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佛教的「戒」是什麼意思?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4-02-20 09:36:11
: 戒是戒除、遮止,總的來說,遮止身三(身的三種惡行)、語四(語的四種惡行)、意三
: (意的三種惡行)的十種不善業道,如《大智度論》云︰「十善(十善業道)為總相戒。」
補充:行持十善(十善業道)為總相戒。
摘自:2007年7月24日《中觀四百論》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德國漢堡 Hamburg, Germany
佛陀在講四聖諦的時候,先講到了實際的狀況,就是以四諦的性質而去作解說的,就
講到,這是苦諦(此是苦)、這是集諦(此是集)、這是滅諦(此是滅)、這是道諦(此
是道),講到最基本上,實際上的狀況如何(四諦性質)。之後,說到四諦的作用,在講
四諦作用的時候,佛是說: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他曾經有說到這不同四諦的作用。
昨天我們有說到了在《四百論》的修持的次第而言,先說到了增上生,再說決定勝。
以增上生為目標的內涵下,他有沒有辦法來配合四聖諦的內涵來詮釋呢?這也是有的。那
也就是說,增上生也就是後世的這種天、人之身(善趣之身),增上生的唯一阻緣,最主
要的逆緣是什麼呢?就是非福業,也就是所謂的惡業。所以這個(造作惡業)是獲得增上
生的最大阻緣的一個因,所以我們以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它是屬於集諦。
由此(造作十不善業道的惡業)而產生的苦諦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墮落到後世的這
個三惡道(增下生),這是屬於以增上生為目標的修行者而言,必須要去認識的苦諦。在
此的苦諦,就並非是人道或是增上生(善趣)的痛苦,不是!而是三惡道的這種痛苦了。
我們之前不是說到了苦諦嗎?苦諦可以分三者:苦苦、壞苦以及行苦。苦苦就是所謂
的這種強烈的痛苦感受,但是這種痛苦的感受,並不是在增上生(人天善趣)上所擁有的
痛苦的感受,最主要是說到三惡道(增下生)的這種痛苦的感受(三惡趣苦)。
這種三惡道的痛苦(三惡趣苦的苦苦),最主要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非福業(造作
十不善業道的惡業)而來的,所以,三惡道的苦諦(果),非福業的集諦(因)。
這是靠什麼樣的方法來消滅呢?是靠十善道,靠斷十惡業的這種的斷除,這種的道諦
來獲證遠離三惡道的滅諦的。所以,在此(遠離三惡趣)的道諦就是十善道,在此的滅諦
就是遠離三惡趣的增上生的這個滅諦。
在此(墮到三惡趣)的集諦煩惱,並不是很單純的貪瞋癡,而是十惡業裡面的貪瞋癡
,十惡業裡面的貪瞋癡,和一般的貪瞋癡,這是不同的。
如同之前所說的,十惡業裡面的貪瞋癡是:並非自己的東西,想要去佔有的貪,這才
是十惡業裡面的貪。但是一般貪瞋癡裡面的貪,範圍就更廣了。
十惡業裡面的貪,必須要是緣非自己以外的東西,想要奪取為己有的這種貪心。十惡
業裡面的瞋心,就是想要傷害別人的瞋心,而並非只是一種生氣或只是一種瞋怒而已。十
惡業裡面的癡心,並不是三毒裡面的癡心這麼的單純,而是毀壞因果的一種邪見,這是十
惡業裡面的癡心。
這種十惡業的貪瞋癡,就是以增上生為主的這個修行者所要去斷除的煩惱集諦,由這
個煩惱的集諦(十不善業道當中,意的三種不善業道的貪瞋癡),會造成身語惡業的種種
的七種惡業(意三不善產生身三語四的七種不善業道),就像身的惡業有三,語的惡業有
四,這是屬於業(惡業)的集諦,由此會產生三惡道(增下生)的痛苦,三惡道的苦諦。
所以,在此並沒有講到非常廣大的煩惱的行相。最主要是針對十惡業裡面的貪瞋癡所
作斷除,於是讓自己生生世世獲得增上生的安樂。這是以增上生為目標的情況下配合著四
聖諦來說的取捨之道,所以它的滅諦就是遠離三惡道的滅諦,它的道諦就是十善道的道諦。
(...下略...)
>>>>>
[1] 尊者提到,證滅的次第上,先滅除三惡趣苦的苦苦,於此基礎,再滅除輪迴的行苦。
佛教行者希求三乘菩提,以不違十善業道的性戒(遠離三惡趣)為基礎,進而證菩提。
[2] 尊者提到,十不善業道的貪瞋癡,和一般說貪瞋癡三毒煩惱,二者指涉的範圍不同。
十惡業裡面的貪,緣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想要奪取為己有。十惡業裡面的瞋,想要傷害
別人,並非只是一種生氣或只是瞋怒。十惡業裡面的癡,是毀壞因果(撥無業果)的邪見。
一般說貪瞋癡三毒就更深廣,例如欲界的貪嗔,證得三果斷除五下分結才沒有,整個
三界的貪瞋癡三毒要證得四果才能夠斷除。此處十不善業道的貪嗔癡是指會墮三惡趣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