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父母未生你
: 之時,沒有這個肉體的時候,你在哪裡?還有「吃飯的是誰」,「走路的是誰」,等等。
: 動靜皆可修行。除了打坐外,修行者還要圍著禪堂中間的佛像行香,由慢到快,直到體熱
: 出汗。這時,雖然身體在劇烈運動,內心卻要保持靜慮。以動取靜,動靜只在一心。
: 那麼,「我」究竟在哪裡?如果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明悟自己的真性了。
: 人在未起念之前,不落昏沈與妄想;靈靈不昧,不生不滅,「我」就在那裡,眾生的佛性
: 也在那裡。話頭就是念之頭,參話頭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那個不生不滅的地方,見到自己
: 的佛性,讓你知道你自己就是佛。
: 《壇經》云:「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修行者盤腿一坐,整個世
: 界都靜止了。
: https://i.imgur.com/QyPz18T.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